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荧光法在不同温度下研究了2种抗癌新药:吡柔比星和表柔比星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分别应用荧光猝灭和荧光加强理论公式计算了它们的结合常数等,进而分别计算了它们的热力学函数.首先,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核酸与药物作用属于氢键和/或VanderWaals力;其次,即使是核酸类生物大分子其与药物的作用,荧光猝灭和荧光加强公式的计算结果仍符合等效性规律;第,本文对这些猝灭图、双倒数图、生成常数、和热力学数据的差异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基于荧光加强理论公式(4)获得的图谱和数值显示更为合理.因而我们建议,即使在研究受体一底物的荧光猝灭反应时,采用荧光加强理论公式(4)可以获得更符合实际的结果.结合以前的类似结果,我们指出:对于任何生物大分子和活性小分子(含金属离子)之间由给体一受体作用所导致的荧光猝灭和荧光加强效应,均可应用我们导出的荧光加强理论公式(4)进行处理,因此我们定名其为广义的荧光猝灭方程

  • 标签: 荧光猝灭和加强 小牛胸腺DNA 吡柔比星和表柔比星 给体与受体 广义荧光猝灭方程
  • 简介:报道了在半经典偶极近似下应用二次型非谐振子李代数模型研究强激光场中NO分子的多光子选择激发,并计算了NO分子的跃迁几率.

  • 标签: 多光子 激发 跃迁几率
  • 简介:采用两种密度泛函方法和两种有效核势基组对中性不饱和核钌羰基化合物Ru3(CO)n(n=11,10,9)的态异构体进行理论计算,优化出8个稳定异构体.研究发现,态异构体中带有多个非端羰基的异构体能量较低.对同一分子的态异构体,所含非端羰基数目越多,则能量也越低.

  • 标签: 不饱和三核钌羰基化合物 密度泛函 羰基数目
  • 简介:针对多种类不锈钢多元素成分解析问题,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软件UniQuant,采用扩展基本参数法对多元不锈钢、双相不锈钢进行光谱干扰校正和基体校正,重新设定和优化多元不锈钢基体元素的测试条件,计算背景因子、杂质因子、谱线灵敏度系数和光谱重叠系数,测定Si、Mn、S、P、Ni、Cr、Cu、Mo、V、Al、Ti、Nb、Co、Ta、Fe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04%-3.8%,Ca、Zr、W、As、Sb、Sn的相对标准偏差在5.4%-20.3%,未知样品检测值与认定值比对结果相当理想,Ni、Cr的平均偏差小于0.05%,可以用很少标准样品实现各类型不锈钢多元素成分准确检测,检测范围宽,适用性好。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法 扩展基本参数法 不锈钢
  • 简介:采用非极性孔树脂(D-101)从酸枣仁醇提物中分离酸枣仁皂苷和苷元,采用超声强化、不同温度真空干燥和甲醇中浸渍等方法预处理树脂,并对其分离纯化行为进行分析对比,运用SEM,BET和DSC等手段表征树脂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质谱法等手段确定提取混合物的成分及含量,并结合量子化学方法计算确定其绝对构型.结果表明,不同条件的操作处理主要通过改变树脂的孔径和含水量影响树脂分离纯化酸枣仁皂苷和苷元的纯度,同时受皂苷和苷元的空间构象影响,含水21%的树脂在甲醇溶液中175W下超声30min预处理树脂分离纯化酸枣仁醇提物的皂苷和苷元的总含量达43%以上.

  • 标签: 酸枣仁皂苷 超声预处理 大孔吸附树脂 空间构型 分离纯化
  • 简介:采用MTT法运用阔叶十功劳逆转白血病细胞株K562/ADM对阿霉素(ADM)耐药活性进行评价,考察了阔叶十功劳不同萃取分离部位对ADM的增敏活性.活性数据显示阔叶十功劳的各提取部位均对K562/ADM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增敏ADM活性.其中样品Ⅴ增敏活性最高,而样品Ⅴ中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物质,这说明阔叶十功劳中生物碱类成分具有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活性.然而样品Ⅰ-Ⅴ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活性差别不显著,这说明阔叶十功劳中生物碱类成分含量丰富,在各个提取部位均大量存在,更适合全草入药,在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阔叶十大功劳 肿瘤耐药 MTT
  • 简介:建立了离子色谱-直接电导检测法同时测定离子液体中氟乙酸根、四氟硼酸根和氟甲烷磺酸根的方法。色谱分离采用Shim-packIC-A3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邻苯二甲酸氢钾淋洗液。最佳色谱条件为:以邻苯二甲酸氢钾(1.2mmol/L)为淋洗液,柱温30℃,流速1.0mL/min。在此条件下,所测阴离子的检出限(S/N=3)为0.06~3.07mg/L,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n=5)分别不大于0.18%和1.62%。用来测定离子液体中氟乙酸根、四氟硼酸根和氟甲烷磺酸根,加标回收率为98.2%~101.8%,能够满足离子液体中的氟乙酸根、四氟硼酸根和氟甲烷磺酸根定量分析要求。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三氟乙酸根 四氟硼酸根 三氟甲烷磺酸根 离子液体
  • 简介:通过对合成全硅方钠石(Si-SOD)溶胶的液体^29SiNMR、IR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其晶化产物的^13CMASCPNMR3和^29SiNMR的研究表明,邻苯二酚在的反应混合物中能和硅物生反应而生成硅-本二酚螯合物,该螯合物在水热条件下是亚稳态的,它能缓慢释放出生成分子筛所需要的硅种,使反应体系中的晶核始终处于数量较少状态,从而有利于晶体的缓慢长大。

  • 标签: 全硅方钠石 分子筛大单晶 邻苯二酚 硅-邻苯二酚螯合物 合成 螯合效应
  • 简介:文献中有多项方法检出限评估标准,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标准得到可比较的参数对基层实验室具有指导意义。对目前国内外方法检出限评估方法标准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梳理,介绍了不同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利用实验室实例和文献数据,比较了种代表性方法计算结果。基于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针对不同需求,提出了检出限评估改进建议及实施方案。

  • 标签: 分析化学 方法检出限 评估方法标准
  • 简介:建立了用阳离子色谱法测定溴棕甲胺的方法。在淋洗液为硫酸(3mmol/L)+乙腈(40%),流速为1mL/min,柱温为40℃的色谱条件下,采用MetrosepC4-150阳离子色谱柱,非抑制电导检测器,在1-15mg/L范围内,溴棕甲胺的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的特点,适用于检测实际样品中溴棕甲胺的含量。

  • 标签: 离子色谱 溴棕三甲胺
  • 简介:建立了氢还原重量法测定氯化钌产品大样中钌含量的新方法,研究并优化了测定条件,结合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氯化铵纯度考察了杂质元素对了分析结果的误差影响.结果表明,钌含量为0.3~0.6g的氯化钌与5~7g氯化铵能完全形成(NH4)2RuCl6配合物,于约100℃烘干水分、350℃分解铵盐、750℃氢还原为海绵钌和105℃干燥水气的条件下,测定3.94%,5.88%,7.32%,9.47%,10.84%和12.93%含量的钌,极差、标准偏差(S)、相对标准偏差(RSD,n=22)和重复性限(r)分别为±0.01%,0.0030%~0.0050%,0.0369%~0.0761%和0.008%~0.014%.样品加标回收率99.96%~99.98%.方法的结果准确,精密度好,且与YS/T562-2009标准分析方法的吻合.

  • 标签: 三氯化钌产品 氢还原重量法
  • 简介:通过缩聚方法合成了主链含苯胺结构的苝聚酰亚胺,将其负载在纳米二氧化钛膜上,光电转换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含苯胺结构苝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光电转换特性,其光电流比不含苯胺结构的苝聚酰亚胺11倍。

  • 标签: 三苯 聚酰亚胺 苯胺 合成 缩聚 纳米二氧化钛
  • 简介:应用半经验量子化学AM1方法得到了24种苯基丙烯腈衍生物的优势构象,利用AM1方法和分子图形学技术获得其电子结构、几何结构及拓扑结构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与苯基丙烯腈衍生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物活性相关联.结果表明,苯基丙烯腈衍生物对MCF-7的活性与羟基指示数、分子表面积和B环上原子净电荷之和之间存在良好的多元线性相关性,成功地建立了苯基丙烯腈衍生物的构效关系式.

  • 标签: 三苯基丙烯腈衍生物 定量构效关系 羟基指标 分子表面积 药物研究 乳腺癌
  • 简介:利用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新型的螺芴-9,9′-氧杂葸基聚物(TriSFX),其结构经-HNMR和GC—MS分析确证.初步的光谱性质研究表明:TriSFX的最大发射峰位于345和355nm,有希望作为磷光主体材料应用于OLED领域.

  • 标签: 螺[芴-9 | 三聚物 合成 光电材料
  • 简介:水热反应条件下制备了一个具有重螺旋结构的Keggin型多酸基金属一有机复合物([Ag5(trz)6]EH5SiW12O40]),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进行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目标复合物具有重左一右手相互缠绕的维多酸基金属有机骨架结构,属于六方晶系,P-3lm空间群,该复合物能高效、稳定地催化合成阿司匹林.

  • 标签: Keggin型多酸 螺旋结构 催化剂 阿司匹林
  • 简介: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力学(MM)及模式识别方法,对34个新型均氮苯类衍生物进行了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此类衍生物分子除草活性的主要因素有C(1)上所带的电荷Qc(1),分子总能量E,分子生成热Ef,溶剂可及面积SGrid,分子体积V和C(3)上所带的电荷Qc(3)等参数.通过在C(1)上加上吸电子基,降低C(1)上的电荷,以及在C(3)上连接单取代氨基可以提高除草活性.所得模型对化合物生物活性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 标签: 量子化学 密度泛函理论 构效关系 模式识别
  • 简介:选取8个典型的二价金属卟啉MP(M=Ca,Mg,Zn,Cu,Ni,Fe,Co,Mn)与聚氰胺(L)形成轴向金属配合物(L-MP),应用概念密度泛函工具,系统地计算和比较了L键合前后对其结构和反应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钙的特别不稳定物外,L配体对其余6种MP的结构影响较小,它们有较高的化学势指数和较低的总化学硬度而趋向配体的解离;与铁卟啉能形成最稳定的轴向配合物,电子由配体N原子流向铁,中心铁的亲核Fukui指数值大于体系里其他原子的Fukui指数,且发生符号改变.在这些典型的赤道键合配合物中,金属M、配体N之间的二级微扰相互作用能,自然电荷布局以及概念密度泛函指数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线性关系.以上结果可为体内聚氰胺致结石提供新的启示.

  • 标签: 三聚氰胺 金属卟啉配合物 概念DFT Fukui指数
  • 简介:利用MP2和mPWPW91方法,在6-311G**和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RDX分别与硝基、氨基和迭氮基取代的氮杂杯[2]-间-芳烃[2]嗪和氮杂杯[2]-对-芳烃[2]嗪形成的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并借助自然键轨道(NBO)和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揭示了氢键的本质.结果表明,氮杂杯[2]-间-芳烃[2]嗪复合物中氢键主要发生在RDX与嗪环及其取代基之间;氮杂杯[2]-对-芳烃[2]嗪复合物中氢键主要发生在RDX与杯芳烃环及其取代基之间.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在-18.82--40.62kJ/mol之间;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校正后,相互作用能顺序为e〉f≈b〉a〉c〉d和e′〉b′〉f′〉a′〉d′〉c′.两类复合物中,氨基取代的复合物分子间氢键强于硝基或叠氮基复合物分子间氢键,氨基氮杂杯[2]-对-芳烃[2]嗪与RDX形成的氢键最强,有望作为降低火炸药感度、进行火炸药废水处理的候选物.为获得稳定性较强的RDX-氨基氮杂杯芳烃超分子炸药,应该选取介电常数较大的溶剂.

  • 标签: 芳烃[2]三嗪 RDX 分子间氢键 MP2
  • 简介:以沙丁胺醇(SAL)为印迹分子,氟甲基丙烯酸(TFMAA)为功能单体,运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的LC-WPBE方法和6-31G(d,p)基组,模拟SAL印迹分子与TFMAA功能单体形成稳定复合物的构型,讨论了其稳定复合物的成键作用位点及数目、自然键轨道(NBO)电荷的转移及其反应的结合能,探讨了SAL与TFMAA相互作用的原理及分子印迹中溶剂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SAL与TFMAA印迹比例为1∶4,以氯仿为溶剂时,合成的复合物能量最低,吸附性更强.

  • 标签: 沙丁胺醇 分子印迹聚合物 三氟甲基丙烯酸 溶剂 计算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