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基本前提,有助于明确药品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不足,从而实现风险控制的针对性与系统性,保障用药安全。现阶段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所有上报渠道来源中,医疗机构仍占据主体地位,无法有效发挥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优势。近年来伴随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药品监测部门的工作也在逐步完善与进步,但药品生产企业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基于相关管理问题分析,提出部分解决对策,为相关工作的优化改进提供部分思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生产企业 监测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站机采室消毒灭菌的效果进行全面监测,结合实际问题对管理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促进血站机采室管理模式的优化调整。方法:针对本站机采室近两年内的器材、人员和空气进行细菌采样,将样本送达检测科室进行检测,以便获得消毒灭菌的整体效果。结果:经过两年的连续监测,总共获得了482份样本,其中器材、空气的监测达标率为100%,人员监测达标率为96.5%。结论:在对血站机采室进行消毒灭菌的过程中,最大难点就是对人员的卫生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和监测,这是因为人为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给消毒灭菌工作带来安全风险。鉴于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采血人员的卫生管控,结合实际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风险,进一步将消毒灭菌工作落到实处。

  • 标签: 血站机采室 消毒灭菌 效果监测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VEGF和EMMPRIN mRNA在肝癌转移监测中的意义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20例,按照肝癌转移与不伴转移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两组研究对象均采取荧光RT-PCR法检测。对比其VEGF和EMMPR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VEGF和EMMPRIN mRNA的表达量、检测阳性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癌转移监测中,VEGF和EMMPRIN mRNA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VEGF和EMMPRIN的检测,有助于对肝癌转移有效评估。

  • 标签: VEGF EMMPRIN 肝癌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血栓弹力图(TEG)进行护理监测的价值。方法:本文病例筛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通过随机对照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监测,观察组则添加血栓弹力图监测方法,评价对比最终两组监测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通过监测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得到及时改善,患者术后发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较低,两者数据差值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采用血栓弹力图进行监测,能够及时掌握患者存在的凝血功能异常现象,从而能够对患者及时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而减少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胃癌 术后 护理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在疾病防控控制中对公共卫生监测价值。方法:从入院的肺炎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实施公共卫生监测),对照组(50例,对疾病预防知识宣讲),对比两组疾病预防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防控能力得分为126.53±4.47分高于对照组得分100.24±5.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1,P

  • 标签: 公共卫生监测 疾病防控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有血压升高病史的患者70例,采用惠州科美思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的动态血压监测仪ABP-01对患者进行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全天、白天和晚上全部测量区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率。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可以全面反映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化规律,对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肺炎在诊断及动态监测中肺部超声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6月-2019.10月我院诊治的肺炎患儿100例,对这些患儿依次进行X线检查和肺部超声检查,观察肺炎诊断及动态监测情况。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干预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49例)与研究组(49例),参照组实施动态血糖监测,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96%)明显高于参照组(8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动态血压监测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20年间动态血压监测患者725例为对照组,分析影响有效监测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对干预组的362例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有效监测情况。结果:对照组动态血压监测成功率90%,36例监测失败,患者因素失败27例,护士因素失败7例,其他因素失败2例;干预组成功率98%,7例监测失败,患者因素失败5例,护士因素失败1例,其他因素失败1例。结论:患者因素是动态血压监测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有效监测率。

  • 标签: 动态血压 监测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失败因素 患者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P监测系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入选1500例普通孕妇,采用MP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共监测120例高风险孕妇,将其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组60例。结果:干预组妊高症发病率低于非干预组,P<0.05。干预组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癫发生率均低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MP监测系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十分显著,对于监测结果呈阳性者早期给予其有效干预,能够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得以降低,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MP监测系统 预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实施微生物标本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采集的150例临床微生物标本进行干预研究;合理展开细菌耐药性监测以及微生物标本检验操作,就获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主旨是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份-2021年1月份我院各科室送检的200份样本进行分析,将这200份样本进行了分离以取得致病菌,对分离得到的病菌进行鉴定,对菌群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耐药性情况。结果:收到的200份样本当中,经过分离鉴定可知,革兰氏阳性菌珠有85株,占比42.50%,革兰氏阴性菌株有115株,占比57.50%;常见的菌株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的细菌种类各不相同,对于抗生素的耐药程度也不同。结论:在临床治疗上积极进行微生物耐药菌检测,根据其结果提供相应的治疗药物,最大限度的减少滥用抗生素的发生,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结果展开分析,并提出用药管理对策。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针对该时间段内,我院出现的随机10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用药管理对策。结果:≥61岁年龄段其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例数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其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例数高于其他药品种类;静脉推注、静脉滴注、口服引起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例数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临床中发现率较高,建议在应用中药制剂时,需重视起不良反应的存在,提高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规范生产,妥善保存,同时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与专业技术水平,正确、合理使用中药制剂,预防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监测 用药管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 了解2016-2018年安宁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状况,评价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接种工作质量,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8年每年我市抽取3个街道9个居委会(社区),按照8个年龄组分层随机抽样,采用酶联免疲吸附试验(ELLSA)对915名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定量检测。 结果:2016-2018年共检测健康人群915人,麻疹IgG 抗体阳性811人,阳性率88.6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1353.47mIU/ml。不同年份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安宁市 健康人群 麻疹抗体 阳性率 几何平均滴度( GMC)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3种诱饵对通州区蝇类引诱效果的区别,为蝇类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笼诱法,在3种生境同时使用3种诱饵进行诱捕,将捕获的成蝇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计数。结果 诱集数量按多少排序依次为臭豆腐、腐肉、红糖食醋水,分别占总数的79.52%、13.87%、6.61%。结论 臭豆腐饵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饵料。

  • 标签: 蝇类 种群构成 诱饵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挫裂伤治疗中应用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课题需求选择100例患者,均经过进展性脑挫裂伤的确诊,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内压 监测 颅脑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危重病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探讨。方法:选取ICU危重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休克患者的是观察组,非休克患者的是对照组。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同方式测压值的情况。结果:连续监测72例ICU重症患者 ABP 与 NBP 24 h ,共测各518次的血压;相较于对照组27例(75.00%),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35例(97.22%)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危重患者,实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发现更能准确反映特别是休克者真实的血压变化,通过加以正确且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护理满意度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 监测 护理 ICU 重症患者
  • 简介:摘 要:本文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儿科非心脏疾病中的监测及临床意义,作为特定非心脏疾病的有效措施,可以及早明确监测发现疾病,从而给予相应临床治疗。本文选择儿科ICU特定疾病患儿30例,与普通儿童保健门诊患儿30作为对照,全面分析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儿科非心脏疾病中早期监测和疾病诊断的意义。作为评估患儿。经过对于分析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儿科非心脏疾病中应用广泛,对于小儿癫痫、惊厥、严重烧伤、脓毒血症、肾功能衰竭等疾病诊断,有着明确临床意义。

  • 标签: 儿童非心脏疾病 心肌肌钙蛋白Ⅰ 监测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