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药物性血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药物性血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史、实验室检查、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患儿中,64例应用过解热镇痛药物,52例应用过抗感染类药物,28例应用过中草药类药物,6例应用过脱水利尿剂。本组患儿在给药后8min至12h,均出现洗肉水样、浓茶样全程血尿,并伴有轻度腹痛、腰痛不适等症状。68例患儿的尿蛋白呈++或+,尿红细胞呈+++或++++,10例患儿检出少量白细胞,48例未见管型。本组患儿经及时的治疗后,在2~3d内肉眼血尿症状消失,镜下血尿在用药3~4d后消失,随访半年显示均未发生持续性肾功能损害。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小儿药物性血尿的预防、治疗,早发现、早停药、早治疗,以免对患儿的肾功能造成严重损害。

  • 标签: 肾损害 药物性血尿 小儿 抗生素
  • 简介:口服药物从咽部经过食管进入胃中,药片或胶囊可能嵌顿在食管狭窄处。当药物被溶解后,在局部形成高浓度蓄积,就会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长时间反复刺激,就容易引起食管炎症,甚至形成糜烂、溃疡,导致药物,性食管炎。老年人慢病多,服药次数也多,

  • 标签: 药物性食管炎 服药方法 老人 口服药物 食管狭窄 食管黏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肝损伤的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112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观察针对不同种损害机制的肝损伤采取不同治疗的方法的临床反应。结果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分为超敏和中毒两种机制,表现为肝细胞型和胆管型损伤两种表现。如果可以早期明确上述原因,肝功损伤可以获得更快的好转或治愈。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药物性肝炎66例临床观察。方法选取自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我院133例药物性肝炎患者,将这133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患者。通过医学检查确定为药物性肝炎后,给对照组患者服用维生素C,实验组患者在给予与对照组同样的药量前提下,再同时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结果治疗三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好转,在皮肤巩膜黄染和尿黄的症状比较中,实验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在治疗药物性肝炎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药物性肝炎 多烯磷脂酰胆碱 药物治疗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尿留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510例产后尿留病例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第一胎产后尿潴留30例,一胎以上11例,共占8%;其中剖宫产13例,宫缩乏力,阴产助产术12例,阴道血肿,阴道黏膜损伤4例,单侧会阴侧切6例,心理等惧怕疼痛6例;30例经诱导排尿后自解小便,11例诱导无效,予新斯的明0.5mg肌注后5例解出小便,6例给予导尿。结论针对产后尿留的原因进行有效的预防护理,合理的宣教能降低产后尿留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后尿储留 原因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电麻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分娩出现尿潴留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针灸电麻仪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新斯的明肌注法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电麻仪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是产后尿留诱导排尿失败后的首选。

  • 标签: 产后尿储留 针灸电麻仪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角膜后弹力脱离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8眼各种原因造成的角膜后弹力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引起角膜后弹力脱离的常见原因,前房注气后25例患者的28眼角膜后弹力脱离均复位,随访3个月后28眼角膜均透明。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PHACO)/ECCE+人工晶状体植入(IOL)术术中角膜后弹力脱离病例注入过滤空气气泡进行复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术中角膜后弹力脱离病例注入黏弹剂于小梁切除部位并结合前房注入气泡进行复位,二者复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前房注气术
  • 简介:X线摄影是在二维图像上显示三维结构,组织的结构和密度在影像上重叠,给诊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数字化体摄影是一种新的断层摄影技术,是以传统体摄影的几何原理为基础,结合现代数字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发的新型体成像方法。本篇综述将对数字化体摄影发展及原理做简单介绍,旨在探讨其在骨关节系统中的应用,为临床医生在骨关节疾病诊断中进一步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放射摄影术 骨折 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肺动脉内示低密度充盈缺损,分布于肺动脉主干型5例,左肺动脉型2例,右肺动脉型6例,肺叶动脉型15例,段动脉型14例,亚段动脉型1例。按充盈缺损形态分为中央型7例,附壁型31例,闭塞型5例。三种后处理技术综合运用,可以明确肺栓塞诊断,其中MPR价值最高。结论16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楚的显示肺栓塞的解剖位置及形态,可作为诊断肺栓塞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和确诊依据。

  • 标签: 肺栓塞 1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肛门紧缩术联合药液注射应用于全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及临床使用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名全直肠脱垂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肛门紧缩术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肛门紧缩术联合药液注射的综合疗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采取肛门紧缩术联合药液注射治疗后,显效者10例,有效者5例,其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例、2例及62.5%。治疗组患者疗效更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只出现1例坠胀和1例出血,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2.5%,远低于对照组的2例、2例、1例及31.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紧缩术联合药液注射应用于全直肠脱垂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全层直肠脱垂 肛门紧缩术 药液注射
  • 简介:摘要心血管病长期以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根据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在我国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数约为3亿,并且每10秒就有会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也凭借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治疗心血管病的关键之处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但由于心血管病的种类繁多、成因复杂,给其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心血管病的诊断水平,尤其是最近几年中64排128微平板CT的广泛应用,更是给广大心血管病患者带来福音。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64排128微平板CT在心血管成像中的运用,了解其应用效果。

  • 标签: 64排128层微平板CT 心血管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头颈部血管斑块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2014年150例因脑血管疾患及头颈部症状出现作头颈部CTA检查资料。结果正常18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32例;颈总动脉斑块56例;颈动脉分叉处斑块85例;颈内动脉颅外段斑块5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斑块103例,椎动脉起始部斑块23例,椎动脉上段斑块34例,颅内动脉瘤2例。由于部分患者出现多处血管斑块,以上数据只是依据斑块出现的部位来统计的。结论128螺旋CTA能显示头颈部血管斑块、对临床评估头颈部血管狭窄情况有重要价值。在临床工作中,CTA检查通常需要与DSA检查相结合使用,用DSA检查来进一步评估诊断。

  • 标签: CT血管造影 128层螺旋CT 斑块 头颈部血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128螺旋CT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此次所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128螺旋CT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128螺旋CT检查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此次检查中,在可进行评价的265支血管节段中,其中血管正常的为182支,狭窄为83支。两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128螺旋CT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其是一种无创成像方法,并且能够将患者冠状动脉管壁的钙化和软斑块以及血栓进行清晰地显示,同时还可以采用智能血管分析软件对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测量,进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128层螺旋CT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