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胚胎性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在儿童恶性肿瘤中发生率不高,但却是儿童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HB的发生原因还不明确,目前认为在HB组织中存在一系列基因的变异,因此对肝母细胞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对肝母细胞瘤在基因变异、信号传导通路、microRNA水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母细胞瘤 分子病理学 基因
  • 简介:摘要肾母细胞瘤在成人发生较少见,一般予以根治性肾切除治疗,术后再根据临床分期给以相应化疗,大部分可取得较满意效果。但由于成人肾母细胞瘤的发生率低,病理形态变化较复杂,可能与肾癌或其它肿瘤较难鉴别而引起误诊,给患者的病情治疗与康复带来不利影响。有鉴于此,本研究结合我院的1例成人肾母细胞瘤临床病例,并对相关研究文献展开研究,分析成人肾母细胞瘤的有关诊疗及预后情况,旨在引起临床重视,为成人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成人肾母细胞瘤 肾脏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肾母细胞瘤的三维彩超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证实的胎儿肾母细胞瘤的三维彩超影像学资料。结果2例胎儿肾母细胞瘤均为单发病灶,一例位于右肾中上部,一例位于左肾上极,均为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晰,有包膜。结论三维彩超能够正确诊断胎儿肾母细胞瘤,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术前影像资料,应该作为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肾母细胞瘤 三维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贝生(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孕妇102例,按照引产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55例(使用普贝生)与对照组47例(使用催产素)。两组患者宫颈Bishop评分≤5分,比较两组宫颈条件改善、引产效果、围产儿结局以及安全性情况分析。结果(1)宫颈评分变化用药前后不同时间宫颈条件改善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用药后两组分娩时间比较,治疗组显著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1min、5min,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诺前列酮栓(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对围产儿结局无影响,但是对于宫颈Bishop评分≤5分的孕产妇,可减少分娩时间,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地诺前列酮栓 宫颈条件 足月妊娠 促宫颈成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昆布条应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且有促宫颈成熟指征的足月孕妇为研究对象,50例应用昆布条孕妇为观察组,50例单纯应用小剂量缩宫素引产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宫颈成熟、产程、分娩方式与结局以及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采用昆布条总有效率为93.12%,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22%,显著低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时。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结论采用昆布条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及引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昆布条,促宫颈成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欣普贝生用于延期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延期妊娠孕妇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为42例孕妇,对照组为38例孕妇;观察组给予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引产,对照组则给予静滴小剂量缩宫素引产,严密观察两组孕妇24小时之内的宫颈成熟率及其临产时间和自然分娩率,再者是孕妇产后2小时之内出血量和胎儿窘迫发生率。结果观察组42例孕妇于24小时之内宫颈成熟率及自然分娩率较好,其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孕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临产时间整体短于对照组孕妇P<0.05。两组孕妇生产之后2小时内出血量和胎儿窘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普贝生用于延期妊娠促宫颈成熟效果良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欣普贝生 延期妊娠 促宫颈成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计划生育手术中促宫颈成熟以及药物扩宫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50例进行促宫颈成熟以及药物扩宫的要求流产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50例不进行促宫颈成熟并且进行传统扩宫手术的要求流产患者为对照组。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要求流产的患者经不同扩宫方法进行扩宫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给予促宫颈成熟以及药物扩宫的实验组50例要求流产的患者在宫颈评分差值、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均比未给予促宫颈成熟并且接受传统手术扩宫的对照组要求流产的患者存在明显的优势(P<0.05)。实验组要求流产的患者经促宫颈成熟以及药物扩宫在术后的评价满意率为74.00%,无效率为8.00%,而未给予促宫颈成熟并且接受传统手术扩宫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的评价满意率为50.00%,无效率为26.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计划生育手术中促宫颈成熟以及药物扩宫,可明显的提高为患者治疗的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患者的出血量,并且提高整个手术成功的满意程度。

  • 标签: 计划生育 手术 促宫颈成熟 药物扩宫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球囊和催产素促宫颈成熟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第一分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伴有引产指征的初产妇进行抽样,选取68例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催产素促宫颈成熟,实验组应用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观察两组孕妇促宫颈成熟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并分析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实验组宫颈Bishop评分(8.76±2.34)分,与对照组(6.12±1.3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成熟率100.0%、阴道分娩率91.18%,与对照组70.59%、52.9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第一产程(396.96±123.23)min、总产程时间(442.47±129.1)min,与对照组(529.71±116.92)min、(554.43±116.28)min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母婴结局,两组助产率、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后5minApgar评分、出生体重、窒息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效果优于催产素,引产成功率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宫颈球囊 催产素 促宫颈成熟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治疗方式来探讨关于两种手术方式对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临床分析,对从2011-2014年间到院妇科进行畸胎瘤手术患者共97例,患者最大年龄89岁,其中成熟性97例,未成熟性1例,患者年龄平均(36.5±9.4)岁。97例中腹腔镜手术62例(腹腔镜组),患者年龄平均(33.5±5.6)岁,本文中仅分析附件手术的35例(开腹组),患者年龄(31.4±7.8)岁,术前有盆腔手术史6例,两组比较患者年龄及盆腔手术史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差异性。方法腹腔镜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1,开腹组使用联合麻醉,肿物剥除术和附件切除术按常规方式手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腹腔镜组(82.9±23.7)min长于开腹组(67.3±18.3)min(p<0.01)手术出血腹腔镜组(38.4±25.1)mL少于开腹组(81.1±31.3)mL(p<0.01)两组肿物大小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腹腔镜组手术后恢复比较快,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及崎胎瘤复发率相似。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的疗效和开腹手术相似,虽然住院费用比较高一点但是损伤少,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K细胞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化疗和CIK治疗联合化疗两种方案的治疗,通过比对生存曲线,对患者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CIK治疗联合化疗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化疗组。

  • 标签: CIK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后肿瘤患者营养、免疫、肝功能状况的变化,探讨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收集39例采用CIK细胞治疗可评价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评价其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均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具体方案:采集细胞当日计为第0天,第14、16、18天静脉回输CIK细胞悬液,总细胞计数为(6~15)&#215;109。评价客观疗效,并动态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结果39例患者通过CIK细胞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血红蛋白、握力、简易营养学评分、CTP评分、中性粒的比值、AST、GGT、CTP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人体测量营养学指标、BMI、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白细胞总数、ALT、A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接受CIK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肝脏功能,中晚期肝癌患者营养状况与握力、BMI、前白蛋白和肝功能评分具有相关性,CIK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

  • 标签: 肝肿瘤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本次实验对我院30例患有T细胞淋巴癌的患者实施自体外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对全环境进行保护隔离以及干细胞移植护理。结果30例患者全部移植成功,且未发生严重的感染。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在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过程中,能通过针对移植前的干预、移植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 标签: 自体造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T细胞淋巴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5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及危险性。对所有患者作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检验,>0.5×109/L则确定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结果出现HLA不全相合,是引发嗜酸性粒细胞上升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GVHD、II-IV度急GVHD为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的危险因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上升,患者生存率显著较未出现嗜酸性粒细胞上升者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是较为常见并发症,与慢性GVHD、急性GVHD发生相关,也是对患者远期预后结局进行预测的主要指标。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73例,对所有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分别以酯酶试验与镜检进行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白细胞的准确率。结果酯酶试验检查结果得出白细胞阳性患者66例,阴性7例,阳性率90.41%,阴性率9.59%;镜检结果得出白细胞阳性患者68例,阴性5例,阳性率93.15%,阴性率6.85%;两种检查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种方法的阳性和阴性结果之间存在交叉现象。结论对于尿路感染患者,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均有比较高的检验准确率,但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应采取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相结合的方式。

  • 标签: 尿液检查 白细胞酯酶试验 镜检白细胞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治疗过程中,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有效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160例,这160例患者都接受骨髓细胞形态学临床诊断和检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疾病史以及患者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病情诊断和研究。结果经过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和检查,在16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当中,主要包括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慢性贫血患者、白血病患者、障碍性贫血患者、溶血性贫血患者、淋巴瘤患者、骨髓增生患者、组织细胞疾病患者等,其中疾病占有比率最好的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其次是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等。结论对于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来说,其病情临床诊断主要方法是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该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显著,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临床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全血细胞减少症状 应用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定量检测疑似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婴儿血液、尿液及对应母亲乳汁中的HCMV-DNA,评估三者在不同年龄组内辅助诊断HCMV感染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疑似HCMV感染婴儿,根据年龄分为两组新生儿组(<28d,n=49)和28d-5个月组(n=131),分别收集血液、尿液及母乳,分别检测HCMV-DNA。结果新生儿组血液、尿液及母乳HCM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8%、20.4%和83.7%,28d-5个月组三者检出率分别为64.9%、87.8%和74.0%,28d-5个月组尿液检出率显著高于新生儿组(P<0.01),而母乳检出率却显著低于新生儿组(P<0.01)。结论不同年龄组尿液及母乳中HCMV-DNA检出率不同,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送检标本对提高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血液 尿液 乳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由载体介导的靶向hTERT基因的RNAi技术对白血病HL-6细胞hTERT基因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已经构建好的表达针对hTERT基因siRNA的质粒载体,经转染试剂RNAi-Mate转染HL-60细胞;以空质粒、转染试剂及空白组作对照,将转染后24h、72h、120h的细胞作为三个实验组,用RT-PCR检测细胞hTERT基因mRNA的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三个实验组HL-60细胞hTERTmRNA表达水平低于各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率高于各对照组(P<0.05),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体介导的靶向hTERT基因的RNAi技术能在体外抑制HL-60细胞hTERT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

  • 标签: 端粒酶逆转录酶 RNA干扰 HL-60细胞 hTERT基因表达 细胞增殖抑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