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的干燥根,主要生长在山坡草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资源丰富。异黄酮类化合是葛根的主要药效成分,其药理活性广泛,尤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效果显著。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的提取工艺,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和发展趋势,为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的提取工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葛根 异黄酮 提取工艺 研究进展
  • 简介:有一对夫妻,结婚十五年了,丈夫是名外科医生,工作非常忙.妻子常常自嘲,说自己要照顾一大一小两个孩子,但她们的夫妻感情很好.丈夫若受邀参加一些会议,只要能带上妻子,一般都会带上.遇到相熟的人打招呼,别人只要称赞他,他就会将功劳归到自己妻子身上.比如有人说:“赵医生,您最近气色越来越好了.”他会说:“多亏我太太饮食调养得好,常常煲汤给我喝。

  • 标签: 解毒 婚姻 外科医生 夫妻感情 饮食调养 妻子
  • 简介:从临床治疗角度出发,结合生物学特性可将肺癌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小细胞肺癌主要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特性,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较早出现淋巴转移和血行播撒,对化疗和放疗敏感。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缺乏神经内分泌特性,组织学上包括腺癌(AD,40%),鳞癌(SQC,30%)、大细胞癌(10%)等类型,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小细胞肺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水平与肺癌的进展、分期及诊断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五种肿瘤标志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肺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鳞状细胞癌抗原 癌胚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并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66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同期70例肝硬化不存在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国籍、病因、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肌酐、总胆红素、脾静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二聚体、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脾长、ChildPugh分级、脾切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泻、肠梗阻、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OR=4.3064,P<0.05)和门静脉直径(OR=1.2547,P<0.05)是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的严重程度、D-二聚体、FDP水平、门静脉主干内径宽的患者,其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是导致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上需要予以重视。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洁净及无菌的控制和评估是衡量一个无菌工艺的重要指标。微生物污染药物的可能性并不只存在由于生产流程中,后续药品在质检分析过程也可能被微生物侵入。常用消毒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毁坏或干扰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及其繁殖。消毒剂可以通过物理作用,将可能存在微生物的介质从药品生产过程中消除,同时也能通过化学作用将微生物的细胞本体消灭。本文分析了常用消毒剂的物理化学特性、消毒效果及其使用后的残留限度,使无菌药品的生产工艺符合现代GMP要求。

  • 标签: 药品生产 消毒剂 效果 替换应用 残留限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016.1-2018.1期间我科收治的32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从中总结出常见护理问题。结果通过对常见护理问题给予恰当周到的护理干预,患者的病情好转,机体得以康复,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对护理效果满意。结论系统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止血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措施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疾病复发率、死亡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疾病复发率、死亡率结果分别是96.00%、4.00%、0.00%,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疾病复发率、死亡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减少出血情况复发,提高医护疗效。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 出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对若干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2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研究,对所有患者实施全方面的护理,包括及时止血措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一周内出血停止,19例患者两周内出血停止,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且出血不止。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合适的护理方式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速度,防止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贫血患者的血细胞形态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感染科接受住院治疗的9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细胞,并使用显微镜检测细胞形态。结果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所具有的血细胞状态也会不同。其中最多的是巨幼细胞贫血,然后是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患者的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均有程度不同的下降。对比其血细胞形态及血细胞参数,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检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和数量,能为有效判断患者是否贫血以及对患者病因的分析提供可靠依据,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保障。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贫血 血细胞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全面性护理干预。方法研究时期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选择患者45例。均为其开展全面性护理干预,记录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效果、并发症率等数据。结果45例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82.22%(37/45),其止血时间为(2.81±0.35)d、住院时间为(14.28±2.03)d,护理过程中并发症率为11.11%(5/45)。结论利用全面性护理可有效控制并发症情况,并改善患者病情。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围术期护理方案。方法选取7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TIPS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围术期针对性护理。结果护理后,两组血压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大,而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大,而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在TIPS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给予患者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状况,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原地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救治的73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其发病特点及护理体会。结果汉族与彝族发生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均以50-70岁最多,其次为30-50岁,不足30岁患者发病几率有所差异(P<0.05)经过救治及护理后,有86.72%的患者有明显好转。结论高原地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以50-70岁为主,其次为30-50岁,且经及时救治及护理,多数患者可康复出院。

  • 标签: 高原地区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郁金提取的亚慢性毒性。方法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受试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低、中、高剂量组动物分别灌胃给予0.625mL/kg·bw、1.250mL/kg·bw、1.875mL/kg·bw郁金提取90d,对照组动物给予蒸馏水。动物单笼喂养,自由饮食,观察动物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生化、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指标的结果。结果受试各剂量组动物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生化指标、各脏器脏体比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生物学意义,病理指标也未显示由受试引起的异常改变。结论郁金提取90d喂养对SD大鼠未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郁金提取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1.875mL/kg·bw。

  • 标签: 郁金提取物 亚慢性毒性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葡萄膜炎相关护理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的50例(54眼)葡萄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及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相关护理干预,结果经及时治疗与护理,患者视力恢复良好,均治愈出院,治愈4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葡萄膜炎患者的医护需要从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缓解疼痛,密切关注患者的生活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提高视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葡萄膜炎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系统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系统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系统性护理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饮食干预对于缩短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缩短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进行分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30例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饮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出血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2.65%,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在初次出血、再次出血以及住院时间中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在缩短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饮食干预 缩短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 简介:目的定性分析关于联网技术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文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资源(WanfangData)等数据库,全面收集联网技术应用于手术室管理的所有对照研究,按照JBI质量评价标准纳入文献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物联网技术在手术室管理中的研究多在三甲医院手术室。其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对人和的管理,应用类型主要为RFID、条形码和二维条码。结论应用联网技术对手术室进行管理相比传统的人工管理,手术室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以及医护患满意度等均有明显提高。

  • 标签: 物联网技术 RFID 二维条码 条形码 手术室管理 定性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高血压急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7月在某医院心内科入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82例,根据是否发生高血压急症分为非高血压急症组(n=472)和高血压急症组(n=310)。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急症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急症的发生率为39.6%。两组患者的性别、饮酒史、高血压家族史、脑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BMI、腰围、SSR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食盐情况、运动情况、睡眠情况、服药依从性情况、年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PLP-Ⅱ得分、SF-12得分、FAD得分、SRAHP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睡眠情况、HPLP-Ⅱ得分、SF-12得分、FAD得分是高血压急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急症发生率较高,有糖尿病病史、睡眠较差、生活方式不良、生活质量不佳、家庭功能较差是其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急症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社会的发展,医疗临床领域与过去相比得到了不小的突破与创新,不仅大量先进的医疗技术被应用到了实际临床治疗中,相应的医疗研究项目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近年来,医疗临床领域逐渐提高了对骨科基础研究的重视,并对研究骨科基础中涉及到的医疗技术应用原理、要点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从而为医疗技术的高校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篇文章就临床骨科基础研究相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论述,并提出一些观点,希望能对相关人士的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临床 骨科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革兰染色法与生理盐水法检测阴道分泌的检验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来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36例行阴道分泌检测患者的阴道分泌,分别采用革兰染色法与生理盐水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革兰染色法阴道分泌清洁度I-II度以及III-IV度分别为25.81%、29.73%,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法的14.52%、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染色法对阴道分泌各类病原微生物总检出率以及混合感染检出率分别为27.94%、22.79%,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法的18.38%、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染色法对阴道分泌中霉菌、滴虫、肾型相对双球菌、纤毛菌以及加德纳球杆菌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生理盐水法比较,革兰染色法检测阴道分泌的检出率较高,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革兰染色法 生理盐水法 阴道分泌物 检测结果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