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5月,韶关市曲江区(原曲江县)会展中心基建工地发现部分先秦时期墓葬。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韶关市曲江区博物馆遂组织考古人员于同年5~6月间对已发现的墓葬进行了清理。在会展中心建设工程所涉及的约9000平方米范围内,共清理墓葬46座。现将本次发掘的资料简报如下:

  • 标签: 发掘简报 韶关市 广东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 墓地 会展中心
  • 简介:2013年,对安徽铜陵师姑遗址近旁的夏家和神两个遗址进行发掘,发现西周至春秋时期炼炉、房址、大型红烧土建筑遗迹、灰坑等,出土陶器、印纹硬陶器、原始瓷器、玉器、石器、铜器以及炉渣、炉壁等冶铜遗物。其中西周早期炼炉保存有炉基、炉壁,并发现配套设施,是国内性质明确的同类发现中年代最早、发现最全面的一例。这些发现为我们探讨皖南地区周代的铜料生产技术、流通方向以及冶铜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都提供了重要资料。大型红烧土建筑遗迹的发现也为我们认识该地区广泛分布的形遗址的居址模式提供了线索。

  • 标签: 安徽铜陵 夏家墩 神墩 周代 冶炼遗址
  • 简介:古堡位于皮山县杜瓦山区,选址于一船形台地之上,台地两侧及前后端均为悬崖。古堡北墙筑于台地中部,东、西、南依相对高度100余米的悬崖天险不筑墙,南端只有一条登上台地的小道。北墙中部开口,左右各筑一哨屋,墙北26m处有一道护城壕。

  • 标签: 古堡 皮山县 文物考古 钱币
  • 简介:阿克烽火台位于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子镇东南5公里兵团二师二十七团十连处,是一处集交通、通信为一体的唐代烽燧遗址。该烽火台呈网形土包状,底部直径65m,残高8m,顶部稍平呈长方形,长14m,宽12m,该烽火台为土坯砌筑,采用满顺砌法,土坯规格为:40×20×10cm。1996年,阿克烽火台被列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烽火台 文物保护单位 自治县 长方形 兵团 烽燧
  • 简介:通过对湖北黄梅陆遗址出土遗物的再次分析,可以看出,陆遗址受薛家岗文化的影响较大,但并不属于薛家岗文化,它具有许多自身特色.陆遗存四个年代组的划分是客观的,正确的.

  • 标签: 黄梅 陆墩遗存 年代划分
  • 简介:1995年,在三星堆遗址西南约60公里成都市郊的新津县宝遗址找到了早于三星堆古城的宝龙马古城,据1996年发掘材料的碳测数据为距今4500年左右。以此为突破口,证实了60年代调查发现的郫县三道堰遗址的古城、温江县鱼凫村遗址的鱼凫城,80年代调查发现的都江堰市芒城村遗址的芒城,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城址 古城 发掘 年代 西南
  • 简介:蚌埠双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是迄今为止年代较早、数量最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考古资料。它的表现形式、刻画方法以及符号的组合形式对研究我国汉文字以及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蚌埠双墩遗址 刻画符号 文字起源
  • 简介:2007年8月,大邑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在晋原镇红光小区环宇热缩材料厂基建工地检查时,发现围墙左角有一个土墩。土墩周围有一些残陶片。8月底,基建工地负责人李老师给文管所打电话说,他们准备对土墩取土平整场地,希望派人来查看土墩文化遗存。

  • 标签: 大邑县 发掘 墓群 工作人员 文化遗存
  • 简介:江西德安县陈家遗址发掘简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安县博物馆因京九铁路共青城站建设需要,经报请主管部门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德安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于1993年9月至1994年1月,对位于米粮铺东西两公里之陈家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清理(...

  • 标签: 陈家墩遗址 德安县 复原器 风化砂岩 木觇标 陶器
  • 简介:GCMS(色谱质谱联用法)可用来鉴别陶器上的残留有机物,通过某些特定的生物特征测定样品。J.Eerkens的实验样品来源于美国内华达州西大盆地区26Ny938号遗址表面采集到的残损陶罐(编号JEC294)。陶罐散发出微弱的松香味道,所以他试图分析该陶罐中的残留有机物。由陶罐上切下1cm2的陶片,两面各磨去12mm,磨成粉末后加入氯仿与甲醇。充分混匀后经过离心与超声波降解,用HCl酸化为脂肪酸甲酯。GCMS法测此混合物得到谱图。分析谱图认为样品内包含饱和与不饱和的二羧基脂肪酸,还有不少的萜类化合物,包括倍半与二倍萜类化合物。根据倍半类与二倍萜类的存在,认为该器

  • 标签: GC-MS 色-质联用法 陶器 松香 矮松 生物特征
  • 简介:<正>湖北省随州擂鼓一号墓和二号基出土的文物(?)次大规模在香港中国文物馆展出,吸引了许多观众。这次展品最惹人注目的是二号墓的大型编钟全套三十六件,最大的钟高达一米,重七十六公斤,一号墓编钟的公开展出,算是首次。前世日子在该馆举办的讨论会中,刘彬微先生报告二号墓出土的情况,全墓出土物品有

  • 标签: 中国文物 随州 湖北省 出土 大规模 讨论会
  • 简介:2002年9~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北枣阳九连之"一号"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两座(M1、M2)及其祔葬车马坑(CHMK1、CHMK2)。各遗存单位保存基本完好,尤其是M2未被盗扰,出土了数量多、种类全、保存完好的大量随葬器物。资料表明,该墓为战国中期大型楚墓,墓主人是M1墓主的夫人,身份为楚国上大夫级别的高级贵族。该墓的发掘与整理为楚墓葬制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枣阳 九连墩M2 楚墓 战国 高级贵族
  • 简介:湖北枣阳九连M1、M2祔葬车马坑(CHMK1、CHMK2),是东周时期楚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车马坑之一。车马坑与主墓呈东西分布,主墓墓主头东足西,车乘是衡西舆东。2号车马坑陪葬8乘车,16匹马。车乘为南北横向并列式一排摆放,马匹侧卧于辀的两侧,一侧的马一律顺向。从结构上看,车乘可分为格軨舆、格軨棚架舆、格栏舆三种,其中8号车为无輈车,车型为格軨棚架舆。车乘的摆放方式应与当时车马出行的阵列有关。这些车马的发现,对我们研究古代车乘的结构、制造工艺、阵列的摆放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九连墩 东周时期 楚国 车马坑 车乘 车马阵列
  • 简介:对三里出土齐小刀币铸行年代的讨论王恩田一、问题的提出齐国刀币分为大小两类。大刀币如“齐之法化”等,通长18-19厘米左右。重40-61克不等。小刀币面铸“明”字,背铸“齐化”,“齐化共金”,“平易冶宋”等不同铭文,长11─14厘米左右、重11.7─13.5克不等。这些小刀币一般都认为是燕乐毅伐齐时在齐国铸行的。由于以往出土的齐刀币大都出于窖藏,地层关系不清楚,而且没有其他任何共存遗物。即使有盛钱币的陶罐也大都丢失,给讨论刀币铸行年代带来一定困难。六十年代中期,江苏涟水三里的一座墓葬内出土了一批小刀币,共重五斤,总数在300个左右。墓内还出土有铜器、陶器、玉器等其他遗物①。一次发现这么多的小刀币,而且有众多的遗物共存,在齐刀币发现史上还属首次。对于讨论小刀币的铸行年代,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墓内还“出土”有五铢钱,故发掘简报将该墓年代订为“西汉”,而且说:“墓内出土有大量的未经锉磨和使用的小刀币,从地理上看这里战国时属楚,不是使用刀币的地方,因此我们怀疑它是西汉时齐国的自铸币”。西汉初年币制混乱的确是事实。考古发现证明汉初或曾有过沿用六国货币的现象。如山东曲阜董大城一次出土楚蚁鼻钱近16000枚②

  • 标签: 五铢钱 蚁鼻钱 齐之法化 战国墓 三里 发掘简报
  • 简介:2013年6月,考古工作者对重庆市江津区烟岗砖室墓实施了抢救性发掘.该墓规模较大、形制独特,出土的画像石棺在渝西长江沿岸属首次发现,为川渝地区的汉代墓葬及画像石棺研究提供了最新参考资料.

  • 标签: 重庆市江津区 烟墩岗 砖室墓 画像石棺 东汉晚期
  • 简介:象思维的发展是文字萌发的内在动力,文字的起源始于文的出现,经衍象孳形的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双刻画符号是七千多年前先民取象比类,刻画成文的珍贵记录。双刻画符号未必记录语言,尚处于文的阶段,而不是字的阶段,其中蕴藏着汉字和易道思想共同的基因——象。由文到字的衍象孳形过程中,指事与象形皆遵从书的共法——象,指事象大类,象形象小类,指事先于象形,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观物取象,即象思维下类的认知,我们称为原象认知。是一种道性认知,中华道性文化即萌蘖于此。

  • 标签: 双墩刻画符号 中国文字起源内在机制 衍象孳彤
  • 简介:根据湖北九连楚墓M1∶728木弩漆画所绘内容,结合历史文献进行考释,可将木弩漆画分别定名为《后宫娱乐图》和《国子习业图》。前者以"连环画"的形式再现了后宫生活和娱乐的场景,后者以"通景画"的形式再现了贵族子弟学习驭车、弋射以及礼仪的场景,为我们研究先秦时期上层贵族生活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标签: 九连墩楚墓 M1 木弩漆画 贵族生活
  • 简介:本文通过对张家口地区的长城烽燧燃放点遗迹的实地调查,考证了明代烽燧"火池"、"烟皂"的存在及分布情况,结合古代烽燧制度、烽燧建筑形制、燃烽设施以及联的组成形式等方面的文献记载,对所谓的长城"五连""、七连"和"一烽五燧"是一种"独特的烽燧建筑制式"的观点提出质疑。

  • 标签: 张家口长城 烽燧制度 燃烽设施 联墩
  • 简介:古城奇台在历史上地处轮台路、碎叶路、回鹘路、金山路和西州路等五条古道的交汇处,古有“五路要冲”之说,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东汉王朝曾经在奇台境内修筑过疏勒城(该城在奇台县半截沟镇麻沟梁村,原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金满城遥相呼应,共同防御北匈奴;唐王朝曾经在设北庭都护府的同年,即在奇台设轮台县,即今天的唐朝古城(该城在奇台镇北部,1962年即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奇台县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 大历元宝 乾元重宝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