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抽选80例进行研究,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显著,有进一步推广实施的价值。

  • 标签: 临床神经介入 脑血管疾病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儿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RRI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干扰素、匹多莫德治疗。治疗2月,记录两组患儿总有效率、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RRI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干扰素、匹多莫德治疗能迅速消除患儿咳嗽、肺啰音等症状,减轻患儿痛苦,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RRI 干扰素 临床分析 匹多莫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42例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给予大量输血,比较输血前后临床检验指标。结果输血前,血小板(PLT)计数为(189.22±96.42)×109/L,凝血酶原时间(PT)为(15.07±2.67)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44±0.46),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为(37.61±6.13)s,纤维蛋白原(FIB)为(2.64±1.13)g/L,凝血酶时间(TT)为(16.11±2.38)s;输血后,PLT计数为(115.01±53.87)×109/L,PT为(16.67±5.21)s,INR为(1.26±0.28),APTT为(39.54±7.41)s,FIB为(2.21±0.88)g/L,TT为(18.33±4.57)s。输血后,患者PLT计数、INR、FIB均低于输血前,PT、APTT、TT均长于输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对大失血的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临床医生应该高度警惕大量输血以后的各种并发症,及时对患者的PLT输血、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给予检测,进而能够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当大失血的肿瘤患者出血已经停止,可以考虑限制性输血方式,进而降低输血不良影响。

  • 标签: 肿瘤 大量输血 临床检验指标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通过这样的模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自由讨论,能够对病例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需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对获取的临床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将临床病例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模式注重了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临床技能的锻炼,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语言概括能力,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人文修养和带教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教师的教学责任感。

  • 标签: 临床病例 妇产科 临床示教课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施以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施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各43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施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肯定且安全可靠,对此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本次研究中共选择96例在2016年1月份至2017年12月份来院普外科进行急性阑尾炎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麦氏切口治疗方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治疗有效率较高,统计学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麦氏切口治疗方法在阑尾炎治疗中应用,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普外科 急性阑尾炎 麦氏切口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中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共选择130例在2017年1月份至2017年12月份本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掷骰子分组形式,将掷出奇数的患者分入到对照组,将掷出偶数的患者分入到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5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方法,建议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使用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优化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 标签: 普外科 急性阑尾炎 并发症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患者临床护理期间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7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脑梗患者中选取7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相较于护理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脑梗患者临床护理期间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将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 临床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高血压分为原发高血压及继发高血压两种类型,但在临床诊治中常发现有些高血压患者症状比较特殊,对这些高血压只有针对其形成原因加以治疗,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继发高血压 临床诊治 原发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
  • 简介:摘要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讲,心房纤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纤颤还是心率失常领域中的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至今仍未被攻克下来,现在仍旧是心率失常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项目,虽然现在对心房纤颤的研究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但是到现在为止仍旧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心房纤颤在老年人群众中发病的机率更高一些,在进行临床实验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效果往往都不是非常理想,并且还伴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本文就心房纤颤的临床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心房纤颤产生的原因,并能够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心房纤颤 非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临床药师在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并对临床药师在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的药学进行一些干预,从而提高用药效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从我院自2016年8月到2018年1月期间院内的内科、外科、妇科、骨科、儿科的五大科室里的患者的用药记录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总结,本次研究总是收集400例次用药记录;在本次研究中,将研究患者平均分为两个大组,第一组患者为正常组,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对其进行药学干预,第二组患者为干预组,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专业的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合理的药学干预。研究后我们对两组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由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的干预组中处方的不合格率、抗菌药的使用率、患者出现不良症状的反应率以及患者的出院时间都要比没有进行干预的正常组低。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十分重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临床药师 不合理用药 药学干预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应用中常见的不合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合理、安全用药措施。方法回顾近1年在我院接受中药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28例资料,在分析中药具体应用的基础上,明确不合理用法,总结改进措施。结果患者中,25.0%由没有辨证实施治疗导致,21.4%由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合理导致,32.1%由用法、用量不合理导致,17.9%由炮制不当导致,3.6%由其他导致。经处理后都好转或消失。结论对中药进行应用,为确保合理性、安全性,需注重应用过程各个环节的控制。

  • 标签: 中药 临床应用 安全性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在痛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8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一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3%(43例),高于对照组的79.55%(35例),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正确服药评分(98.5±1.1)分,功能锻炼评分(95.6±2.3)分,按时复诊评分为(96.4±2.6)分,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通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证患者能够遵医嘱治疗,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痛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职临床实习生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实行小组教学,分析教学的效果。方法2017年2月至今来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高职实习生中通过考核选择100名来儿科进行实习,将这些高职临床实习生用抽签的方式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实习生50名,一组取名为观察组,一组取名为对照组。对这100名高职临床实习生在儿科临床教学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实行小组教学,观察组的50名实习生进行常规性的临床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对两组的实习生进行考核,对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对比哪种临床教学方式好。结果经过对这100名实习生进行一段时间的临床教学,观察组的50名高职临床实习生不管是在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操作,老师评价,患者满意度上面,都高于对照组的50名实习生,两组高职临床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由此看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职临床实习生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实行小组教学,不仅在理论学习上,而且在临床技能操作上都具有很高的质量,同时老师的评价和患者的满意度也很高,值得在对高职临床实习生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应用。

  • 标签: 小组教学 高职临床实习生 儿科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医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才能提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变,临床实践教学也面临着一定的改革,以便更加适应现代医疗需求,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疗人才。通过建立优秀教师团队,设立科学培训平台,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完善临床技能培训体系,规范教学方法以及培训方式,建立科学的培训考核制度,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 标签: 临床技能培训 临床实践教学改革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比较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0例,比较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并对两组患者护理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之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其有着效较高的应用效率和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相关60例患有急性胃炎疾病的患者按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结合现代医疗科技的对症治疗。结果实验组中患者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有27例,较为满意有2例,满意率为98%,对常规组患者按照常规的形式进行一般治疗,十分满意2例,较为满意有27例,不满意有1例,满意率为百分之九十五。结果显示实验组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高于常规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胃炎对症治疗方式提高了患者的恢复速度,提升了患者的满意程度,是合理化的治疗方式,推荐对患者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胃炎 临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2017年4月进行分娩的产妇136例进行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研究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质量和发生纠纷的例数。结果研究组中有4例发生纠纷,对照组有29例,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减少医疗纠纷,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对于提升产科医疗质量发挥了积极的管理价值。

  • 标签: 产科 护理风险管理 探讨
  • 简介:摘要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针对病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是向病人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调动病人积极性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 标签: 临床护理 健康教育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