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运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与验证性空间数据分析探讨了2005年-2013年中国市域入境旅游增长收敛、溢出效应的时空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入境旅游分布呈不同层级的"中心-外围"格局,港澳台客流东南向西北递减,外国客流由沿海、沿边向中部不断填充;②旅游增长空间自相关,高增长率地市集中于中西部,供需结构的优化推动中西部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缩小与东部的差距;③旅游增长率满足绝对与条件收敛假设,中西部初始值低,后续增速较快,东部初始值高,后续增速放缓;④旅游资源、经济外向度、与京沪穗的距离这三大全域型影响因素的作用最显著;⑤空间外溢效应具有距离敏感性与市场差异性,对客流的促进作用大于资金,对外国人客流的促进作用大于港澳台。本文提出加强与京沪穗及边境国家的合作、完善旅游空间网络体系、关注游客偏好动向,延长停留时间等对策。

  • 标签: 入境旅游流 时空格局 收敛 空间溢出 市域
  • 简介: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00~2012年江苏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方法、GIS软件等对江苏入境旅游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江苏入境旅游及外汇收入稳步上升,2005年后江苏入境旅游经济逐渐走向成熟;在2000~2005年期间,港澳游客占据江苏的主要入境客流市场,2005年后外国游客成为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角;入境旅游流流质不断提高,各市入境旅游流流质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江苏入境旅游流流量受民航客运量及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而交通线路长度及星级酒店对旅游流质量影响较大。

  • 标签: 江苏 入境旅游流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民国初年甘肃民族社会变化与政治格局演变,导致民族传统政治在政治结构、经济基础、文化氛围上产生适应性改变,源此基础之上的民国甘肃"改土归",于政治建构之外亦兼具民族社会改建使命,虽则囿于艰难外部环境,未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毋庸置疑的是民国甘肃"改土归"于甘肃民族地区诸层面的现代化还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改土归流 土司制度 民族社会
  • 简介:“建康,金陵,南京。”尽管城市的名字会更替,但秦淮河还是那条秦淮河,千百年来依旧环绕着金陵古城,不知疲倦地流淌着,见证了六朝古都的兴衰荣辱,见证了短命王朝的繁华管靡。如众所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标签: 秦淮河 六朝古都 金陵 酒家
  • 简介:旅游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总结我国旅游研究成果,找出我国旅游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对1987-2010午我国旅游文献进行了梳理。我国旅游研究历程可以划分为起步、成长和发展三个阶段,可划分为时间分布特征、空间结构特征、时空演化特征、影响因素、驱动机制和规模预测等六类研究主题,但我国旅游研究也存在六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要深入挖掘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以推动我国旅游研究更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旅游流 研究阶段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 简介:现代书刻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近些年,当它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热情的接受了它。书刻艺术发展很快,已有一批热心的书刻爱好者,开始了现代书刻艺术的探索。

  • 标签: 孟庆然 书刻艺术 民间艺术 艺术形式 创作过程 题材
  • 简介:广东入境旅游的西向扩散是我国入境旅游运动的一个缩影,其动态演变规律对了解我国入境旅游运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扩散转移态、时间和空间分布集中指数及转移密度等的计算,对广东入境旅游西向扩散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刻画。结论显示:广东入境旅游西向扩散呈现随距离递减的特征,其动态扩散年际间变动不大,但空间集中性日益增强并流向旅游资源富集的省区,相应地这些省区入境游客的转移密度也较高。

  • 标签: 入境旅游流 扩散 时空分布集中指数 转移密度
  • 简介:佛经上说,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自古以来,尘世凡人,香客雅士对"焚香"有着最独到的领会与最深切的需求,在香雾飘动中可以达到入神境界。地处晋冀咽喉之处的太行水乡古镇娘子关,有着韵味独特的北疆风貌和山清水秀的南国景致。历史上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古朴的边塞文化曾使这里手工制香业一度发达旺盛,但由于时代的发展,这一行业已濒临绝迹,经多方探访,终于打听到在古镇深处还有一处在困境中艰难苦守的制香作坊,为了近距离了解制香这门传承悠久的古老技艺,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踏上了探寻之路。

  • 标签: 娘子关 手工 指尖 水乡古镇 地理环境 近距离
  • 简介: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对外开放十多年间,全山公益设施和旅游接待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旅游收入近亿元。1994年被建设部授予"环境卫生达标风景名胜区",1993、1994两年连续被四川省政府评为景区旅游服务达标先进单位。1995年,国家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峨眉山申报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

  • 标签: 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 景区经营 世界一流 管委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简介:金秋十月,我们四个小女人相约彩云之南。从怒江出发.逆澜沧江而上至金沙江畔.横跨三江并腹地.高大的雪山和滚滚的长河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圣洁而多彩的世界。

  • 标签: 三江并流 女人 金沙江 澜沧江 怒江
  • 简介:本研究以东部典型入境口岸城市上海为研究对象,以市场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从节点、方向及路径三个角度研究上海市入境旅游的路径转移扩散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海作为入境1:7岸的入境旅游扩散人次排前十的节点城市依次为:北京、西安、杭州、成都、南京、桂林、广州、昆明、苏州、深圳;按照旅游扩散方向可将入境旅游扩散方向分为四类:北向、南向、西北向和西南向,并在每个方向上分别归纳出4条扩散路径,其中上海→北京→西安这→路径人数比例最高,上海→成都→西安→北京次之,上海→西安→北京处于第三位;同时研究显示,入境旅游的扩散存在着路径依赖及路径依赖锁定现象。

  • 标签: 典型口岸城市 入境旅游流 空间扩散路径 路径依赖 上海
  • 简介:017年10月21-22日,作为第三届东方设计论坛的主要活动之一,2017一带一路与东方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设计科学学会(ISDS)、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地产闵虹集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承办,并得到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经济媒体联盟、中国产业网、《中国名城》杂志社、上海市MFA教指委、南京艺术学院上海校友会的大力支持。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设计中心 研讨会综述 东方 一流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
  • 简介:通过对长安城市外商业点空间分布、存在时间和经营业种的分析,重新认识长安城商业空间发展演变的特点.早期都城的商业空间形态呈封闭对称的双核心结构,中唐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商业点突破市坊限制,在朱雀街东以皇城景风门外诸坊和以东市为核心的部分坊里内相对集中分布,形成了以东市为核心的商业区,在朱雀街西则分布较少,在外城城关处仅有零星商业点的分布,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商业功能空间.所以唐代中后期长安城商业空间形态表现为"一核、一区型"结构特征.

  • 标签: 唐代 长安 商业空间形态 空间分布 经营业种
  • 简介:基于微观经济学中的效用论、博弈论等基本理论以及心理学对理性的阐释,本文剖析了零团费的产生和存在根源,建立了零团费演化的“路径依赖”机制模型和均衡模型两个简单模型,并得出结论:零团费是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零团费最终根源在于消费者有限理性决策和我国大众旅游者独有的消费特征,消除零团费需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阶段。

  • 标签: 零团费 演化机制 均衡机制 有限理性 路径依赖
  • 简介:评介《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王兴中,曹勇(西安外语学院人文地理所)(中科院地理所)探讨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地理学和经济学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热点研究课题。从目前情况看,国外特别是国内该方面的系统研究成果几近于无。陈宗兴、尹怀庭...

  • 标签: 空间分析 经济活动 经济地理学 空间分布规律 地理学研究 经济学
  • 简介:本文以传统的风水学理论为依据,解释了金字塔及金字塔形建筑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奇异功效;提出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金字塔效应的利弊。提醒人们旅游业的发展应立足于本土文化,而不要盲目引进异域风光

  • 标签: 旅游 环境 金字塔效应
  • 简介:<正>一、文献回顾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的行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至少可以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实现条件、旅游效果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内容。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多种方法。目前的文献也主要集中在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入手来研究旅游动机和制约旅游行为发生的主客观条件。如霍洛韦、梅奥和贾维斯、朗卡尔、以及国内较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李天元等学者的论著就是如此。

  • 标签: 旅游行为 经济学分析 人类行为 旅游动机 个人行为 社会学
  • 简介:全球智慧城市研究水平保持着逐渐上升的趋势,2013年出现爆发增长态势,目前仍处于成长期。中国研究实力在全球占据绝对优势,发文量占比高达45.48%。其中,中国研究机构的科研实力突出,中国科学院处于领跑地位。智慧城市研究相关热点关键词有:智能城市、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生态城市、数字城市、低碳城市等。从专利产出机构来看,专利族数量最多的机构是美国思科技术公司与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标签: 智慧城市 智能城市 科研实力 研究热点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