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奉为中华文明象征的,无疑是龙和;贯串中华历史主体的,无疑是龙文化和文化.然而,人们对龙的关注和颂扬远甚于.与龙齐光竞辉的一段历史,还须上溯到先秦.春秋战国时代,楚为南方之尊,晋为北方之雄;晋人喜好龙蛇,楚人则对尊崇有加.在空灵奇秀的楚文化中,以其惊采绝艳的外形、轻灵活泼的体态、雄健昂扬的气势和丰富神秘的意蕴而成为楚文化的象征.

  • 标签: 楚文化 陶器 鸟纹 新石器时代 考古工作 文化遗存
  • 简介:本文介绍了黄河小浪底库区10年的考古工作,系统总结了小浪底考古的收获。对班村遗址、寨根遗址、妯娌遗址、八里胡同古栈道、盐东建筑遗址的考古发现进行了重点记述。同时,结合文献资料提出了汉函谷关范围和结构的新观点,是此方面学术研究的新突破。

  • 标签: 小浪底库区 考古工作 建筑遗址 汉函谷关 八里胡同古栈道
  • 简介:1999年以来.《中国文物报》连续刊登的数篇关于灰用途和性质的探讨文章,不能不说是对中国考古学最常见的遗迹现象进行的反思。

  • 标签: 灰坑 中国 考古学 文化遗迹 文物考古
  • 简介:作为考古发掘中常见的遗迹现象,是直接透视古代社会生活的较好材料。本文通过对海岱龙山文化灰的研究,来探讨龙山文化礼器以及龙山文化居民的饮食方式情况,并对龙山文化礼器的性质以及礼器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海岱龙山文化灰等个案的研究的深入有赖于考古发掘方法的改进及发掘思想的深化,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海岱地区龙山文化整体研究的深入。

  • 标签: 海岱龙山文化 灰坑 礼器 饮食方式
  • 简介:2002年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秭归泄滩小么姑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一座六朝时期大型石室券顶墓(M1).该墓位于长江北岸山坡上,海拨高90米,开口于T1表土层下,打破第2、3层(分别为六朝和商代文化层)和基岩,开口距地表深35~650厘米.墓平面呈"凸"字形,整体宽12.8、进深12米以上,占地面积150多平方米.由墓室、甬道、墓道组成,墓道前有牌墙、台阶等,均用加工规整的大型条石(一般宽25、厚20~25厘米,长度不一)砌成,牌墙上盖有大型石瓦和石瓦当,墓道前面两侧各有一尊石人和石羊,雕工栩栩如生,石人头部残,高73厘米(图一),石羊高63、长72厘米(图二).

  • 标签: 文物考古 发掘 遗址 六朝时期 发现 研究所
  • 简介:<正>1974年秋,在郑州商城西城墙北段外侧约300米处的杜岭张砦南街地下土坑内,出土了两件商代大铜鼎和一件铜鬲(以下简称“张砦铜器”)。这些青铜器究竟是墓内的随葬品还是窖藏品的问题,当时未能搞清楚。1982年夏,在郑州商城东南城角的外侧约54米处,即郑州市向阳回族食品厂地下,发现了一个埋置有13件商代青铜器的窖藏(以下简称“城东铜器”),这是目前在郑州商城附近出土数量较多、器形较大的另一批商代青铜器。从上述两座土坑的形制、深度和青铜器在坑底的放置方法,以及出土青铜器的品种来看,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张砦铜器也应该是属于当时的窖藏遗迹。至于这两个窖藏青铜器的形成问题,我们初步认为可能与商代某种祭祀活动有关。现就这个问题,我愿意谈一些看法,不当或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 标签: 青铜器窖藏 商代青铜器 郑州商城 形制 二里岗期 祭祀活动
  • 简介:<正>1986年夏,在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内发掘出土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两个内共出土人立像、头像、跪坐人像、面具、兽面、罍尊等铜器,戈、璋、凿、瑷等玉石器,以及象牙等文物七、八百件。这两个祭祀的发现,使人们对商代蜀文化的面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出土众多的青铜面具,引起了一些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许多同志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不少同志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见解。笔者将青铜面具出土情况、型式划分、使用方式、宗教寓意提出一些初步看法,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旨在抛砖引玉。

  • 标签: 青铜面具 祭祀坑 广汉三星堆 跪坐人像 土青 青铜立人像
  • 简介:全南渡田古窑址,早在五十年代初省文物部门就有所发现。并有实物在江西省博物馆陈列、收藏。去年,经赣州地区文物科派员勘察,认为该窑址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据此,在文物普查中,我们对此窑址进行了重点调查。现将情况简述如下:渡田位于全南城东约三百五十米处(即今南全南造纸厂所在地),属丘陵山岗,座北朝南,地势北高南低,北距全龙公路干线,南临桃江流域。渡田,顾名思义为渡工者耕。相传从前这里有一处较大的渡口,水陆交通颇为发达。故为发展瓷业提供了运输的有利条件。

  • 标签: 古窑址 田坑 江西省博物馆 文物普查 全南 鼓腹
  • 简介:1986年三星堆二号出土一件铜鸡(如图,报告编号为K2③:107),体长11.7厘米,通高14.2厘米;造型与现在常见的红公鸡没有多大区别,令人一望而知。铜鸡站立在2.5厘米见方的方座(已残断)上,推想下边应当有长杆或其它构件来支承,使之高高在上。

  • 标签: 三星堆 公鸡 1986年 出土
  • 简介:举世注目的洛阳周王城车马博物馆于10月1日对外开展。周王城车马博物馆是今年8月由洛阳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它是在东周车马原址上修建的一座以文物原址保护展示为主的现代化博物馆。其结构为下沉式,主要建筑位于地下,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分两个展区。

  • 标签: 洛阳市 周王城车马坑博物馆 展览活动 对外开放
  • 简介:太原市南郊区金胜村春秋晋卿赵氏大墓及车马的发掘报告业已完稿。作为分工撰述其中车马部分的笔者,有机会比较深入地探讨古代车制的一系列研究课题。由于发掘报告体例所限,一些问题未能充分展开讨论,因而再为此文,作为补充。关于古代车马制度,目前的研究状况并不理想。现代学者的研究文献篇目有限而且

  • 标签: 车马坑 发掘报告 金胜 考工记车制图解 车舆 《考工记》
  • 简介:<正>四、三星堆器物性质的问题三星堆两个器物从一发现起,就被称之为祭祀,以后发表的两个简报以及一些论文还就祭祀的方式、祭祀的对象作了推论。三星堆器物为祭祀之说于是就几乎成为定论,为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可。不过,三星堆器物为祭祀之说,由于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因素,因而一开始就有学者提出了异议,有的研究者更对三星堆器物的性质提出了新的解释,如墓葬陪葬说,亡国宝器掩埋说、失灵神物掩埋说、火葬墓说

  • 标签: 器物坑 三星堆 祭祀坑 火葬墓 墓葬 文物
  • 简介:一、三星堆祭祀向鱼凫靠拢1986年三星堆祭祀器物出土时,我有幸参加了年底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会上放映了两器物出土的录象。当黄金杖的特写镜头显示出杖上镌刻的带冠人头象和一对鸟、一对鱼时,鱼鸟掠过的印象,使我一闪念想到了鱼凫氏。这种感觉并非我一个人所有,大家会后小议,都有这种意想,只不过出自慎重,谁也没有提出内器物属于鱼凫氏的主张。

  • 标签: 三星堆祭祀坑 学术讨论会 鱼凫氏 文字资料 考古学
  • 简介:<正>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的再次发掘,又一次轰动了中外学术界,引起了国内史学界、考古界许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上村岭虢国墓地是目前我国两周之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贵族墓地,无论是墓葬的数量及其形制,还是车马的数量及其形制、规模,都是其它地方所无法比拟的。近几年来,笔者有幸参加了上村岭虢国墓地的发掘工作,特别是参加了车马的清理工作。本文拟根据五十年代以来的发掘资

  • 标签: 车马坑 五十年代 发掘 三门峡 虢国 形制
  • 简介:<正>1978年5月至1979年5月,我们在固始县侯古堆发掘了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古墓和它的陪葬。主墓为“甲”字形,东西长12米、南北宽10.5、深17米。主墓上边为高7米的封土(当地群众俗称侯古堆)。墓坑内均为积沙积石,并掺少量青膏泥。斜坡墓道筑于墓坑东端,内填花土。墓坑下部置单棺双椁,棺内有墓主骨架一具,头东足西,经鉴定为成年女性,其年龄在三十岁左右。椁内除随葬部分铜器、陶器和玉器外,还有

  • 标签: 陪葬坑 春秋战国时期 成年女性 底座 固始县 清明上河图
  • 简介:三星堆遗址二号出土青铜立人像试释黄家祥1986年7、8月在四川厂汉三星堆遗址先后发现两个土坑,一号与二号相距约30米。一号出土玉石礼器较多,同时也出土有青铜器;二号是以出土大型青铜器为主,同时出有象牙、玉石器等遗物。两内所出金、铜、玉、石...

  • 标签: 青铜立人像 三星堆遗址 甲骨文 《说文》 社会地位 广汉三星堆
  • 简介:丹江口水库区域古代城址的沿革和地望考述晏昌贵丹江口水库区域包括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十堰市、郧县、郧西县,河南省浙川县和陕西省白河县共六县市。1995年8月下旬和9月上旬,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受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委托,对丹江口水库区域内的古代城址进行了初...

  • 标签: 丹江口水库 武当 《水经注》 显庆四年 地理志 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