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震年发生评定在地震区划中一项非常重要工作。但由于大震复发行为复杂,目前尚未建立合理大震复发模型。本文通过美国地震区划图截断G—R关系模型和特征地震模型组成混合模型,利用活断层地质定量资料(滑动速率、古地震等)评定了大震发生。结合我国地震构造环境特征和资料精细程度,将以上方法加以修正,并选择典型断裂进行了计算,同时还把计算结果与我国第三代、第四代地震区划图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 标签: 定量资料 年发生率 截断G-R关系模型 特征地震模型
  • 简介:西藏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接触带上,我国强震多发地区之一。1973年7月14日申扎西北7.3级大震后至今已23年无7级以上大震发生,超过本世纪7级大震最长间隔时间。另外,结合其它地震学条件分析,认为西藏喜马拉雅中南地区,尤其察隅、桑日—申扎与聂拉木未来~3年内发生大震危险地域。

  • 标签: 强震原地复发 强震活动周期 强震迁移 地震条带
  • 简介:利用张掖台网和天祝-古浪台网记录资料研究了1988年11月22日肃南5.7级地震和1996年6月日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台震源区微震尾波Qc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7级地震前源及邻近地区介质/Qc值趋于一致,认为这是该次地震一种前兆表现,结合该次地震震源机制和构造情况进行了讨论。天祝-古浪5.4级地震震源区附近地区微震尾波Qc值民频率关系表明,这一地区属于构这活动地区。

  • 标签: 中强地震 微震尾波 1/Qc 甘肃 震源区 地震波
  • 简介:本文将前楼,朱坑小三角观测资料通过亏自由网平差方法加以处理,用三倍误差椭圆曲线作为判定异常基本依据。“9.16”地震前一年以内,断层水平形变很好地呈现出了前兆异常信息,地震发生与断层水平形变表现两者之间有着极其紧密联系。

  • 标签: 小三角 秩亏自由网平差 误差椭圆 水平形变表现
  • 简介:从异年倍九法(或称异年倍九律)讨论了华北7级以上大震发生日期之间关系。这种关系对今后在类似季节预测大震发生日期有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华北地区 异年倍九律 发震日期 地震预测
  • 简介:以龙羊峡附近流动重力监测资料和精密水准复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1996年12月-1997年3月龙羊峡震群前后该地区重力场和地壳垂直变化特征。分析认为:震前重力场变化异常,临震前形成重力变化密集带,地震发生重力变化密集带上,震后重力变化密集带消失,重力场变化平衡,垂直形变平缓。

  • 标签: 龙羊峡震群 重力场 垂直形变 流动重力监测 地壳 地震前兆
  • 简介:利用天祝地震前后资料,采用了比普通频谱分析分辨更高最大熵谱方法进行处理,展示了主震前及余震频谱结构变化,试图提取地震发生一些地球物理信息,这对于地震预报将是有益

  • 标签: 前震 余震 最大熵谱分析 地震预报 天祝地震
  • 简介:我们控制着内华达州卡山一个微震台网,有人提出在其附近贮藏着高量级原子核废料堆。台网由四个高增益(其值高达34000000)窄频带(25HZ)遥测子台组成。在平静期内通过对台网震级校正,我们期望能完全记录到15公里范围内M≥-1地震事件。在1990年8月至10月期间,使这四个台站以每小时12小时为周期昼夜运行。在此之后,一直到1991年4月为止,工作断断续续地进行着。微震活动图像证实,在贮藏核废料地方附近,存在着地震平静带。我们记录到10个地震事件,其走时差S—P<3秒(D<24公里)。大多数地震事件走时差在3—3.8秒之间,这与Rogers等(1987)和Gomberg(1991)观测到距离在24—52公里范围内较高地震活动一致。Oliver(1966)发现与我们在卡山观测结果相反。他们认为,在地震活动区域内,多数地震走时差为S—P<3秒。通过猛犸湖附近四个徵震台站观测结果,我们证实了这个预想,在那儿,我们观测到微震发生为每天100多次,其中大多数走时差S—P<3秒。通过对南部大盆地地震台网地震活动资料归纳证实,在卡山邻近地区微震活动很低。

  • 标签: 走时差 地震活动性 微震 地震事件 地震台网 地震活动区
  • 简介:对地震危险分析中地震发生概率模型几点认识现行地震危险分析中广泛使用地震发生时间过程泊松模型。这种模型基本假定是:①两次相继地震发生时间、空间和大小相互独立。②在单位时间内,地震发生次数期望值一个常数。。这个常数υ可由工作区(带...

  • 标签: 地震危险性分析 泊松模型 概率模型 地震发生 危险率函数 分布函数
  • 简介:利用大柴旦地区5个台站数字波形资料,计算研究了大柴旦序列波速比随时间变化特征,分析发现:2009年8月28日大柴旦6.4级地震前,5个台站波速比都出现了低值异常;该地震后几次5级以上余震前,部分台波速比对这些余震有异常反应。大柴旦地震台波速比值对5级以上地震映震能力较好。

  • 标签: 大柴旦 波速比 映震能力
  • 简介: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更加关注,也产生了一定恐惧心理。因此,近期国内发生几次地震谣言事件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也日益严重。从公众心理角度,对地震谣言产生原因和传播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形式多样地震知识宣传、加强地震谣言处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建设建议。

  • 标签: 地震谣言 对策 公共危害
  • 简介:根据全国强地震目录,选取1900年至2010年发生内蒙古、甘肃、宁夏和青海交界地区历史及现代中强地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时空分布特点,试图论证上述地区中强地震之间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蒙甘宁青地区中强地震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相关,而在划定不同时空范围内,这种相关表现不一。

  • 标签: 蒙甘宁青地区 历史及现代中强地震 地震关联
  • 简介:本文整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几何特征以及从1327年有记录以来6级以上历史地震断层破裂位置和长度。选用速率和状态依赖摩擦本构关系代表断裂区域物理性质,构建了鲜水河断裂3D物理模型模拟强震周期。模拟结果与历史地震发震有较好一致,主要表现在:1模拟结果在第二次地震周期之后,明显出现分段现象与鲜水河断裂分段几何特征较为一致;2断裂北西端结构较为简单,地震发震情况也偏单一,在7级以上地震发震之前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此类现象与模拟结果一致;3断裂中段结构复杂,不仅存在分段还有轻度弯曲,模拟结果显示中段地震逐渐减小,破裂长度逐步缩短,并且出现级联破裂现象与历史地震较为吻合;43D模拟结果中,地震破裂区域起始与终止位置大都发生断层转折区域,特别是在乾宁和康定两处断层出现弯曲位置,这与鲜水河断裂历史地震发震情况十分相似。

  • 标签: 鲜水河断裂 断裂几何形态 速率和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
  • 简介:地壳运动及地震发生原因探讨周友华(湖南省地震办公室)地壳发生构造运动,必然受到了不平衡力作用。在探讨推动地壳构造运动多种力作用时,首先应当去研究最强大和最现实对地壳作用力.布格重力异常是产生推动地壳垂直运动动力根本来源地球表面普遍观...

  • 标签: 地壳运动 地壳形变 重力异常 地震发生 塑性形变 塑性流变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一九九0年四月二十六日青海共和7.0级地震前后震源区内及附连区域地震地震波参数异常,为共和地震前兆异常反映及强余震预测提供一些新依据。

  • 标签: 地震波参数 前兆信息 共和地震
  • 简介:利用成都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雅江地震序列波形资料,使用波谱分析方法,通过纵、横波零频谱值比值得到了雅江地震序列前及余震纵、横波速比.结果表明,雅江地震序列纵、横波速比在主震前后存在不同变化,不同台站求得波速比变化过程也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雅江地震 数字地震 波谱分析 波速比
  • 简介:地震宏观异常是指地震前后感觉能直接察觉到自然界异常现象,本研究在芦山地震后,针对公众通过微博发布异常信息进行搜集,提出从真实、完整、信誉度和关联度四方面对公众提供微博宏观异常信息进行筛选方法,并根据筛选后信息从时间角度、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芦山地震前后宏观异常信息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芦山地震前后有宏观异常出现,公众关注异常种类主要为动物异常与天气异常;震前发生宏观异常占宏观异常总数67%,但仅有30%被发布;微博发布宏观异常信息中,大多位于距离震中较远成都市,而非震中地区.微博信息可以作为宏观异常信息一个主要及时信息来源,有助于发挥群测群防在防震减灾工作中作用.

  • 标签: 微博 芦山地震 宏观异常 信息筛选
  • 简介:根据国内12个大中城市12个气象站实际测量2008年5月份31天天气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共744个数据,结合曲线图对其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表明:①南宁市和广州市低温,北京市和济南市高温、低温,该月最低值都出现在5月12日汶川地震当天;②其他城市该月低温最低值出现时间为:哈尔滨市9日,西宁市10日,西安市、郑州市、武汉市和呼和浩特市13日,都江堰市和绵阳市15日;③秦岭山—祁连山—昆仑山中央造山带地区西宁市、西安市、郑州市和武汉市,华北地台构造区北京市、济南市和呼和浩特市从5月6日到16日为温度负异常峰值区间;④温度降低幅度,按地理位置向北、向东减小。据此特征,结合现今青藏高原应力场,讨论了青藏高原与汶川地震、地球物理场与大气物理场关系,建议在研究强烈地震发生机制时应加强多学科有机结合。

  • 标签: 天气温度 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
  • 简介:从横向均匀介质满足基本方程出发,得到视电阻核函数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通过方程求解,并利用滤波系数法容易得到电阻随深度任意变化视电阻问题。当各层介质电结构随深度呈指数变化时,还可得到各层之间核函数递推关系,这对实际介质正反演问题都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视电阻率 核函数 滤波系数法
  • 简介:给出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兰州台数字化地震记录在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前后P波出射角与方位角异常变化:主震前数月出射角出现明显上升异常变化,方位角出现明显下降异常变化。探讨了利用出射角和方位角异常进行大地震预报可能途径和方法。

  • 标签: P波 出射角 方位角 地震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