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睾丸鞘积液破囊去顶术治疗睾丸鞘积液的初步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未用睾丸鞘积液破囊去顶术治疗睾丸鞘积液36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单例睾丸鞘积液。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0-20分钟,平均15分钟,住院时间1-7天,平3-4天,术后半天至1天可下床活动并恢复饮食,术后6-7天拆线,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发生阴囊轻度水肿4例,均未经处理治愈,本组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不等,无复发病例。结论使用睾丸鞘积液破囊去顶术治疗睾丸鞘积液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我们在临床工作针对肛裂、混合痔、直肠型便秘的手术过程中,于麻醉状态下肛门在两手各一指的对抗扩肛中发现的几乎每一例上述疾病患者均存在2—3mm环状纤维环,就其在上述肛肠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索。方法手术中利用指尖的力量拉断该纤维环,肛门的紧缩感立刻消失,喇叭型肛门镜才得以深入肛门。结果术后肛门基本无创,除肛裂伴哨兵痔、浅皮瘘、肛乳头肥大需局部修整外,不需做所谓的内括约肌切断术,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了病人的疼痛,避免了“匙孔现象”的产生。而肛门括约肌功能保持正常。结论一.我们临床发现的2—3mm宽的环状纤维环就是栉带。二.所谓“内括约肌失驰缓症”可能是个伪命题。三.肛裂敞扩术可能涉嫌过度治疗。四.栉带是胚胎时期肛直套迭的残留物,在肛门多种疾病的发生学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五.结合我们提出的由于直肠辨变异而导致的直肠有效通过面积的狭窄,栉带紧束而导致的肛管有效通过面积的狭窄亦是肛肠科诸多疾病的最主要的初始原因。纠正其结构的缺陷,减少排出道阻力。可能为我们提出一系列肛肠疾病对因治疗的新的方法。

  • 标签: 栉膜带 手法扩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重建技术在胸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37例胸骨骨折的MSCT表现及重建重组图像的影像诊断优势。结果37例胸骨骨折病例经MSCT扫描及重建图像分析后,不但清楚的显示了胸骨骨折全貌,还能全面了解胸腹腔脏器损伤及其他骨骼的骨折情况。结论MSCT扫描及重建技术弥补了DR摄片和普通CT的不足,对胸骨骨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MSCT 重建技术 胸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认识眼眶骨折的多层螺旋CT检查对于其定位、定性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的重要意义。方法33例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后处理,在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达到全面、准确的显示眼眶全貌,进一步突显骨折。结果33例患者中单纯骨折25例,其中眶内壁骨折12例,眶下型骨折7例,眶上壁骨折2例,眶外壁骨折4例;多发复杂骨折8例,其中合并临近部骨折9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三维成像效果立体逼真,为临床诊断、法医定性提供重要信息,为目前影像诊断眼眶骨折的最佳方法。

  • 标签: 眼眶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表现。材料和方法本组男12例,女8例,均为脑外伤病人,年龄2个月~六十岁,平均30岁,其中<15岁11例,15~50岁5例,>50岁4例。总结了20例外伤性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特点。结果2例梗死发生在额叶,1例发生在颞叶,3例发生在枕叶,均为较大面积梗死及脑软化灶,14例梗死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区。结论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脑梗死具有准确的诊断率,成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外伤性脑梗死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二维(薄层重建、MPR)及三维(VR)等图像后处理方法对颌面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6例患者行颌面部CT平扫后进行薄层重建及MPR、VR重建。结果156例患者统计209处骨折部位,鼻部骨折99处,占47.4%,眼眶及鼻窦骨折62处,占29.7%,下颌骨及颧骨骨折为48处,占22.9%。结论多层螺旋CT二维重建技术虽然完全可以满足疾病影像诊断的要求,但在临床实际应用时三维重建技术更能指导临床医生的手术途径。

  • 标签: 多层螺旋CT二维重建技术 三维重建技术 颌面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临床确诊的肝功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先行常规螺旋CT增强扫描后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检查出的阳性病例在DSA上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结果320例患者中检查出微小肝癌29例,50个癌灶,多层螺旋CT的表现特点是平扫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三期敏感性分别为动脉期93.1%,门静脉期79.3%,平衡期86.2%,综合三期敏感性为96.6%均显著高于常规螺旋CT(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显示微小细胞肝癌以动脉期和延迟期最佳,是临床上必须选择的最佳检查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微小肝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破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提高阴道分娩质量。方法选取10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年龄20-29岁,孕38-40周产妇,分两组各50例,随机抽取1组50例宫口开大3-4,行人工破作为观察组,另50例即二组为对照组,不采取医疗干预措施而是待其自然破。结果观察组吸引器和产钳助产者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新生儿Apgar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宫口开大3-4㎝行人工破加速了产程进展,提高了阴道分娩质量,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人工破膜 产程进展 分娩质量
  • 简介:摘要伪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假。现已证实是由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毒素引起。目的讨论假性肠炎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查体发现腹部压痛、反跳痛,严重者似急腹症或急性肠梗阻的体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便常规镜检有白细胞,便潜血阳性。

  • 标签: 假膜性肠炎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慢性硬下血肿(简称CSDH)是指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征性,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笔者收集了近三年18例经CT和手术治疗的硬下血肿病例。目的通过对18例硬下血肿的诊断综合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慢性硬下血肿的诊断技术。资料和方法本组18例病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45—78岁,平均56岁。既往有外伤史11例,不明确有外伤史7例,头疼、头晕15例,精神反应迟钝1例,言语障碍、肢体肌力减弱2例。方法采用CEHispeedDual全身CT机扫描,以OM为基线,层厚与层距均为7mm,扫描时间为2.0S。CT检查结果血肿少数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多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血肿呈新月形10例,梭形5例,其余为双凸形及不规则形。讨论慢性硬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是外伤后3周形成的血肿。是亚急性硬下血肿的延续。但也有学者指出,慢性硬下血肿只是轻微颅脑外伤或无外伤史,不伴有脑挫裂伤。认为它并非是急性硬下血肿演变而来,其出血多系桥静脉撕裂,血液缓慢溢入硬脑膜下腔所致。硬下血肿由于形成时间不同,其形态和密度变异较多。复习文献结合本组病例,我们认为下例五种征像对诊断具有指导意义(1)单侧脑沟脑裂变窄,甚至消失。(2)密度改变或脑内病变不能作出合理解释。(3)白质挤压移位征。(4)移位不明显。而临床重的病人。应考虑双侧硬下血肿的存在。(5)对移位不明显,尤其是双侧等密度病人,应行增强扫描,血肿硬呈点状或线状强化,同时有灰白质界面内移,有条件作磁共振则更为明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螺旋CT技术在眼眶蜂窝织炎患者中的诊断意义和临床治疗意义,并做好相关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总结30例眼眶蜂窝织炎的CT征象,对30例眼眶蜂窝织炎在螺旋CT容积扫描的基础上,进行不同位置及平面的重组,并观察其深层关系。结果CT表现为眼睑、眼肌肿胀,泪腺增大,眶内脂肪出现异常,被软组织影代替。脓肿形成可出现占位效应,本组10例显示眶壁骨质增生、硬化。鼻窦源性21例占70%,外源性7例占24%,颌面部感染2例为5%。结论螺旋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对眼眶蜂窝织炎做出更清晰、到位的诊断,为诊断及治疗蜂窝织炎做出了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与开发。

  • 标签: 多层螺旋CT蜂窝组织炎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胆囊癌肝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肝浸润的CT图像特点。结果27例病例中确诊21例,漏诊6例,。肝脏受侵CT主要表现为癌肿与肝脏分界不清或消失,和/或邻近肝脏内不规则的低密度影,增强后呈不规则明显或中度强化,强化常不均匀。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胆囊癌肝脏浸润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胆囊癌 肝浸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3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和三期扫描,并作图像后处理,将多层螺旋CT表现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理为黏液腺癌8例,中管状腺癌25例,绒毛状腺癌3例、混合型腺癌4例。CT表现,升结肠癌7例,横结肠癌4例,降结肠癌6例,乙状结肠癌2例,直肠癌16例。肿瘤形成肠腔狭窄和形态不规则23例,形成腔内肿块12例;局部肠壁增厚35例;CT上表现8例显示为浆膜面受侵。手术发现6例浆膜面受侵;淋巴结转移者CT发现23例,而病理证实20例。结论多层螺旋CT的多期扫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不但能明确结直肠癌病灶的部位,大小,还能明确病变浸润深度、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或(和)其他脏器转移等,为临床大夫术前正确的评价病变及决定手术方式提供了准确客观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多期扫描 结直肠癌 T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慢性硬下血肿疗效。方法对19例慢性硬下血肿确诊病例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抽吸、冲洗、引流治疗。结果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慢性硬下血肿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具有痛苦小、损伤轻、效果好、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等优点,是慢性硬下血肿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
  • 简介:SARS和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H1N1流感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给人们以警示,既往不为世人熟知的'人兽患病'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医务界和卫生部门对此高度重视.2006年5月由中国科协、卫生部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共同承办,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协作单位,在北京召开了,笔者作为大会学术委员会的委员经历了会议准备和会议召开的全过程,共有三四百人参加了会议,与会的院士约十余人,会议开了整整3天.这是本人参加过的规格最高、人数最多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此外,去年出版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之一'当代世界人兽患病学'作者近200名,全书310万字,堪称一部巨著.

  • 标签: 人兽共 共患 患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