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共建成标孔69个,总进尺达12845.38m;建外围地下水监测井15眼;InSAR历史存档数据已收集完成,安装角反射器2个;建成GPS与水准一体点90个;水准测量及外围井坐标高程测量完成;建成地面沉降专门监测点100个;大屏幕及自动化设备完成安装;2个站宽带已开通,并进行了监测设备和视频信号的传输调试;基建工作已基本完成,项目组正在进行资料整理、归档及竣工报告的编写工作。

  • 标签: 地面沉降监测 预警预报系统 北京市 网站 水准测量 INSAR
  • 简介:雀儿山黑云母长花岗岩体位于川西义敦岛弧北端,具有过铝质碱性系列A型花岗岩,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向右缓倾,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Eu负异常明显,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部分斜长石结晶分离过程。黑云母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值为101.2~102.18Ma,表明其成岩年龄为早白垩世(K1)。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川西雀儿山燕山黑云母长花岗岩形成于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

  • 标签: 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雀儿山
  • 简介:CrustobodyGeotectonicsofAsianContinentandAdjacentSeas,compiledbyAcademicianChenGuoda,HunanEducationPress,December1998,altogether322pages.(AcademicianGuoI,ingzhi,DepartmentofGeosciences,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lOO93)ThebookCrustobodyGeotectonicsofAsianContinentandAdjacentSeascompliedbyA-cademicianC

  • 标签: ACAD
  • 简介:水力裂是油井增产通常采用的一种措施.对地层压裂时产生的裂缝形态、走向进行了阐述;根据井孔周围应力集中现象,利用地层破裂机理分析了发育有直劈裂缝的地层压裂时人工裂缝产生条件,定量分析了裂缝延伸与地层应力状态、天然裂缝走向、施工压力、岩石抗张强度的关系.并在沙南油田梧桐沟组油藏开发生产中,应用该方法来判断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以及预测它们的延伸状况得到了非常好的验证.

  • 标签: 水力压裂 裂缝延伸 地应力 天然裂缝 人工裂缝 应力集中
  • 简介:为了分析碳质页岩的水力裂过程,采用天然页岩岩块,制作了边长30cm立方体试样,采用实验室大型实验设备,设置了两种不同的割缝注射方向,对试样进行了水力裂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了试样的破坏形态;可以看出割缝注射方向对裂缝的发育有着重要影响;水力裂的极限强度与裂纹和层面之间的夹角有一定的关系,当裂纹方向接近层面时,对应的水力裂的强度较小。结合水力裂的水压曲线,阐述了裂纹发育和裂液压力之间的关系。声发射监测碳质页岩的水力裂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探测精度。页岩水力裂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开展相应的模拟实验进行研究。

  • 标签: 碳质页岩 水力压裂 模拟实验 水压 裂纹
  • 简介:通过介绍冲击实机基本原理,分析冲击实技术特点,结合工程实例,表明冲击实技术具有减少路基工后沉降、提高路基整体强度及加固软弱地基作用效果显著,同时填石路堤施工工艺的改进和实标准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路基工程 冲击碾压 冲击压实机
  • 简介:中国西北地区面积260×104km2,已发现100多个油气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经几十年的研究和勘探,可知西北地区性叠加盆地成油特征:多旋回演化、构造变形复杂、多时代烃源岩、多套储盖组合、多期成藏、独特油气藏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等.

  • 标签: 盆地 叠加 储盖组合 中国西北地区 构造变形 油气分布规律
  • 简介:新疆地域辽阔,地质构造运动复杂,特征各异。前人曾对新疆构造运动的划分及命名做了大量工作,但多有不一致,有些构造运动的划分或命名依据不足,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代表性。现根据实际资料,对新疆地质构造运动重新归纳和认识,提出新疆境内构造运动可划分为1132幕(次),其中前寒武纪6、古生代217幕(次),中新生代39幕(次)

  • 标签: 构造运动 变动期序 褶皱造山 造陆上升 同位素
  • 简介: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队是以地质找矿为主的综合性地勘单位,是川、滇、黔结合部唯一从事地质找矿与矿产勘查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的地质队,座落于“万里长江第一城”“五粮液之乡”的宜宾市繁华的南岸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 标签: 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地质队 四川省 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程地质勘察 地质找矿
  • 简介:酸化裂技术是解决水热型地热系统增产增灌的有效手段,针对北京地区低孔低渗的碳酸盐岩热储层酸化裂改造机理开展研究。以北京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模型建立、室内酸盐反应实验、GCTS三轴岩石抗压强度实验的基础上,考虑表皮系数,优化了传统地热井产量计算模型,并对碳酸盐岩储层酸化裂作用机理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酸化作用会在井筒周围形成蜂窝状结构,降低储层强度,有利于裂形成人工裂缝。改造效果与储层构造特征、矿物组成相关,天然裂缝、岩脉、矿石条带以及节理等结构弱面越发育,酸化裂效果越好,碳酸盐岩含量越高,酸化裂效果越好。最后针对北京某地热井建立酸化裂增产技术方案,实现出水量增产123%以上,出水温度增温2.5℃。

  • 标签: 碳酸盐岩 地热系统 酸化压裂 天然裂缝
  • 简介:研究区位于双桥地热田外围,地热勘查资料较少。区内某地热井井深2800m,热储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将用于办公区地热供暖。但其出水量受制于深部热储层渗透性能或沉积物堵塞地热流体通道等原因,小于邻近地热井,亟需引进酸化裂增产手段,提高地热井产能。通过地热井的成功实施,分析了地热地质特征,采用实验室模拟、数值模拟等手段,对酸液浓度、用量、设备选型等工程参数进行了详细设计,制定了酸化裂增产技术方案,指导进行酸化裂技术应用,酸化裂前后出水量从968m3/d增加至2163m3/d,水温从43.5℃增加至46℃,实现了出水量增产123%以上,出水温度增温2.5℃,增产效果显著。

  • 标签: 地热井 碳酸盐岩热储 酸化压裂 地热增产试验
  • 简介:淮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中上寒武统灰岩,但同组岩性南北差异较大,南部含镁高,北部含钙高,形成不同矿产。本文基于多年灰岩勘查工作,系统分析南北矿区岩层特征,研究本区岩相古地理环境,总结出形成差异原因。

  • 标签: 灰岩 富镁 高钙 南部 北部 淮北矿区
  • 简介:防污性能研究是保护地下水环境工作的基础,为加强对承含水层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本文分别对北京市平原区3个承含水层组的固有防污性能进行评价。选取隔水层的岩性、厚度、连续性,含水层的岩性、分层状况和相邻含水层的水头差等要素,构建承含水层组防污性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评价指标评分加权计算的方法,开展分层评价,最终将防污性能划分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和极差5个等级。结果表明,由第一承压水层向深层,防污性能逐渐增强;每个层组的防污性能均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性,整体来看,平谷区防污性能差,大兴区和通州区防污性能好。

  • 标签: 防污性能 承压含水层组 分层评价 北京平原区
  • 简介:针对淮河污染,造成蚌埠市供水紧张的状况,通过对该市水源分析,提出“引天济蚌”和地下水补充的应急方案。

  • 标签: 水源 污染期 城市应急 供水 蚌埠市
  • 简介:黄山韧性剪切带位于东天山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东部,是东天山地区最重要地质构造之一。分析其在黄山东一带表现出的构造形迹,并对该区构造变形次作初步探讨。黄山韧性剪切带在黄山东一带构造形迹总体显示右旋剪切特征,后期存在左旋剪切,变形次共4,剪切应变值为2.4~0.73,有限应变分析认为,变形机制以压扁变形为主。

  • 标签: 黄山 韧性剪切带 构造形迹 变形期次
  • 简介:四川老盐边地区内晋宁岩浆岩十分发育,从基性—中性—酸性的各类侵入岩体达30余处,出露面积大于200km^2,年龄910~775.6Ma。侵入岩发育了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系列,岩石具较典型的高硅富钠贫钾特征。根据冯艳芳、邓晋福等TTG岩套分类命名方案,区内中酸性岩类主要为英云闪长岩,少量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对比已有研究结果,该火成岩组合属活动大陆边缘弧(科迪勒拉型)的火成岩组合,应形成于前震旦纪原特提斯大洋俯冲作用的构造环境。

  • 标签: 岩石组合 TTG岩套 构造环境 盐边地区
  • 简介:雷州半岛南部田洋、九斗洋及青桐洋的英峰岭等陆相中心式喷发的火山碎屑岩中,分布有大量的辉橄榄岩包体.根据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包体来源于上地幔,其成因既有原始地幔岩,亦有上地幔岩经部分熔融出玄武岩浆后的难熔固相残留物,被火山喷发携带至地表.

  • 标签: 二辉橄榄岩包体 上地幔 火山喷发 雷州半岛
  • 简介:保存良好的Autuniaconferta.和Dichophyllumflabellifera近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叠统上部的发现,是在塔里木盆地的首次记录.这两个种以前曾被归于Callipteris属内,后来Kerp指出该属的属名有问题,便与Haubold提出了形态属Callipteris的重新划分方案,这一方案笔者表示完全同意.A.conferta是欧美植物群中早叠世常见分子,在中欧的少数地点亦见于上石炭统上部,在中国则极少发现,仅见报道于河北开平赵各庄群上部和山西太原下石盒子组.D.flabellifera是欧美植物群中的另一早叠分子,在西欧和北美的上石炭统上部亦见少数先驱分子,在华夏植物群中从未发现过.本文记载为其在国内首次记录.上述发现在古植物地理上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早二叠世 新疆 奥通羊齿 二岐羊齿 美羊齿类
  • 简介:新疆柯坪地区早叠世早期菊石可划分为:以Properrinites为代表的下石菊层(扎尔加克组)及以Artinskia为代表的上菊石层(巴立克立克组),它们分别相当于我国华南龙吟组,栖霞组,大体与苏联阿舍利阶—萨克马尔阶、阿丁斯克阶相当.柯坪早叠世早期菊石群是以乌拉尔类型为主,夹有少数特提斯海类型的混生动物群.柯坪地区的Artinskia菊石群与乌拉尔地区及我国青海、四川、广西、福建等地霞栖组中的Artinskia可以对比,故认为:柯坪地区在早叠世早期是与乌拉尔海、南天山海糟、昆仑—阿尼玛卿—金沙海糟,以及扬子浅海、东南浅海等广海海域相通.

  • 标签: 菊石 扎尔加克组 巴立克立克组 早二叠世早期 古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