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结合出土和传世文献所见的鄱君、鄱与鄱阳,本文分析认为战国时期,楚国在古番(鄱、潘)国故地曾封有鄱君,又曾设立鄱;秦统一后在这一地区设立鄱阳,并以楚国的鄱君为县令;反秦斗争兴起后,鄱君吴芮以该地区为中心,集合黥布等人和前来归附的越人共同反秦;西汉前期,汉仍设有鄱阳,其地望迁徙至今江西鄱阳东部一带。通过对鄱地的微观研究,论文勾勒出了战国至汉初基层地方行政体系的一种演变过程。

  • 标签: 战国至汉初 鄱地 地方行政制度
  • 简介:成书于公元54~92年间的《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设数目总数是1587个。但《汉志》正文所列县名总数只有1578个,尚有九脱漏。本文利用秦汉玺印、封泥、简牍等出土文物,结合文献,补考《汉志》所缺九

  • 标签: 《汉志》 设县 文物
  • 简介: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旅游系统各大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组合不同。合理组织和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认为安徽旅游空间结构经历了点状模式、放射模式,目前正处在放射与凝聚共存模式阶段。为实现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提出重点开发建设淮河风情旅游带、皖江城市旅游带、徽文化旅游带和合黄联动旅游带四条旅游轴线,在现有三大旅游板块的基础上构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旅游区、合肥经济圈旅游区、皖北旅游区四大旅游板块,形成新的“点-轴-区”旅游空间格局。提出通过提高政府统筹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旅游市场营销、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对策来优化旅游空间结构,促进安徽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 标签: 旅游空间结构 演变 优化 安徽省
  • 简介:对滑县至浚县卫河段运河遗产的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此段运河遗产具有复合性、区域尺度线性、在用性三个特点,且兼有遗产运河、文化线路以及文化景观三个属性。卫河段运河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原生态性、遗产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显著的生态价值及潜在的休闲价值。

  • 标签: 河南省 运河遗产 卫河 滑县至浚县段 遗产特性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消费的新亮点和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区域之间旅游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所包含的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测评和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竞合对策,旨在推动7城市开展合理分工和有序竞争,以增强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整体竞争力,为河北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标签: 休闲旅游 竞合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河北省
  • 简介:高铁快速建设背景下,高铁枢纽对于大城市社会经济、城镇建设的影响机制得到较深入的研究;但就高铁沿线小城市而言,特别是一些具有较强旅游吸引力的特色旅游城镇,高铁站点对其市域空间格局的变化会带来什么影响,相关的研究则明显不足。商杭高铁安吉站的建设以及相关规划工作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本研究试图分析商杭高铁对安吉市域旅游空间格局及城镇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在交通网络、空间格局、产业发展、旅游体系等方面,提出应对高铁机遇的发展对策。

  • 标签: 高铁 旅游城镇 空间格局 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