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病区心理护理管理及护患信任度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的起止时间为 2018.01-2019.01,研究对象为该期间内精神科病区的患者 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2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加强心理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对比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患信任度。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护患信任度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护患信任度评分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精神科病区采用加强心理管理,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信任度,该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精神病 心理护理 护患信任度 影响
  • 作者: 周香莹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浙江永康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永康     321300)  【摘    要】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的积极作用。方法:总结精神科促进人文关怀、创造良好护理环境的具体措施,并探讨其应用效果。结果:精神科广泛开展“以人为本、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使病人获得充分的信任和安全感。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不断的提高,构建优良学风成为了国内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整体学风在建设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缺少学习的目标、自主意识较差、纪律性较差、自律性偏低、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对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机制有效构建,从而促进院校文化学风、参与学风、管理学风、就业导向强学风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强化自身的育人环境。因此,本文将以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为课题展开分析,通过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探索构建对学校产生的重要作用,建设完善的高职院校学风。

  • 标签: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不断的提高,构建优良学风成为了国内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整体学风在建设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缺少学习的目标、自主意识较差、纪律性较差、自律性偏低、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对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机制有效构建,从而促进院校文化学风、参与学风、管理学风、就业导向强学风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强化自身的育人环境。因此,本文将以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为课题展开分析,通过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探索构建对学校产生的重要作用,建设完善的高职院校学风。

  • 标签: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缺血性中风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患者的脑部供血障碍所造成的脑组织相应区域出现缺血、低氧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使患者的脑组织出现很大程度的损伤,使其出现一系列生化代谢失常、病理形态软化改变等,由此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种疾病是一种脑组织上受到多层次、多方面损害的疾病。针对该病进行相应的治疗,针刺治疗有着比较大的优势,疗效显著。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现针对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针刺治疗 缺血性中风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缺血性中风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患者的脑部供血障碍所造成的脑组织相应区域出现缺血、低氧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使患者的脑组织出现很大程度的损伤,使其出现一系列生化代谢失常、病理形态软化改变等,由此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种疾病是一种脑组织上受到多层次、多方面损害的疾病。针对该病进行相应的治疗,针刺治疗有着比较大的优势,疗效显著。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现针对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18例EMS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59例,参照应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进行比较,组间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EMS的疗效确切,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普及。

  • 标签: 作用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EV)感染与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结膜炎、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等多种人体感染性疾病有关。人是 EV的自然宿主﹐ EV传播后主要通过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机体并增殖,而机体对 EV感染后的抗病毒免疫应答通常依赖于对病原体的早期识别。天然免疫是抵御外来危险物质的第一道防线,但肠道病毒也已经进化出各种策略来逃逸宿主固有免疫应答,以促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由此,本文旨在对宿主天然免疫系统与 EV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一个综述,并重点讨论 EV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反应的策略。

  • 标签: 肠道病毒 天然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免疫逃逸 干扰素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与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结膜炎、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等多种人体感染性疾病有关。人是EV的自然宿主﹐EV传播后主要通过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机体并增殖,而机体对EV感染后的抗病毒免疫应答通常依赖于对病原体的早期识别。天然免疫是抵御外来危险物质的第一道防线,但肠道病毒也已经进化出各种策略来逃逸宿主固有免疫应答,以促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由此,本文旨在对宿主天然免疫系统与EV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一个综述,并重点讨论EV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反应的策略。

  • 标签: 肠道病毒 天然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免疫逃逸 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军队疗养员意见反馈机制在提升疗养质量中的影响进行调查。方法我院在2019年1月间开展疗养员意见反馈机制,以管理前半年50例疗养院患者为对照组,以管理后半年50例疗养院患者为观察组,对其管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并比较两组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共收到31条意见反馈,包括医疗保障管理4条、公共区域环境/房间环境管理13条、餐饮管理7条、文体建设4条、其他3条。观察组管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82.0%,P<0.05。观察组环境管理、医疗保障、物品管理、文体建设、饮食管理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军队疗养员意见反馈机制管理能够提升疗养院管理质量。

  • 标签: 军队疗养院 意见反馈机制 疗养质量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 (Enterovirus,EVs) 与多种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迄今为止,关于EVs在人体内的生命周期仍然知之甚少。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保护性免疫通常依赖于对病原体的早期识别。在人体中,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上皮细胞是肠道病毒感染的起始部位。天然免疫是抵御外来危险物质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肠道病毒已经进化出各种不同的策略来逃避先天免疫系统,以促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本文综述了宿主天然免疫反应与EVs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点讨论了EVs规避这些抗病毒免疫应答的病毒策略。

  • 标签: 肠道病毒 天然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免疫逃逸 干扰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胫骨平台不均匀沉降和 KOA发生过程中,笔者发现了系列的有规律的影像学改变,在膝关节差异性过程中,内侧平台沉降,腓骨近端发生弯曲。推断胫骨平台不匀均沉降导致胫骨近端内侧压应力增大,而胫腓骨近端外侧所受张应力增大,可能会发生骨膜反应。为了验证该假设,本课题组开展了影像学研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病理机制 研究进展
  • 作者: 卢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贵州省从江县人民医院  贵州从江  557400)  【摘  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实施预警机制的效果。方法:以新生儿黄疸患者100例(时间所选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为本研究对象,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实施预警护理干预,分析2组新生儿黄疸患者干预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黄疸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其中实验组干预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者接受预警护理干预,可更好促进其症状的缓解,改善其预后。  【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DCM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行心电示波、超声心动图、胸片及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并分析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结果经心电监测、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显示,90例患者心律失常常见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次之,这两者发生率比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律失常发生类型与心功能分级及心室内径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M患者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并且具有多种类型,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律失常特点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