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在对规范和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超)高层建筑、巨型储油罐、大跨桥梁工程等重大建设工程基本自振周期的估算方法。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可采用本文提供的重大建设工程基本自振周期估算的公式。同时,本文为长周期地震动对工程结构作用的相关参数的合理确定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基本自振周期 (超)高层建筑 巨型储油罐 大跨桥梁工程
  • 简介:利用华北地震区的地震资料(1000~1977),对地震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图分析和极大熵谱分析,提取了隐含在随机噪声中的隐含周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很接近,地震应变能√Ei;释放的隐含周期利用周期图分析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5年和305年,极大熵谱分析方法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0年和300年。这三个主要周期存在“倍30”的关系,240年和300年周期是30年周期的整数倍。30年周期反映了各活跃幕中的幕式活动规律,300年周期同各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的平均值相符,华北自1000年以来的四个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平均值是300年。

  • 标签: 周期图分析 极大熵谱分析 隐含周期 谱分析
  • 简介:分析了巴塘国家基本数字地震台2009年1月初至2012年12月底测定的ML≥2.5级的近震544个,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SN)发布的ML震级之间的偏差,计算出了震级偏差程度,本台近三分之一地震震级偏差达0.3级,文章着重从地震发生的方位角不同和地动位移不同,找出了震级相差很大的原因,最后给出了本台的校正值.通过本台校证,震级接近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ML震级,提高了本台地震震级测定的准确性.

  • 标签: 数字地震观测 近震 弱S波 震级偏差
  • 简介:介绍南昌数字地震台的观测环境改造和观测系统、技术系统建设情况,分析南昌数字地震台建成后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这对指导我省今后数字地震台网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数字地震台 观测系统 建设
  • 简介:利用青海地区1900年以来5级以上强震目录探讨了省内各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基本状态,结合累积应变能释放现象讨论了各地震带现今地震活动所处的状态。结果显示,青海地区4个地震带强震活动存在明显的平静与活跃的交替特征,这是普遍的宏观规律,但平静与活跃的特点具有差异性。伴随各地震带地震活动状态的不同,其累积应变能释放呈现加速或减速的特征。

  • 标签: 强震活动状态 地震带 应变能
  • 简介:本文介绍和讨论了结构抗震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地震反应分析选择地面运动输入应注意的问题,高层结构地震模拟试验问题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的主要分析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简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结构反应分析程序。

  • 标签: 建筑结构 地震反应 分析模拟 分析程序
  • 简介:利用云南地磁台阵5个测点的秒采样观测数据,提取了发生在云南台阵附近宾川MsS.0级地震前的地磁异常信号.通过对地震前后2个月内各个测点极化值Sz/SH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极化值SZ/SH的幅度在震前半个月有明显的增强,而且异常幅度和震中距成反比.同时,通过4个测点极化值SZ/SH时间序列与Dst指数的对比,确定了这种异常幅度的增强并不是由空间电流体系引起的.

  • 标签: 极化方法 地磁台阵 震例分析
  • 简介:本文利用“八·五”短临预报的地震学攻关成果来分析福建地区的几个震例,检验其在福建地区的适用情况。

  • 标签: 短临预报 非线性科学 前震序列
  • 简介:系统分析了1999年9月27日发生在青海省河南县5.1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形变、电磁等前兆异常的时空强演化特征,认为震前在距震中400km范围内前兆异常在时间上表现为中长期异常、中期异常、短期异常及临震异常,而且异常的出现、转折时间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异常在空间上表现为从场兆→源兆→场兆的迁移过程;异常在形态上表现出以负异常为主的特征。同时得出该次5.1级地震有可能成为库玛断裂带再次活动的信号震

  • 标签: 前兆异常 同步性 负异常 河南县
  • 简介: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的倒塌易损性分析方法是评估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精细方法,但分析过程比较繁杂且非常费时。为了较快地评估建筑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首先利用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获得结构倒塌能力的初步估计值aS*,然后将每个地面运动记录调整到aS*,对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记录结构的动力时程反应,利用IDA的思想得到结构的中值数倒塌谱强度?CTS。该方法与传统的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相比较,可提高计算效率,计算精度也满足要求。

  • 标签: IDA 地震动记录 中值数倒塌谱强度SCT 倒塌易损性曲线
  • 简介:实地调查表明,山西长治断裂由三段组成,南段和中段为西倾正断层,北段为东倾正断层,总体走向北东25°,长达65km,控制着附近山地与第四纪山问盆地的构造演化和地貌发育:第四纪早期,断裂发生强烈的垂直差异活动,最大垂直活动幅度可达400m左右: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性明显减弱,中段仍有活动,至少发生过两期活动,第一期活动发生于距今10.88万年左右或以后、1.49万年以前,第二期活动发生于距今1.49万年以后,垂直错距0.65m。

  • 标签: 断裂 第四纪 活动性 山西 长治
  • 简介:利用成都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的波形资料,使用波谱分析方法,通过纵、横波的零频谱值的比值得到了雅江地震序列前及余震的纵、横波速比.结果表明,雅江地震序列纵、横波速比在主震前后存在不同变化,不同台站求得的波速比变化过程也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雅江地震 数字地震 波谱分析 波速比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震后快速评估的群体易损性分析方法,将模糊数学中的熵权法确定权重和相似理论引入到群体易损性分析中,可快速准确地评估出群体建筑物的震害情况。本方法不需要详细调查城市所有房屋的结构力学参数,所采用的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从房屋普查资料中即可获得,可作为将来震后快速评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方法还可以得到群体易损性曲线,可应用于预测城市震害、估计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本文以城镇中量大、面广的砌体结构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研究过程。最后,用算例证明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标签: 震后快速评估 群体易损性 相似度 熵权 砖砌体
  • 简介:介绍了IDA方法基本原理和分析步骤,采用Etabs软件对12个不同设防烈度、不同层数的高层剪力墙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给出了各结构模型在不同性能水平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并探讨了抗震设防等级和高度对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抗震设防等级的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会有显著的提升,而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结构的抗震能力会相应降低。

  • 标签: 增量动力分析 抗震能力 抗震设防等级 结构高度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水平成层土层地震反应的一维有限元算法。并从理论上对它的分析步骤以及与一维波动方法相比的优越性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良好的工程实用性。

  • 标签: 水平成层 土层 地震反应 一维有限元
  • 简介:由于砌体填充框架结构的砌体与框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其整体动力性能非常复杂。如何通过实时试验准确揭示其抗震性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内容。本文介绍了砌体填充框架结构的实时子结构试验方法,并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精度。

  • 标签: 结构试验技术 实时子结构试验 砌体填充框架结构 对角斜撑
  • 简介:通过分析研究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日本气象厅的仪器烈度算法,认为计算仪器烈度要综合考虑幅值、频谱、持时等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创新地提出了利用三分向合成加速度、速度计算仪器烈度,并通过汶川8.0级地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推荐的仪器烈度算法,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地震烈度速报提供参考。

  • 标签: 仪器烈度 地震动参数 三分向合成加速度
  • 简介:科里奥利力(Corioli)是一个在旋转系统中运动的物体必然伴随的力,地震是在地球这一旋转系统中相对两断层盘的突然运动过程,因而断层的运动必然要伴随科里奥利力。由于断层错动旋性不同(左旋、右旋等),因而科里奥利力就会表现出使断层错动时两盘压紧或拉张的效应,压紧则主震释放能量不彻底,随后的余震就强,反之余震弱,这样就可从断层错动方向预报余震强度。

  • 标签: 科里奥利力 强余震预报 理论方法
  • 简介:1.概述TIP是近年来由俄罗斯地震学专家提出的一套中期地震预报方法。TIP即分析某个地区的地震序列,找出地震发生概率的增加时段。该方法所用资料是余震分离处理后的主震序列所构成的地震流,每个主震由6个分量组成的矢量表示,即:{t_i、φ_i、λ_i、h_i、M_i、B_i(e)}这里i是主震的序号,t是发震时刻,φ是纬度,λ是经度,h是深度,M是震级,B(e)是主震后

  • 标签: TIP 发震时刻 天山地区 回溯性 乌恰 震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