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关于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基础上,将长轴烈度衰减关系变为短轴仍采用常规形式,对长短轴分别回归,并给出了西北地区回归结果。经过这样处理后烈度衰减关系具有如下特征:在震中,长短轴烈度相等,在远场,长短轴烈度曲线相交,即椭圆等震线变成了圆,而且不同震级等震线在蜕化成圆时所对应震中距也不同。将该烈度衰减关系用于甘肃某市地震危险计算,并与国家地震局危险程序所得结果相比较,产生了如下差异:中等烈度值所对应概率增大,高烈度所对应概率略有降低。

  • 标签: 地震烈度衰减 地震危险性分析 超越概率
  • 简介:针对目前期刊审读要求制度化现状,探讨了提高地震科技期刊审读实效途径。期刊刊前和刊后审读要抓薄弱环节,内部和外部审读要有的放矢;科技期刊审读内容有别于社科类期刊,不同审读内容就有不同审读主体和审读方法。审读效果好坏与审读者专业水平、知识结构甚至心理素质等息息相关。

  • 标签: 地震科技期刊 审读 实效性
  • 简介:阐述了微机系统软件抗干扰设计方法.指出微机系统抗干扰不可能完全依靠硬件解决,在设计软件过程中只要采取相应抗干扰措施,就可获得较好抗干扰效果.软件抗干扰措施以其设计灵活、节省硬件资源、可靠好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微机系统 软件 抗干扰 可靠性
  • 简介:根据全国强地震目录,选取1900年至2010年发生在内蒙古、甘肃、宁夏和青海交界地区历史及现代中强地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时空分布特点,试图论证上述地区中强地震之间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蒙甘宁青地区中强地震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相关,而在划定不同时空范围内,这种相关表现不一。

  • 标签: 蒙甘宁青地区 历史及现代中强地震 地震关联
  • 简介:本文探讨了海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涉及几个特殊问题,如考虑中深源地震影响地震危险分析、海底软弱土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借鉴春晓气田群开发建设项目地震安全评价和其它工作实践经验,分析了对这些问题处理对策,给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海洋工程场地 地震安全性评价 中深源地震 软弱土层
  • 简介:总结国内外大量地震灾害经验教训得知两条重要事实,一是地震对建筑破坏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重要原因;二是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灾难,它可以在几十秒钟内将一座城市夷为平地,导致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死亡,并使城市及周围地区经济活动处于瘫痪状态。但是,地震灾害并不是不可逾越劫难。目前,国内外各界都在为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在建筑物抗震能力和安全等方面深入地研究、开发与应用。此文仅就日本建筑抗震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 标签: 抗震能力 日本建筑 建筑物 设计思路 地震灾害 财产损失
  • 简介:本文讨论了目前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工作中大家关心两个问题:不同级别地震工作近场区(近区域)地震构造调查和评价不同要求以及Ⅰ级工作中确定论和概率论分析方法中发震构造与潜在震源区统一

  • 标签: 地震安全性评价 潜在震源区 发震构造 近场区
  • 简介:论述了滑坡危险分析中如何科学地估算地震力问题。主要思路概括为:将滑坡体视为一个完整体系结构物(或震动对象),将滑坡场点视为一个工程场点,利用比较成熟地震危险概率分析方法计算滑坡体未来若干年内可能遭遇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地震峰值加速度,这种不确定性地震加速度是由地震预报不确定性带入,由此计算地震力和惯性力。最后,对地震触发滑坡机理展开讨论。

  • 标签: 滑坡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加速度 概率评估
  • 简介:做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关键是对未来可能遭遇地震灾害定量化预测。本文论述地震灾害定量化三要素:地震危险,地震危害和地震易损,它们概念完全不同,且很容易混淆,但又存在因与果关系。本文还简要介绍厦门市地震科技工作者开展“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

  • 标签: 地震灾害 地震危险性 地震危害性 地震易损性
  • 简介:西藏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接触带上,是我国强震多发地区之一。1973年7月14日申扎西北7.3级大震后至今已23年无7级以上大震发生,超过本世纪7级大震最长间隔时间。另外,结合其它地震学条件分析,认为西藏喜马拉雅中南地区,尤其是察隅、桑日—申扎与聂拉木是未来1~3年内发生大震危险地域。

  • 标签: 强震原地复发 强震活动周期 强震迁移 地震条带
  • 简介:本文选取华北地震区作为研究区域,尝试利用空间光滑活动模型进行地震危险评估。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网格,依据地震构造和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地震构造模型,确定构造区特征参数(b值、M0、Mu、断层方位角及M—L关系等)。采用考虑了地震构造背景椭圆光滑过程地震活动参数模型,计算各网格点地震发生率。并利用网格源地震危险概率评价方法,由不同输入地震目录通过综合加权得到该区域50年超越概率10%加速度峰值区划结果。该方法充分体现了地震活动空间非均一,尤其适用于发震构造不甚清晰中强地震可能造成地震危险,避免了常规潜在震源区划分。且评价方法简单快捷,为地震区划以及重大工程地震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了新技术方法。

  • 标签: 华北地震区 地震构造背景区 空间光滑 地震危险性分析
  • 简介: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完整地震目录按照均匀抽取和非均匀抽取2种原则进行抽取地震,得到了地震目录遗漏率和b值变化量间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在进行非均匀抽取地震时,得到地震目录遗漏率和b值减小量间呈正比关系;在进行均匀抽取地震时,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计算得到b值变化较复杂,b值随地震目录遗漏率增加,或为增加,或为减少。同时,在进行非均匀抽取地震时,地震目录遗漏率对极大似然法计算b值影响大于最小二乘法计算b值影响。

  • 标签: 完整性 B值 遗漏率
  • 简介:通过对市、县两级防震减灾工作体会和实践经验,着重论述了市(县)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即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应急救援)建设工作重要,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就如何做好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

  • 标签: 防震减灾 重要性 太原
  • 简介:河西务断裂为河西务构造带东缘断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向北延伸与廊固凹陷内横向断层(桐柏断裂)小角度相接,向南延伸与牛东断裂相接,为廊固凹陷与武清凹陷分界断裂,隐伏于冀中凹陷覆盖层之下。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年代样品测试,对河西务断裂活动和滑动速率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断裂上断点埋深约150m或以浅,第四系底界面的垂直错距为20—45m,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03mm/a,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11mm/a。

  • 标签: 河西务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活动性
  • 简介:在研究青海及邻区强震活动时空特征时,发现其具有可公度特征。着重探讨了青海及邻区强震(Ms≥6.5)活动时间可公度,得到该区自1900年以来Ms6.5级,以上地震具有2.53年可公度值,并给出趋势预测。

  • 标签: 地震活动性 可公度性 青海 活动时间
  • 简介:从地震混沌现点出发,对地震时、空、强分布进行分数维计算,寻找其变化规律。通过与断层维数进行对比,统计结果发现,三者同时与断层维数有关。依据简单物理模型和假定,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同时还进行了岩石压裂实验,实验证明岩石裂隙维数在2.5级左右,与假设条件及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

  • 标签: 地震活动性 断层 分数维
  • 简介:地震应急反应能力和灾害救援组织效能是评价一个地区防震减灾水平重要尺度。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能力,福建省地震局震害预测项目组采用多层次、多空间尺度城乡震害预测技术途径和系统研究原则,以适应不同层次地震应急、救援决策、组织指挥工作需要。

  • 标签: 震害预测 地震应急反应 多层次、多尺度
  • 简介: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倒塌易损分析方法是评估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精细方法,但分析过程比较繁杂且非常费时。为了较快地评估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首先利用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获得结构倒塌能力初步估计值aS*,然后将每个地面运动记录调整到aS*,对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记录结构动力时程反应,利用IDA思想得到结构中值数倒塌谱强度?CTS。该方法与传统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相比较,可提高计算效率,计算精度也满足要求。

  • 标签: IDA 地震动记录 中值数倒塌谱强度SCT 倒塌易损性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