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如何在无损纸张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对纸质文物的快速脱酸,是近现代纸质文物脱酸研究的重点之一。为此,本工作使用等离子技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对近现代纸质文物进行脱酸处理,该方法可以有效对纸张进行脱酸,且克服了传统溶液浸泡脱酸法带来的纸张皱褶、粘连、褪色等问题。针对等离子能量密度、处理时间及次数等因素对纸张脱酸效果以及纵向抗张强度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能量密度为4.5-5.5MJ/m3的等离子对酸化纸张进行脱酸(处理2次,每次5分钟)后,其pH值从5.0-6.0提高到7.0-8.0;纸张的色度无明显变化;处理后纸张的纵向抗张强度增加10%,且老化后的抗张强度仍可达到初始值的95%左右。可以认为,等离子脱酸技术应用于各种年代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机制纸,均能达到较好的脱酸效果,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脱酸方法。

  • 标签: 等离子体 近现代 纸质文物 脱酸
  • 简介:文化与自然王建新1830年至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查尔斯·赖尔(CharlesLyell)发表了《地质学原理》一书,引发了科学界和思想界的一场革命。对地质地层学原理的阐述,是他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揭示了地球表面的自然堆积从早至晚相因层积的...

  • 标签: 文化层 自然层 层堆积 全新世 环境与气候 考古学文化
  • 简介:后金政权建立,太祖努尔哈赤就铸行过老满文“天命汗钱”、汉文“天命通宝”、老满文“聪汗之钱”。顺治帝在位十八年,共铸行了汉文“顺治通宝”光背钱、汉文“顺治通宝”单字记局钱、汉文“顺治通宝”一厘钱、幕汉文“顺治通宝”背满文记局钱、幕汉文“顺治通宝”背单字满汉文记局钱五种版式的制钱。第四种版式后来定型为清代制钱的基本样式,即幕为汉文“顺治通宝”,背为满文“宝泉”、“宝源”局名。这种局名钱的出现标志着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已经设立。故《清史稿·食货志·钱法》说:“世祖定鼎燕京,

  • 标签: 清代 铸币 护工 顺治帝 政权建立 努尔哈赤
  • 简介:为阐明保留一定厚度壁画原'地仗'的必要性,通过对'干涉'和'地仗'在壁画揭取保护中所起作用的分析,认为保留一定厚度的'地仗'不仅可最大程度上保持壁画的原貌,且壁画原'地仗'经加固处理后可起到'干涉'的作用.

  • 标签: 壁画 支撑系统 干涉层 地仗层
  • 简介:第一章周口店及其附近自然界周口店属河北省房山县,在北平西南约有百一十里(参阅第一图)。北平附近的西山,岚叠起,由河北平原中,耸立而出。周口店即在西山的南端山脚下,北面群山环绕,连亘到晋察两省的边界。周口店附近的山,多半是奥陶纪的石灰岩及石炭纪的页岩等所

  • 标签: 中国猿人 新生代研究室 龙骨山 探沟 地质调查所 步达生
  • 简介:为克服古建筑木构件上无地仗彩绘保护的两个技术难点;彩绘加固,以防颜料脱落;防止彩绘表面易发黑,影响彩绘的色泽.本工作以常熟彩衣堂彩绘保护实例,采用先封堵木材中的纤维孔隙,再用改进的B-72配方(在配方中,加入了紫外线吸收剂,木材中油溶性成分固定剂PM-1,抗静电剂,防污剂SL等)进行化学加固处理,较好地克服了上述技术难点,为古建筑木构件上无地仗彩绘的保护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 标签: 彩绘保护 颜料 彩衣堂 古建筑保护
  • 简介:西汉时期,诸侯王墓葬针对墓葬封采取了较多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保护墓葬及其他相关目的。因墓葬时代和形制、具体设施和需要等的不同,封的方法和使用的材料等均存在诸多差异,体现出时代、地域及诸侯国之间差别的同时又较多地反映出当时的科学技术、丧葬思想和等级差别,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汉代诸侯王墓葬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演变等相关内容。

  • 标签: 西汉 诸侯王 墓葬 封护
  • 简介:定州开元寺塔一回廊的斗拱彩画绘于宋初,早于《营造法式》的编纂时期,是较为罕见的宋代彩画遗存,为研究北宋初期彩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文章对这批斗拱彩画做了简要介绍。

  • 标签: 定州开元寺塔 塔内回廊 斗拱彩画 宋代初期
  • 简介:亦都高昌王世勋碑。现存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文庙)石刻陈列室内,仅存碑首和中段。碑首刻蟠螭,残高1.3米,宽1.8米,厚0.52米;碑身残高1.82米,宽1.73米,厚0.47米。碑正面为汉文,36行,行残存41字;背面为回鹘文。立碑时间为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碑文由元代著名学者虞集撰文,元代大书法家、礼部尚书康里崾暖奉敕书,翰林学士承旨、奎章阁大学士赵世延篆额。碑文内容是研究回鹘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标签: 史料价值 王世 高昌 著名学者 翰林学士 回鹘文
  • 简介:釉陶器在埋藏过程中,受物理及化学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病害,釉剥离是常见的病害之一。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唐代釉陶器釉剥离的原因并为以后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陕西、河南地区四个遗址出土的唐代釉陶器样品进行了显微观察、成分检测、热膨胀系数分析和吸水率测试。结果显示,四个遗址中,釉面保存相对完整且剥离现象较少的是巩县黄冶窑,而铜川黄堡窑、西安醴泉坊窑和乾县懿德太子墓釉陶器釉剥离较为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釉陶器胎釉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和胎烧结程度过低(因此造成吸水率过高)是影响釉陶器釉剥离的主要内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釉陶器的后续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 标签: 唐代釉陶器 釉层剥离 热膨胀系数 吸水率
  • 简介:出土铁器文物在脱盐清洗后,运用化学稳定转化处理的方法将表面不稳定的铁锈转化成稳定、致密的锈,然后进行钝化封闭,提高耐蚀性,最后进行防锈封和表面消光处理。通过各种腐蚀性能测试,证明耐腐蚀性能有显著提高,综合处理的结果达到了文物铁器的保护要求。

  • 标签: 铁器文物 磷化 钝化 防腐保护 XRD SEM
  • 简介:为了研究唐慕壁画白灰的特性,本研究以乾陵等7座陕西唐墓壁画的白灰为研究对象,使川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了样品的显微结构、物相、尤机物干¨有机物含疆以及力学强度,并探讨了影响白灰疏松程度、强度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白灰主要由无机物组成,包括碳酸钙、:氧化硅和锰白云石,平均含量88.71%,有机物平均含量9.33%。白灰厚度一般为3-5mm,平均孔径约1.77μm,总孔数大致为7920个/mm2,平均抗折强度约0.96MPa。无机物与有机物含趟比与疏松程度早反相关性;疏松程度与强度基本上呈反相关性。小孔径、低含水率、锰白云石可能会增大白灰的强度,该工作深化r唐荩啭㈣t'l灰的研究,为后期寻找更合适的渗透加同材料、工艺奠定了科学基础。

  • 标签: 唐墓壁画 白灰层 特性 科学分析
  • 简介:<正>九世纪中叶,居住在漠北地区今叶尼塞河上游的东突厥东山再起,黠戛斯部落大破回鹘,杀其可汗,迫使回鹘诸部逃散西迁,其中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带),占据唐贞观14年(公元640年)灭亡的汉族曲氏高昌王国的领地,以高昌(在今吐鲁番县城东南六十余里的哈刺火州)为首府,建立起了高昌回鹘政权.高昌回鹘以哈剌火州和别失八里(又称北庭,在今新疆吉木萨儿境内)为中心,向西发展,至十世纪末期,疆域面积已扩展到东接甘、肃二州,西至葱岭,北界天山,南越戈壁,兼有吐鲁番、塔里木两个盆地,还跨

  • 标签: 高昌王国 亦都护 永昌县 西凉府 吐鲁番盆地 畏兀儿
  • 简介:为做好太仓万丰村半泾河古船的脱盐保护工作,本研究检测了半泾河古船的第6、7隔舱板和第8隔舱龙骨及船板下淤泥样品中主要元素和离子的含量,并用电导率仪测量样品在脱盐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情况.检测结果表明,木材和淤泥中的主要元素含量高于对照样品,且主要以可溶性盐的状态存在;木材腐蚀程度也与其离子含量有关,腐蚀程度愈严重,样品的离子含量也愈大;经过脱盐处理后,脱盐溶液的电导率值降低至较低水平.测试数据将对今后古船脱盐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古船木材 无机盐 离子
  • 简介:赵用贤宅彩绘是江苏明代无地仗彩绘的重要遗物。为对其进行保护,采用XRD、FT-IR、EDS及视频显微镜等检测分析彩绘成分和结构层次,较为成功地解决了旧木材内油溶性成分极易因溶剂作用带出,部分彩绘上人为涂饰石灰、涂料的去除等技术难点。同时采用接近原胶粘剂性能的复合天然材料(脱色明胶和壳聚糖复配物)加固彩绘,并以溶剂型有机硅材料封保护。结果表明,保护处理后不仅有效地延长了加固材料的寿命,同时符合可再处理原则。

  • 标签: 彩绘 颜料 加固 封护
  • 简介:为评价青铜文物缓蚀剂效率及封剂抗腐蚀能力进行了两项电化学实验。一是利用直流腐蚀的极化电阻法对缓蚀效率评价,二是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法对涂层的抗腐蚀效率评价。实验表明,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优于单一缓蚀剂如AMT、BTA,在模拟中性土壤介质的水溶液中各自缓蚀效率分别为88.7%、94.6%,两者组成复合缓蚀剂后其缓蚀效率高达98.8%,这是发挥其缓蚀剂各组分的协同效应的结果。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附着有封时复杂的腐蚀过程。结果表明,石蜡涂层样品的Nyquist谱图出现扩散过程引起的阻抗特征;聚乙烯醇缩丁醛涂层、ParaloidB72涂层、空白样(缓蚀BTA)三种样品Nyquist谱图均是由于涂层微孔引起的阻抗特征,在同一浓度下其抗腐蚀性能排序呈依次递减趋势。

  • 标签: 电化学方法 直流腐蚀 Tafel曲线 交流阻抗
  • 简介:交流阻抗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化学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本工作将交流阻抗技术应用于研究铁质文物封剂的性能。为了更好研究封剂的耐蚀性能,运用交流阻抗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用该技术对铁质文物复合封剂与聚氨脂乳液封剂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证明,复合封剂的性能优于聚氨酯乳液。实验结果提示,交流阻抗法为文物封剂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 标签: 电化学阻抗谱 文物保护 封护剂
  • 简介:<正>1978年冬,在对荥阳县城关乡魏河龙山文化遗址进行调查过程中,偶然在该村发现并征集了一件汉代七陶楼房模型(图一)。这座陶楼造型奇特、气势雄伟、结构复杂,是过去考古报导中罕见的珍贵文物。它的发现,不仅对汉代的建筑水平和规模的认识提

  • 标签: 珍贵文物 荥阳县 龙山 考古 东汉墓葬 画像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