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艾滋病的传染渠道很多,所以在实验中要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及个人安全防护制度,以免造成二次传播。

  • 标签: 艾滋病(AIDS) 实验室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孕妇贫血状况及贫血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检查的22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液学指标,并分析比较不同孕期孕妇的贫血情况及不同贫血类型的孕妇的检查结果。结果孕早期及孕中期主要为小细胞性贫血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红细胞(RBC)无显著变化(P>0.05),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明显升高(P<0.01)。孕晚期主要为大细胞性贫血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RBC与Hb均显著降低(P<0.01),MCH、MCV及RDW明显升高(P<0.01),MCH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应对孕妇的血液学指标应积极检测并分析,以对不同孕期妇女进行营养饮食搭配的指导,预防贫血,确保母婴健康。

  • 标签: 孕妇 贫血 血液学指标
  • 简介:目的:对临床基因诊断实验进行优化设计,保障基因扩增检验质量和生物安全,为今后相关实验的设计改造积累方法和经验。方法:合理改造临床基因诊断实验的结构,优化设计各实验操作区抽风系统,设置固定各室人员及间的传递窗。结果:临床基因诊断实验的优化设计,提高了各实验步骤中样品、模板及试剂等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了待检标本中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可能对人员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和污染,保障人员、环境的生物安全。结论:实验布局合理、使用方便及系统配置完善,可保证基因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临床基因诊断 准确性 优化设计 缓冲区 结构设计
  • 简介:食品理化实验是以产品(样品)中的安全卫生物理和化学因子的分析为主的实验。由于涉及的分析样品复杂、项目多,实验要具有完善的分析仪器设备、良好的实验设施和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验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来加强实验内部各实验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在进行一项分析测量时,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就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结合多年的实验工作经验,对食品理化实验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 标签: 实验室质量控制 食品 专业技术人员 外部质量评价 内部质量控制 分析样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型肝炎甲胎蛋白(AFP)浓度变化与肝功能损害、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并动态监测其变化。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异常率高达83.6%,AFP值明显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测定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患者血清AFP呈高水平,说明其肝细胞再生活跃,预后相对较好,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重型肝炎 甲胎蛋白 早期发现 实验室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本院的检验信息系统采用条形码技术对检验标本进行管理,减少了人为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实验管理水平。同时采用自助打印系统和LED显示系统,提示就诊者在最段的时间自助打印检验结果,提高了就诊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检验信息系统 条形码技术 自助打印系统 LED显示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淮安市2013年手足口病实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2013年淮安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3年淮安市各地送检的249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疱疹液和脑脊液等标本256份,应用RT-PCR技术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249例手足口病患者的256份各类样本中,检测到肠道病毒(PE)阳性42份,EV71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段阳性83份,CA16特异性基因片段阳性62份。249例手足口病病例中,阳性188例,阳性率75.35%;其中EV71阳性83例,占阳性人数44.41%,CA16阳性共62例,占阳性人数33.24%,EV71的检出率较CA16高。已检验249例中,重症患者66例,阳性54例,阳性率81.95%;其中EV71共46例,占阳性人数83.49%,CA16共4例,占阳性人数8.26%。结论EV71是2013年淮安市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体;同时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毒株类型。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 简介:摘要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证各地区能够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通过实验能够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保证大众的身体健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是各地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疾病预防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所以要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的管理,保证实验的工作质量和作用,使公共卫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实验室建设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型实验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使临床用血和输血的安全性得到保障。方法对2013年—2014年在我院临床治疗中申请输血病人的血液标本资料100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检验出使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中有13例不合,6例出现假阳性,7例出现DAT阳性,1例青霉素试验阳性。实施相应措施对质量的控制期间(2013至2014年),在血型实验输血检验中没有出现输血安全事故,例如,职业暴露、输血传染病和配血问题。结论能够有效提高输血质量和输血安全的有效措施就是在血型实验的输血检验中使用相应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型实验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和输血安全相关问题。方法对提高血型实验输血检验质量的措施进行详细分析,了解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输血安全的重要作用。结果在血型实验中应用针对性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措施阶段未有任何输血安全问题出现。结论在血型实验中实施针对性的数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输血安全和减少输血安全事故。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抗体检测筛查实验(以下简称HIV筛查实验),是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整套严谨高效的HIV实验的质量管理体系,使整个检测过程从样品接收到检测结果报出的人、机、料、法、环各方面均处于可控制状态并形成可操作的长效机制,同时通过参加实验间比对,对实验检测的组织、实施进行评价,是保证实验检测结果质量的有效手段和措施。

  • 标签: HIV筛查试验室 质量管理体系
  • 简介:摘要实验管理系统(LIS)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医院检验科信息,进行自动化管理的系统。应用LIS系统对检测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大量的文章报道了LIS系统在分析前和分析中的应用,而对分析后的应用报道较少。实际上LIS系统对检验结果的审核报告,对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也有很好的运用。我院5年来通过使用LIS系统分析后处理模块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管理,特别是在病人结果回顾性审核、危急值报告管理、检验结果的回顾性统计分析上的合理应用,大大提高了床检验结果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优质、快捷的检验结果和诊断建议。

  • 标签: 实验室信息系统 临床检验 结果 审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实验质量管理措施。方法对比分析我院2011年和2012年实施的实验质量管理措施。2011年我院采用传统临床微生物检验后实验质量管理措施;2012年,我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对现有质量控制模式进行改进及完善。记录两组由于微生物检验后实验质量所致误诊、漏诊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11组我院由于微生物检验后实验质量所致误诊、漏诊率高达3.51%,显著高于2012组0.4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微生物实验检验人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视微生物检验后质量控制工作,从而提高临床诊治正确率,确保患者疗效及生命安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后 实验室质量管理 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微生物实验不合格标本进行研究,找到根本原因,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进而保证检验的准确性。方法对2014年1-6月中,送检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从检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合格的标本数量为142例,其不合格率为2.35%。标本不合格的情况很多,其中包括痰标本、尿标本、条码不清或者是血培养污染等等。结论要通过准确和可靠的检验方式来对标本进行检验,并且在检验的过程中要加强沟通合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送检标本的质量。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不合格标本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一起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及病原体,为预防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病例定义,对共同就餐的人员进行病例搜索,并分别对59例病例,40例对照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填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可疑样品进行现场采样,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4-2010)进行检测,针对流行病学特点、病例临床症状及可能的传播途径制定防治方案。结果该起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13年7月29日17时32分,疫情历时3天。各年龄段均有发生,以成年人为主。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对肉肠、蛋肠、肝、肉馅等剩余食品进行了采样;对熟肉菜板,对盛装熟食的托盘、切熟食的菜刀、加工间菜板进行了涂抹采样,一份呕吐物,共采集10份样品,送交实验检测,其中9份样品检出伤寒沙门氏菌。结论此起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播途径为变质卷煎拼肝污染其他食物及食物器具而引起的。

  • 标签: 食品安全事故 沙门氏菌检验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交叉污染
  • 简介:摘要结合我校在生物学教学中开放实验所取得的成绩,探讨了高职高专建设开放实验的必要性、意义以及教学模式。开放实验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开放性实验 高职高专 生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