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收集并整理太原断盆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对钻孔进行了地层分层,建立了钻孔分层空间数据库:利用空间信息管理、地质解译、空间分析和预测、地学统计、实体内容分析以及维图形可视化等工具结合起来的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太原断盆地进行了第四纪地层维地质可视化建模:最终基于ArcGIS平台实现了由钻孔柱状图到地层垂直剖面和地层表面TIN的维可视化。对进一步分析太原断盆地地层、断层分布及其活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ARCGIS 太原断陷盆地 三维地质建模 钻孔 可视化
  • 简介:通过云南M≥7.6地震震亡分布的统计,研究大地震的伤亡分布规律,寻找影响伤亡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震亡人数主要分布在Ⅷ度以上烈度区,这一区域的震亡人数占震亡总数的94%以上,其中极震区占到70%以上。调查分析认为:在震级相近的情况下,震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是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房屋、人口密度、发震时间是震亡人数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未来的大地震中,人口密度大的断裂带及其附近是应急救援和医疗救护的重点区域,在断裂带及其附近盆地内的震亡人数比非盆地震亡人数多,要投入更多的救援和医疗救护力量。

  • 标签: 云南M≥7.6级地震 震亡人数分布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研究了1920年以来,云南地区M_s≥4.7地震的时间序列及空间分布的特征标度。结果表明,当区内M_s≥4.7地震在时间序列上出现我们定义的平静和活跃后,分别于418天和312天内即可能发生6以上地震,对应率分别为71%和87%,1920年以来云南11次M_s≥6.8地震前,出现活跃和平静特征标度的各5次。在空间上绝大多数(80%)大震震中处于我们所定义的长时间大范围空白缺震背景区或相对少震区内,仅少数(20%)位于4.7以上地震相对密集区内或附近。4.7以上地震上述时间序列及空间分布特征标度,可以作为云南6,特别是6.8以上地震中期或短期预测的判据和指标。同时可以看出,云南6以上地震前,4.7以上地震在时空演变上,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

  • 标签: 时间序列 空间分布 地震预报 云南省 地震空区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L)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7709151033421173°232°1172°234°广东南澳东南(东山海外)482128Ⅴ主震型  根据陆地上所圈定的等震线及海上的推测等震线围限,确定的宏观震中位置东经1172度,北纬234度,处于微观震中西北20Km左右。又根据宏观勾划的等震线,按古登堡与李希特的计算方法求得震源深度21-28Km。二、地震烈度分布宏观震中位于广东南澳岛与南澎列岛之间,震中烈度Ⅴ度或稍。从陆地上所圈定的Ⅴ、Ⅳ、Ⅲ度条等震线的趋势推测,本

  • 标签: 8级地震 地震基本参数 等震线 前兆异常 东山海外地震 南澎列岛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L)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8810310612119°29′25°39′1194°257°福清县城西南409Ⅴ孤立型  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基本吻合,如图1所示,仅有4公里左右的偏离。二、地震烈度分布图12-1根据现场调查所勾划出的地震等震线图。划分出Ⅴ、Ⅳ、Ⅲ个烈度区。图12-1 1988年10月31日福建福清地震等震线图Ⅴ度区:极震区。Ⅴ度等震线经过福清的龙溪,宏路,油圹,安民,柏渡等地,呈长轴北北东向的椭圆形,长轴长17公里,短轴12公里,面积150平

  • 标签: 地震基本参数 福清 1988年 北北东向 等震线图 地震烈度分布图
  • 简介:高邮-宝应M4.9地震是江苏陆地22年来发生的最大的地震。在震前2年发现省内流体井水位出现了群体性准同步变化,表现为震中区井水位的同步下降。本文重点分析了江苏省流体井水位变化特征,消除了气压、降雨和地下水开采的影响,用异常幅度与年变幅度比值、从属函数两种方法定量提取了震前异常变化,根据水位资料及其变化机理总结了震前水位的群体性异常特征,认为在弱震区井水位的群体性变化是分析判定地震前兆异常的有效指标。水位的群体性异常反映了震前区域应力场的调整,震源区应力变化的集中区。

  • 标签: 高邮-宝应地震 水位 区域应力场 从属函数
  • 简介:汶川Ms8.0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上,造成了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共约330kin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初步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上大震复发可能属特征地震模式。结合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地质情况和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基本参数综合分析,本文从地质学、地震学和GPS数据分析个方面评估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大震复发周期。结果表明,上述种方法获得的龙门山断裂带Ms8.0地震的复发间隔分别为:3185a、170(02264a和4310a,平均为3000a左右:Ms7.5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1000a左右;Ms7.0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500a左右。这些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比,相差不多,基本反映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能量水平和累积速度。

  • 标签: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 大震 复发间隔
  • 简介:在掌握西藏南部(26°~32°N,78°~98°E)19次历史地震数据后,从时间对称方面研究该区域历史地震发生规律,分析未来地震发生的可能时间,从而为西藏地震灾害的监测提供一定的依据。从元、四元和五元可公度信息提取法和蝴蝶结构法进行分析,得出未来10年内,西藏南部Ms≥6.6地震的信号在2012年、2013年和2015年较强,有发生6.6以上地震的可能。

  • 标签: 趋势判断 对称性 蝴蝶结构 可公度 西藏
  • 简介:本文以上杭盆地基础,通过对福建中西部断盆地的演化及断裂构造活动分析,初步探讨福建中西部断盆地演化过程,进一步研究盆地构造发育的力学机理指出方向。

  • 标签: 断陷作用 盆地演化 构造机理
  • 简介:对汶川地震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Ms≥4.7余震活动有一定的可数节律,且余震发生在节律节点上有重复特征。基于上述现象,对该节律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定量地预测震区6以上余震趋势提供了一个预测研究的方法。

  • 标签: 汶川地震序列 节律 数学建模 强余震
  • 简介:本文分析了台湾地区近期55以上地震的时空图象,发现台湾地区从93年开始55以上地震逐渐形成一条地震共轭条带,其中主条带长仅300公里左右。强震条带形成后,1999年9月21日在主条带的西南段1/3处条带的西侧边缘南投发生了76地震。南投地震后,55以上地震条带仍然存在,2002年3月31日在共轭条带交汇处附近苏沃海外发生了75地震。在共轭条带内相隔两年半时间里发生两次7以上地震实属罕见

  • 标签: 地震共轭条带 地震图象
  • 简介:江苏高邮、宝应Ms4.9地震在极震区造成了数10间农村民居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破坏,出现人员伤亡。震后对地震灾害现场进行震害调查与破坏原因研究,典型的震害特征包括砖砌体、砖木和砖混结构房屋局部倾倒、墙体贯通开裂、房顶瓦片掀翻和烟囱倒塌等。农村民居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包括:选址不当、施工质量较差、砂浆强度不够、缺少圈梁和构造柱等。同时,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和鞭梢效应等地震效应,讨论了砖砌体和砖混结构抗震设计的加固方法和改善抗震性能的构造措施等,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和减轻震害损失等提供参考。

  • 标签: 高邮、宝应M_S4.9级地震 震害调查 破坏原因 竖向地震作用 鞭梢效应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S)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7808100336251204°252°1202°254°平潭东南53主震型  地震发生在平潭东南海中,宏观震中及烈度无法作实地考察,仅根据陆地上宏观调查的等震线趋势进行推测。二、地震烈度分布图5-1本次地震宏观调查的等震线图,陆地上仅存在Ⅲ度及Ⅳ度线的片段。图5-1 1978年8月10日平潭东南海中地震等震线图1Ⅳ度区:Ⅳ度线经过福清的高山,向东北延伸至平潭大练岛东侧,包括了整个平潭岛,向西南延至南日岛西部,南日岛大部分属Ⅳ度区范围

  • 标签: 台湾海峡 平潭 地震基本参数 重力异常 莫霍面 等震线图
  • 简介:回顾了民乐-山丹6.1、5.8地震前,嘉峪关台利用本台的各种前兆资料异常,结合本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预测民乐-山丹6.1、5.8地震的基本思路和经验教训,结果认为:只要观测人员对本手段观测资料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利用台站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优势来实现具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是完全有可能的.

  • 标签: 民乐 山丹 地震预测 经验教训
  • 简介:2003年4月17日德令哈发生6.6地震,2004年该震区相继发生了5次5以上的地震,分析德令哈系列地震前青海省水氡资料,发现震前水氡异常较显著,并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特征。

  • 标签: 德令哈系列地震 水氡 异常特征
  • 简介:2008年10月6日16时30分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北纬29°48′,东经90°21′)发生了Ms6.6地震,而在1992年7月30日16时24分在拉萨市尼木县(北纬29°35′,东经90°15′)曾发生过Ms6.5地震。上述2次地震发生在同一活动构造带上,地震类型相同,震级、震源深度也相差不大,但2次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却相差很大。作者在地震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这2次地震的人员伤亡和震害情况,探讨了造成地震灾害损失轻重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当雄 尼木 地震 震害分析
  • 简介:通过对格尔木地震台地磁组合仪FHDZ—M15近5年所记录到的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各种典型干扰分析,找出仪器产生干扰的主要原因,提出对干扰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提高本台地磁观测资料质量。

  • 标签: 地磁仪 干扰因素 格尔木地震台
  • 简介: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廓尔喀地区发生Ms8.1地震,本文分析了加德满都强震台站的地震动记录特征,其水平向地震动表现为明显的脉冲地震动,脉冲周期约为6.0s,反映了近场地震动的方向性效应;处于深厚沉积层上的加德满都谷地对地震动有一定的放大作用,且主震的场地峰值频率向低频段偏移,出现明显的场地非线性反应;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的空间地震动分布与宏观地震烈度图符合较好,可以为分析宏观震害提供参考;通过与尼泊尔设计反应谱对比,得出在短周期与长周期,加德满都台站的水平向地震动的反应谱远高于设计反应谱,说明即使严格按照尼泊尔建筑抗震规范设计施工的建筑结构也难以抵御此次地震的破坏.

  • 标签: 廓尔喀地震 强地震动 速度脉冲 非线性反应 设计反应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