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中使用碘海醇如何防止外渗的护理要点方法分析统计2018年1月-10月期间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术后发生穿刺点局部形成血肿或药物外渗的情况。结果发现穿刺前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建立静脉通路和冲管的病人比直接使用碘海醇进行穿刺并于造影结束后直接拔除静脉通路的病人发生穿刺点血肿和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碘海醇 下肢深静脉造影术 生理盐水冲管 穿刺点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作用比照。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9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传统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进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命体征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麻醉效果,缩短拔管时间、术后恢复时间。

  • 标签: 异丙酚 瑞芬太尼 靶控静脉麻醉 传统静脉复合麻醉 临床作用 比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OD植物复合粉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作用。方法110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6例)和对照组(n=54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SOD植物复合粉每天两次,每次一包,并应用睡眠等级评分借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睡眠等级评分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及治疗前,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P>0.05);同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P<0.05)。并且观察了SOD植物复合粉的不良反应。结论SOD植物复合粉能改善脑卒中后出现的睡眠障碍,且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 标签: SOD植物复合粉 脑卒中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不同药物开展静脉复合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患者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68例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系统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4例。干预组患者予以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照组予以咪唑安定联合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命体征、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前干预组患者中心静脉压为(82.4±4.1)mmHg、手术开始后3min为(73.4±5.2)mmHg、手术开始后5min(80.5±4.3)mmHg;对照组麻醉前中心静脉压为(81.8±4.7)mmHg、手术开始后3min为(73.4±5.2)mmHg、手术开始后5min(81.1±5.3)mmHg,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为(3.2±1.1)min,清醒时间为(4.1±1.3)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对照组为32.4%,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药方式更能够保证患者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无痛人流 静脉复合麻醉 丙泊酚 舒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吸复合全麻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入院的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治疗的3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48例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158例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观察患者在两种麻醉方式下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气腹后5分钟、改变体位5分钟时,两组心率均较麻醉前明显增快(p<0.05),各期血压变化不明显,脉搏血氧饱和度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即有所下降,吸氧后改善,气腹后增大吸氧量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组则无此现象,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满足了手术的要求,保证了患者安全,是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静吸复合全麻 连续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84例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仅行全身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阶段麻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无意义(P>0.05),麻醉后各个节点,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84例外科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患者在系统随机分组下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各42例。干预组患者予以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常规组患者予以静吸复合麻醉,比较患者麻醉拔管前后生命体征,同时比较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插管即刻平均动脉压为(91.4±5.2)mmHg、常规组为(99.3±6.6)mmHg;此刻干预组患者心率为(79.4±4.9)次/min、常规组为(86.5±4.2)次/min;干预组患者拔管后平均动脉压为(93.7±6.2)mmHg、常规组为(104.9±5.3)mmHg;此刻干预组患者心率为(81.2±5.5)次/min、常规组为(88.4±4.5)次/min,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常规组为35.7%,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更高,效果更理想。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从疼痛与产程两个方面,观察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分娩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一共收集116例初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的年龄、体重以及孕周等临床数据,将他们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均等各58例,保证两组产妇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对照组产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麻醉,在助产士的指导下进行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同样接受助产士的指导,并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接受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并在麻醉的作用效果下进行分娩。结果接受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当中的疼痛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的镇痛优良率达到了96.55%,而对照组产妇的镇痛优良率仅为82.7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长平均为(506.85±192.69)min,对照组产妇为(571.69±244.78)min,观察组要明显的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同样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进行罗哌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分娩镇痛作用,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当中的疼痛感,同时还能够加快产程,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与实践力度。

  • 标签: 分娩 罗哌卡因 瑞芬太尼 镇痛 产程
  • 简介: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7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用量及术中体动次数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都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有效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麻醉药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从而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舒芬太尼 丙泊酚 宫腔镜手术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手法复位患者实施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67例实验对象均来自本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需进行骨科手法复位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组别的划分,实验组35例,行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32例,行丙泊酚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较快,在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手术时间等方面都与对照组存在较大的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用药相比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更佳,且麻醉的安全性较高,可在骨科手法复位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法复位 丙泊酚 小剂量芬太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唤醒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每组48例。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唤醒时间以及唤醒后5min、唤醒后10min和唤醒后20min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瑞芬太尼组唤醒时间显著少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唤醒后5min、唤醒后10min的OAA/S评分显著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唤醒后20min的OAA/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唤醒后5min、唤醒后10min、唤醒后20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唤醒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芬太尼 异丙酚 唤醒时间 唤醒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初产妇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无痛分娩初产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而对照组仅采用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及镇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更短,且P<0.05;而观察组镇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且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初产妇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又能缩短产程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初产妇 无痛分娩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7.5mg进行麻醉,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产妇手术麻醉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例出现恶心、呕吐、胸闷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例,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起效快,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取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2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比两组苏醒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7.5±4.3)min、(9.6±5.2)min;对照组分别为(16.3±7.6)min、(18.3±5.9)min;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10min、拔管后30min后OAAS评分分别为(4.1±0.2)分、(4.7±0.3)分;对照组分别为(3.4±0.3)分、(3.6±0.3)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瑞芬太尼 异丙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宫腔镜手术麻醉时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和靶控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丙泊酚静脉输注,对照组患者同时接受TCI泵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观察组患者同时还接受TCI泵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后SPO2、呼吸、心率以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后,就生命体征而言,观察组患者SPO2指标比对照组高,呼吸、心率、心率等指标值比对照组低;就麻醉效果而言,观察组优良率为96.15%(50/52),对照组优良率为80.39%(41/51),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宫腔镜手术前,采用靶控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药物行麻醉处理,不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造成较大影响,且麻醉效果十分显著。由此可见,该麻醉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舒芬太尼 靶控瑞芬太尼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择期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30例,ASA1~2级,硬膜外穿刺后平卧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很好地完成开胸肺叶切除术,术中患者生命征平稳,双肺隔离彻底,避免了双肺交叉感染。全麻药用量少,苏醒彻底,迅速,可控性好。术后镇痛效果好,有助于患者早期咳嗽排痰,对患者后期恢复有利。

  • 标签: 双腔支气管插管 硬膜外麻醉 肺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年龄进行分组,≥60岁者为老年组(n=40),年龄<60岁者为非老年组(n=40)。比较两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3d时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残气量(RV)、肺总量(TLC)和每分静息通气量(VE)变化。结果术后,老年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7例,发生率为17.50%,非老年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2.50%;老年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术后3d的(MVV-VE)/FEV1、MVV/FEV1以及RV/TLC均较非老年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老年患者比较,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患者术后肺功能影响比较明显,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老年 腹部手术 肺部感染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进行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血浆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联合2ng/ml的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仅采用血浆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苏醒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使用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的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苏醒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进行维持可以保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并能有效的减少降压药的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异丙酚 瑞芬太尼 老年高血压 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42例,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生物羊膜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滤过泡及眼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率为90.48%;对照组成功率为76.1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滤过泡形成率为85.74%;对照组滤过泡形成率为66.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15.3±1.2)mmHg;对照组眼压(20.1±1.5)mmHg;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生物羊膜移植 难治性青光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复合乳酸菌(妈咪爱)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复合乳酸菌(妈咪爱)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单纯间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首次胎粪排放时间、胎粪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首次胎粪排放时间、胎粪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复合乳酸菌(妈咪爱)联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见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复合乳酸菌 聚克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