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的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最早出现在距今大约7000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龙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宗教、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以及建筑、石器、玉器、铜器、彩绘漆器、乐器、陶瓷、丝绸、货币等诸多领域中均被广泛应用。喜以龙纹作为装饰物,可以说,在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处处可见。

  • 标签: 新疆钱币 新石器时代 龙年 仰韶文化 文学艺术 传统文化
  • 简介:辽代化州建于公元902年,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私城”,也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受策之地,故它在辽代州城中地位较高,是辽代比较重要的州城。然而对它的地理位置至今尚未考定。只知其大致方位,即“通辽西南”,或“奈曼境内”。1975年哲盟文物普查时,在奈曼旗西北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交汇处发现一座规模较大的辽代古城,即西孟家段古城。当时曾怀疑是辽代永

  • 标签: 辽代 耶律阿保机 辽太祖 木叶山 《辽史》 文物普查
  • 简介: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保管所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壁的维修工程中,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为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走出了一条新路.本文介绍了五壁的历史沿革、维修方案和做法以及在维修过程中,文物部门与使用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

  • 标签: 五龙壁 文物保护 古建筑 维修方案
  • 简介:南充羊庙牌坊覃海泉羊庙石牌坊位于南充市嘉陵区桥隆乡羊庙村牌坊岭。坊下溪水清测,四周青山环抱。牌坊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座西南面东北,青石垒砌,四柱三开间仿木结构建筑,面阔5.28米、通高11米(图一)。牌坊条石作基,基石露出地面0.2...

  • 标签: 浅浮雕 人物图 南充市 抱鼓石 深浮雕 神话故事
  • 简介: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仰韶文化遗址出土距今6,000年的彩壶上就有的图案。在钱币上铸图的是汉武帝时的“白金三品”。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造银锡为白金,以天用莫如,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

  • 标签: 中国 龙币 传统文化 纪念币 发行量 图案设计
  • 简介:中国近代张之洞督粤时,在广东省钱局铸造的“光绪元宝”银元样钱,一直珍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些呈送清帝审阅的样钱(中插图一、二)共有10组,分装于题有“广东拟铸银元式样”签的两个黄色锦匣内。每组银元5枚,分量依次为:库平7钱3分(中插图三);库平3钱6分5厘(中插图四);库平1钱4分6厘(中插图五);库平7分3厘(中插图六);库平3分6厘5毫

  • 标签: 样钱 光绪元宝 钱局 锦匣 铸钱 光绪十三年
  • 简介:仁寿桥乡唐代石窟造像高俊英,邹毅仁寿县桥乡,在县城东面29公里,地处深丘,一条发源于简阳县的绿水河横贯全乡注入兰溪至资阳县境。1987年组织文物普查时,在该乡绿水河两岸的东林、凤鸣、练武三个村,发现白艮罐、渣口岩、石佛沟、千佛寺四处石窟造像(图一...

  • 标签: 护法神 须弥座 不对称排列 菩萨 石窟造像 供养人
  • 简介:能海(1886-1967),俗姓龚,名学光,字辑熙,四川省绵竹县人。从婴儿到青年都处在清光绪西太后(慈禧)专权时期。日往月来,清廷政治越趋腐败,国势日益垂危。正当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时候,能海已经成为年届二十、血气方刚的热血男儿。此时,他毅

  • 标签: 能海法师 龙兴寺塔 佛教文化 彭县
  • 简介:1984年冬天,《成都文物》第三期刊载了拙文《兴寺古塔始创年代考》,论证兴寺古塔建成于五代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公元964年);1985年春,彭县(今彭州市,下同)九尺中学的退休教师(当时被聘请在县志办公室协助修志)庄巨川先生提出不同看法,撰写了《关于兴寺建筑年代的探讨》(以下简称庄文),否定拙文“五代建成”的论证。由《成都文物》写出编者按:“本刊在1984年第三期上刊登了周述烈同志的《兴寺古塔始创年代考》一文。庄巨川同志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现发表全文,以供大家深入研究。”刊登在《成都文物》1985年第一期。

  • 标签: 龙兴寺 古塔 年代 文物 县志 修志
  • 简介:为配合敦煌机场扩建工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5年7-11月,在敦煌市东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佛爷庙湾一新店台汉唐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发掘有一座唐代模印砖墓M121,出土了33块集、麒麟、猴、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的模制花砖。

  • 标签: 敦煌市 砖墓 出土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考古研究所 唐墓
  • 简介:永清县花寺刻经碑花寺刻经碑在霸州信安龙泉寺。原嵌于龙泉寺正殿墙内,著录于清乾降四十四年章学诚主修的《永清县志》,因无纪年,《县志》“以官衔推之,当是唐碑。”碑仅存碑额和上截碑身,额高55厘米,宽72厘米;碑身仅剩22厘米,与额同宽。碑首雕四螭下垂...

  • 标签: 永清县 《资治通鉴》 《新五代史》 《旧五代史》 新唐书 比丘尼
  • 简介:辛亥革命是1911年(宣统三年)在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的基础上发生的。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 标签: 辛亥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龙票 陕西 帝国主义侵略 封建专制制度
  • 简介:<正>无论从历史的、科学的,或是艺术的任何一种角度来说,山西省应县城内的佛官寺释迦塔——辽道宗清宁时期竣工的大木塔,都堪称是中华瑰宝。似是不负重望,1974年7月28日在第四层主像内,辽代末年填充的佛界宝物出世:罕见的辽代刻本、写本、书

  • 标签: 大藏经 音义 辽朝 千字文 阿含经 陀罗尼
  • 简介:通过对山西省新绛县兴镇香村与乐义村仿古陶工艺作坊的调查,具体展示其制作工具、制陶原料、仿古汉陶罐的成型工艺和烧遣工艺等一系列制陶工序。尤其是外模贴片成型法,对于研究秦汉古陶制作工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是研究古代制陶工艺的重要参考资料。

  • 标签: 新绛县 仿古陶工艺 外模制法
  • 简介:2004年7月,河南省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发现并发掘了北宋李从墓葬,该墓中出土了宋人李从的墓志。据墓志记载,墓主李从生为北宋神宗年间籍贯泽州的平民,哲宗元祐初年,其子李吉从泽州带领全家迁徙至怀州开采煤矿,经营矿产并兴业旺族。此墓志对研究宋代焦作的行政区划沿革与交通路线、宋代焦作的煤炭开采及北宋富民阶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北宋 焦作 李从生墓志
  • 简介:江苏宜兴古名荆溪,又名阳羡。其地东南大约13公里的丁蜀镇,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陶瓷产区之一,其地所产的紫砂陶器独具特色。这种紫陶系用当地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被称为“泥中泥”的特殊陶土烧制而成的无釉陶器。其色绛紫,其光幽深而含和,情调温文雅逸。但硬度甚高,叩之有金属声,能接近文火而无炸裂之虞,透气性良好而不渗漏,用作茶具能保持茶的色香味不变不馊,颇受世人特别是文人雅士的钟爱。

  • 标签: 陈曼生 阳羡壶艺 曼生壶 紫砂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