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5月4日.是中国青年的节日。95年前.五四运动的爆发.像一道闪电.撕裂了窒息的黑暗:像一点星燧.引燃了燎原的烈焰。直到今天,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光芒仍灼灼其华.烛照神州,激励青年。

  • 标签: 闪光 青春 中国青年 爱国主义 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脑损害及精神症状情况。方法随机选取57例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对其精神症状及头颅CT、TCD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PANSS量表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高。头颅CT异常率85.96%,TCD异常率64.91%。结论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严重的精神症状和脑器质性损害。

  • 标签: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脑损害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治疗前期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PANSS(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社会支持评价量表、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DSM-Ⅲ(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轴-V病前1年社会功能评价、大体功能评定量表等评估影响患者精神病治疗前期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出院随访1年后39例患者预后良好,良好率65.00%;60例患者治疗前家庭和社会支持因素、是否存在注意障碍、起病疾患形式、教育水平高低等因素对治疗预后有直接影响(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前期因素均会影响其精神病治疗效果和预后。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病治疗 前期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对精神科护理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影响。方法根据电子病历,保护性约束观察记录,值班护士长查房记录等,对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精神科临床护理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情况进行回顾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约束的平均频次,约束的平均时长,将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约束的使用率由实施前的56.9%下降到37.5%,平均每人每次约束时间缩短由实施前的12.51小时缩短到3.96小时,平均每人约束次数由实施前的3.65次增加到5.31次。结论精神卫生法的实施维护了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合法权益,降低了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对防止和避免保护性约束的滥用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精神卫生法 精神科 护理 保护性约束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给予奥氮平治疗)、B组(给予利培酮治疗)、C组(给予喹硫平治疗)、D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比观察四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变化情况、血清泌乳素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C组、D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5%、92.5%、95%,四组间差异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第2、4、8周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四组治疗后组间差异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对比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患者在治疗第8周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C组、D组患者(P〈0.05),且极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闭经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结论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以及阿立哌唑等四种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有一定差异,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体质以及对药物耐受性和敏感性合理选用,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医学职业精神实际上是医学科学精神以及医学人文精神的一种高度统一。学科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属于职业精神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方面,同时又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也是由医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认识、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良心、职业意志、职业荣誉、职业作风以及职业信念等构成。正确、充分认识医学职业以及职业精神,对于培养医生职业精神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剖析了医学职业以及职业精神,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医生职业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科学精神
  • 简介:摘要探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充分发挥护士长管理能力,重视培训、强化思想教育,加强责任心,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保证患者住院期间人身安全。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心理干预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研究。方法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年分裂症和门诊的精神分裂症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619例病程≤5年,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以下简称药物组,317例)和药物结合心理干预组(以下简称干预组,302例),治疗一年随访一年。心理干预包括家庭干预,认知行为治疗及技能训练,主要预后指标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治疗中断,疾病复发率和再入院率;次要预后指标为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健康状况问卷(SF-36)、大体评定量表(G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的变化。结果(1)干预组和药物组总的治疗中断率为16.4%和23.4%相对危险度(RR=0.805)。复发率分别为6.9%和10.65%(RR=0.88),再入院分别为3.25%和5.6%(RR=0.9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2)干预组ITAQ总分变化值(2.35±0.05)分,均明显高于药物组分别为(0.75±0.05)分,(1.85±0.1)分,(0.5±0.05)分;P均<0.01-0.05。结论抗精神病药合并心理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相当。但前者自知力、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语言作为一种内含丰富的艺术,是人类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在整个精神科的治疗康复过程中,运用无处不在,有时同样的语言对不同患者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以护士要加强语言艺术的修养,学会与患者说话的艺术。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语言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种抗精神病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疗效的6个月随访结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方法分为3组。A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治疗,B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C组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PANSS量表减分率评价疗效,对比分析3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用于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满意,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利培酮和喹硫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齐拉西酮 利培酮 喹硫平 首发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健康教育方法、相关因素、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者以汉族、彝族、哈尼族为主,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者、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者本病的发病率明显高,多见于性格外向型者,精神症状以被害妄想、幻视、幻听以及行为紊乱多见,神经系统症状以震颤、共济失调较多见,并伴发多种躯体疾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疗效好,转归快,但再住院率仍然较高。结论普洱地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在临床护理中采取有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后,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酒精 精神障碍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随着身体的衰老、疾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精神、心理更容易出现问题,导致精神疾病发生的几率大大提高。在对老年精神病人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把握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了解老年人的全面情况,结合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差异化的对策,使老年人能够更快地恢复健康。本文分析了老年精神病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老年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以期老年精神病人能够得到更好地治疗。

  • 标签: 老年 精神病人 生理 心理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年老护士退休、离岗,医院原有在编护士人数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需要1。为了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我院通过实习留用、人才招聘面试、笔试等形式,择优录用合同护士,充实临床护理队伍,我科室合同护士比例已近50%,如何对合同护士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基层护理管理者的新课题。

  • 标签: 精神科 病房合同护士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院院内卒中的危险因素和可能的机制,提高院内卒中的防治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院内卒中的临床资料,就院内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可能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院内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纤颤、感染、既往卒中史、情绪激动。可能的机制为血管壁病变、脑组织低灌注、栓塞、血液学因素等综合所致。结论院内卒中危险因素多种多样,提高认识,有利于院内卒中的防治。

  • 标签: 院内卒中 危险因素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技能训练和心理康复,恢复和重建个人生活,恢复社会适应能力,延缓衰退。方法选择长期住院的3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康复技能训练和心理康复。结果大部分病人情绪得以改善,在躯体、情感兴趣及社会交往和独立生活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结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除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要开展适当康复训练、合理的心理治疗及护理,更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康复治疗在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慢性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方法选取6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为苯丙胺组,选取同期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精神分裂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苯丙胺组的60例患者与精神分裂组的60例患者在视幻觉、嫉妒妄想、夸大妄想、思维涣散、兴奋激进、无自知力等方面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丙胺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33%显著优于精神分裂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相似,在视幻觉、嫉妒妄想、夸大妄想、思维涣散、兴奋激越、自知力等方面差异显著,苯丙胺组临床治愈率更高,具体原因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苯丙胺类 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精神科患者噎食原因,提出预防及护理手段,达到减少精神科患者噎食情况的发生并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水平。方法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及护理手段减少精神病患者噎食风险。结论精神病病人发生噎食的情况时有发生,风险极大,医护人员要做要预防及护理工作,及时处理能够化险为夷。

  • 标签: 精神科 患者 噎食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对精神科患者的效果研究。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120例精神科患者进行讨论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患者,一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此组为对照组,一组患者实施对照组的治疗和护理以外还实施人文护理方法此组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有效率,护理安全率,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在医院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在药物治疗有效率、护理安全率、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精神病的患者不仅要单纯的实施临床治疗与护理,还要对患者实施人文护理服务的护理干预,明显的提高精神病的控制效果。

  • 标签: 精神科 精神病 人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