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在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6月于我院进行踝手术的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应应用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等相关指标,比较两者差异,评估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应用于踝手术中的效果明显优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下肢神经阻滞 踝部手术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在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6月于我院进行踝手术的病人 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30)和对照组( n=30),对应应用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等相关指标,比较两者差异,评估麻醉效果。结果 : 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应用于踝手术中的效果明显优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下肢神经阻滞 踝部手术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 作者: 赵绍光王鸿妹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陆军第七十九集团军医院  辽宁沈阳  111000)  【摘  要】目的:通过对军队中小型医院门诊部管理工作流程的回顾,动态观察并改进其方式方法,达到功能和规模相匹配、要素和结构相统一,达到优化工作流程,缩短等待时间,提高诊疗质量。方法:采用流程多模式多科室多样式运转试点的方式进行。结果结论:依照学科定位采取小学科多样式诊治流程对军队中小型医院门诊部功能的定位准确,服务优质,流程合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炎的预防效果,为新生儿脐炎预防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2例新生儿,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新生儿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在产房接产断脐后,实验组61例新生儿不使用任何敷料包扎脐带,立即采用脐清洁暴露的方法,对比组61例新生儿采用传统的护脐纱包扎脐24小时,并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出血率、脐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为(2.18±0.53)显著低于对比组的(6.20±0.32)。实验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为(1.64%),脐出血率为(1.64%),对比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为(14.75%),脐出血率为(13.11%),对比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和脐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使用任何敷料包扎脐带的护理方式有效降低脐出血率和新生儿脐炎发病率,大大缩短脐带脱落时间,该护理方式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脐炎 脐部护理 脐部出血率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新时代发展基础模式下,需要依据医疗体系的综合发展建设模式,逐步完善新时代发展改革建设依据。对几层护理进行综合素质水平提升,对主任基础素质进行发展,明确现代优质医疗服务模式下,严格遵照的护理质量标准关系。新时代发展模式下,需要结合基础护理部发展思路,调整优质护理整体建设思路,强调人本服务理念,明确基层医疗服务建设内容,加强诸多因素的综合限制水平分析,从综合服务中获取相关要素。按照基层护理服务需求,调节现代护理服务综合实施办法,确保护理主任责任管理素质复合当下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现代护理模式应用。

  • 标签: 新时代 基层护理 主任
  • 作者: 张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内蒙古锡盟蒙医综合医院门诊部 内蒙古锡盟 026000)  【摘 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结合危机管理在门诊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门诊2018年1月-12月期间接诊的96例患者,对照组48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常规护理配合护患沟通以及危机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率以及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护理中强化护患沟通结合危机管理,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服务质量。  【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腭微螺钉种植支抗+改良腭弓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推上颌磨牙远移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在上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腭侧植入微螺钉种植支抗,配合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远移,上下颌直丝弓固定矫治,改善磨牙关系,解除前牙拥挤和前突,矫治前后拍摄口腔全景片和头颅侧位片、取研究模型,进行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并做统计学分析。矫治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综合分析评价矫治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矫治,推磨牙远移时间平均为4~6个月,磨牙远移量平均为(4.23±1.08)mm/侧,LU6-b(°)倾斜度平均为(0.13±1.16)°,RU6-b(°)倾斜度平均为(0.18±0.79)°,矫治时间平均为20个月,矫治后面型良好,咬合关系正常,头影测量分析UI-NA角度平均减少(10±2.04)°,UI-NA距离平均减少(3±0.78)mm,UI-SN角度平均减少(9.5±3.01)°,患者满意度100%。经t检验SNA(°)、SNB(°)、ANB(°)、MP-SN、UL6-b(°)、UR6-b(°)治疗前后值无明显差异(P>0.05),UI-NA(°)、UI-NA、UI-SN(°)、U6-a治疗前后值差异明显(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支抗+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远移是一种有效的矫治方法,不完全依赖于患者的依从性,磨牙整体远移,减少正常牙列中牙齿的拔除,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螺钉种植支抗 改良腭弓 安氏Ⅱ类错牙合 推上颌磨牙远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不同脐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需要实施脐护理的新生儿132例展开研究,时间跨度为2018年1月-2019年2月; 按模式不同分为对照(一般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脐感染和败血症发 生率、家属满意度和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脐感染发生率3.0%,败血症发生率1.5%,对照组分别为13.4%和11.6%,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2.3%,对照组为77.1%,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预防新生儿感染方面实施优质脐护理效果较佳,建议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 脐部护理一般护理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腭微螺钉种植支抗+改良腭弓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推上颌磨牙远移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在上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腭侧植入微螺钉种植支抗,配合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远移,上下颌直丝弓固定矫治,改善磨牙关系,解除前牙拥挤和前突,矫治前后拍摄口腔全景片和头颅侧位片、取研究模型,进行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并做统计学分析。矫治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综合分析评价矫治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矫治,推磨牙远移时间平均为4~6个月,磨牙远移量平均为(4.23±1.08)mm/侧,LU6-b(°)倾斜度平均为(0.13±1.16)°,RU6-b(°)倾斜度平均为(0.18±0.79)°,矫治时间平均为20个月,矫治后面型良好,咬合关系正常,头影测量分析UI-NA角度平均减少(10±2.04)°,UI-NA距离平均减少(3±0.78)mm,UI-SN角度平均减少(9.5±3.01)°,患者满意度100%。经t检验SNA(°)、SNB(°)、ANB(°)、MP-SN、UL6-b(°)、UR6-b(°)治疗前后值无明显差异(P>0.05),UI-NA(°)、UI-NA、UI-SN(°)、U6-a治疗前后值差异明显(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支抗+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远移是一种有效的矫治方法,不完全依赖于患者的依从性,磨牙整体远移,减少正常牙列中牙齿的拔除,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螺钉种植支抗 改良腭弓 安氏Ⅱ类错牙合 推上颌磨牙远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在内镜显示器及等离子的辅助下经口径路切除咽良性肿瘤的优缺点。 方法: 2016-2019 年 住院咽良性肿瘤患者,采取内镜下经口腔等离子咽良性肿瘤切除术。结果:住院手术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术后二年内无复发。结论: 内镜下经口径路 等离子切除 咽良性肿瘤具有创伤小、手术路径短、视野清晰和不留外部瘢痕等优点。

  • 标签: 内镜 经口径路 等离子 咽部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取右心室间隔起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急性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右心室心尖起搏,观察组患者接受右心室间隔起搏。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共发生7例,其中感染发生4例,心脏穿孔发生1例,电极脱位发生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4%;观察组并发症共发生2例,其中感染和电极脱位各发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用右心室间隔起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期 高度 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切除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60例肝门胆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参考组(30例),参考组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肝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围术期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激发其生存希望,对疼痛缓解及并发症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性切除术 围术期 人性化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磁共振时间分辨交叉随机轨迹成像(TWIST)与容积内插体检查(VIBE)联合序列(TWIST-VIBE)在磁共振动态增强中减少急性短暂性呼吸困难(TSM)所致伪影、提高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行肝脏局灶占位磁共振成像(MRI)的患者,依据使用对比剂的不同,将使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的患者纳入Gd-EOB-DTPA组(38例),使用钆喷酸葡胺(Gd-DTPA)的患者纳入Gd-DTPA组(48例)。采用TWIST-VIBE序列扫描方案,分别对两组患者肝脏局灶占位的VIBE序列和增强前后TWIST-VIBE序列的5期图像的运动程度进行评估及评分,比较平均呼吸运动分数。结果:所有5期的平均呼吸运动分数中,两组增强前VIBE与TWIST-VIBE序列的呼吸运动分值比较,Gd-EOB-DTPA组无差异;Gd-DTPA组TWIST-VIBE序列A1期与A5期比较呼吸伪影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3,P<0.05)。Gd-EOB-DTPA组增强前后动脉A3期、动脉A4期及动脉A5期增强前的呼吸运动伪影分值均明显低于增强后呼吸运动伪影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90,t=20.819,t=11.853;P<0.05)。GD-DTPA组增强前后动脉A5期呼吸运动伪影分值相差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0,P<0.05)。结论:使用TWIST-VIBE序列的5期动脉期序列的扫描方案,在肝脏局灶占位的MRI扫描中可以改善不能配合屏气和受到使用Gd-EOB-DTPA对比剂而产生TSM影响的动脉期图像,能获得符合诊断要求的动态期图像。

  • 标签: 磁共振 肝脏 呼吸伪影 钆塞酸二钠 局灶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