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华夏摩尼教向据《老子化胡经》之“化摩尼”说而依托道教。时至明代,福建民间明教徒还在继续将此说俚俗化,称老子寄形苏邻国禁苑石榴,王后食之受孕而诞摩尼。然本文所解读的霞浦钞本一篇汉文诗偈《下生赞》,却只言摩尼佛寄形石榴,不言老子所化;其所在科册则一反唐宋摩尼教攀附老子、依托道教之传统,不仅未提老子化摩尼,而且宁愿把古代印度教、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等的教主奉为主神,亦不延请老子入座,全科册未见太上老君身影,由是益证该科册不可能出自唐宋摩尼教徒之手。本文以宗教学的常识,解释科册包含夷教资料的原因,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证科册乃明末清初霞浦当地意在创立新宗的民间法师所造。

  • 标签: 霞浦钞本 《老子化胡经》 摩尼光佛 何乔远 苏邻国
  • 简介:晚唐五代以后,书籍的复制、传播进入雕版印刷时代,南宋时期公私藏书卷帙的迅速上升,特别能够体现背后发达印刷业的支撑。然而杨万里之言尤袤、王应麟之言晁公武、周密之言陈振孙,皆称“钞书”、“传録”,可见抄録在当时依然是图书复制的重要手段,而雕版印刷则扩大了可供传録的底本来源。理宗时期的《直斋书録解题》呈现出抄本与印本交错杂糅的情形,印本或据数稿校雠锓板,抄本或据印本传録摘编,因而不宜概以印本泛指宋元书目着録书籍的性质,仍需就具体书籍的编纂、结集、流传情况作具体分析;而以《郡斋读书志》《中兴馆阁书目》《直斋书録解题》,乃至《宋史艺文志》等目所著録的总卷数作为宋代印刷史研究的参考依据,同样是不妥当的。

  • 标签: 抄本 印本 陈振孙 直斋书録解题
  • 简介: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因“伪学”之禁。曾于庆元五年(1199年)初,由古田杉洋经宁德石堂和闽坑岭龟山寺,进入长溪县境访友避难。在时为长溪县治的今霞浦县境停留近半年。

  • 标签: 遗迹 理学家 南宋 朱熹
  • 简介:本文就近几年摩尼教学界的热门话题,即霞浦明教遗迹田野调查所发现的北宋林瞪明教信仰及相关科仪文检,针对学界的一些观点,申论个人看法。文章认为北宋明教依托道教,盖被统治者目为道门之一宗,而林瞪生前严格修持明教,死後显灵,统治者自以道门神号封之,而乡民则目为道教神仙、地方大神膜拜之,并非把林瞪奉为明教之神。论者把林瞪当为明教之神,当为明教教主,并因此演绎林瞪在中国摩尼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其实系对相关文献的误读。

  • 标签: 霞浦 林瞪 明教 科仪抄本 《乐山堂神记》
  • 简介:在中古三夷教研究中,無疑以祆教研究難度爲最高。該教比景教、摩尼教古老得多,單就其教主的生活年代、《阿維斯陀經》之形成便已莫衷一是,國際多少學者畢生窮經皓首而難得定論。而於國人來説,該教不像其他兩個夷教,即摩尼教、景教那樣,有若干漢文原典留存於世,得以憑藉自家之國學優勢,從解讀其漢文經典入手,追溯其教之原來面目,比較其入華前後之變異。

  • 标签: 霞浦 蘇魯支 瑣羅亞斯德教 生活年代 斯陀 比景
  • 简介:<正>一、石介钞本之著录及发现同治九年(1870)秋,时任陕西同州丰登书院、潼关关西书院山长的谢章铤因需进京参加辛未科(同治十年,1871)会试,遂辞两书院讲席。连日同诸生故旧诗酒话别,其时同人多有唱和之作,章铤在同州书院的门生石介特地将此前与章铤的往来通信联成长卷,邀章铤作跋,后者欣然命笔,遂成《为石生廉夫手札长卷题后》①一文。章铤入京后,石介又请谢质卿为长卷作序,并邀宫尔铎题诗。②此事在当时传为佳话,但这并不是石介唯一一次

  • 标签: 钞本 谢章 赌棋山庄词话 赌棋山庄文集 词学 鸥鸟忘机
  • 简介:《旧唐书》传世各本之中,嗣雅堂钞本是一部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的早期文本。该本大致抄成於明代中后期,所据底本则源出南宋绍兴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较之明清两代通行刊本,钞本更为忠实地保存了《旧唐书》的原始文本面貌,可与唐宋时期诸多同源文献记载相印证,从而为《旧唐书》的校理提供新的版本依据。

  • 标签: 《旧唐书》 嗣雅堂钞本 文献价值
  • 简介:上海图书馆藏明钞本《弁州山人续稿》,为私人收藏,历来未见于藏书目录。通过与刻本系统的比对,我们发现此钞本在辑佚与校勘上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明钞本 弇州山人续稿 辑佚 校勘
  • 简介:郑和下西洋是明初盛事,这一盛事在有明一代广为流传。对此,学者们经常引用的是钱曾所云的一段话:“盖三宝下西洋,委巷流传甚广,内府之剧戏,看场之评话,子虚亡是,皆俗语流为丹青耳”。从这段话里我们知道,在明朝内府上演的戏剧中,有以郑和下西洋为题材的,它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除了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这部著名的小说以外,还可能有明代剧本传世。可惜的是,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明初 钞本 明朝 学者 明代
  • 简介:本文考察了近年福建霞浦所发现的若干民间宗教文书中有关“苏鲁(路)支”的信息,尤其是有关其传教历程、教义核心的一些关键词,以证霞浦抄本中的祆教内容绝非凭空杜撰,而是有所本的。虽然迄今未见汉译祆教经典面世,但中古粟特地区却不乏该教经典流行之痕迹。祆教主要由粟特人传播而来,熟知本教教义历史的祭司们一定会带来本教诸多信息。经过历代口耳相传,其中若干信息成为宋代明教创制五佛崇拜的重要依据,後又被霞浦抄本的制作者所采撷。以上所考足证今次霞浦发现的抄本,包含了诸多早已失传的外来宗教遗迹,如摩尼教明教、祆教、唐代景教、元代天主教等,表明处於高位的中华文明可以融化各种外来文明。

  • 标签: 霞浦抄本 苏鲁支 祆教 粟特
  • 简介:近年福建霞浦所发见的民间科仪抄本,包括一些汉字对音诗偈,殆可从摩尼教中古波斯语和帕提亚语文献中找到对应词语,故简称其为夷偈。本文考察个中题为《四寂赞》的两个文本。其文本照片一个已在数年前刊布,日本学者从纯语言学的角度,认定其音译自帕提亚语摩尼教诗偈,并加解读英译。本文则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认为霞浦抄本的夷偈并非严格意义的音译作品,而当源於唐代来华摩尼僧的口授,历经多代口口相传後,始被不谙夷语者形诸近音汉字。文章就《四寂赞》两个文本进行参校、释读,印证这一总体看法;更从华夏摩尼教传播史的角度,藉助这一新资料,就“四寂”一词内涵的演变,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申论。

  • 标签: 霞浦 摩尼教 四寂 清净光明 大力智慧
  • 简介:日本静嘉堂所藏《旧五代史》钞本如陆心源题跋所言是邵晋涵对《旧五代史》辑佚和校勘时的工作本。只是并不是象所期待的邵晋涵辑佚的底稿,而是与影库本所本之翰林院钞本同出一源的过录本。静嘉堂本中校改文字数量多而复杂,呈现多层次的改动目的。静嘉堂本的校改与《旧五代史考异》与殿本的校改有关联,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旧五代史 清辑本 邵晋涵
  • 简介:“谢翱当是长溪(霞浦)人”。1981年,笔者以此为题作争鸣文章,蒙黄寿祺教授多次审阅,并嘱“你稿件要写清清楚楚,要耐心细细修改,不要急于求发表,实至自然名归!”不料,一搁就是三十多年。这期间,《辞海》“谢翱”条又存其第四版(1989年)、第五版(1999年)、第六舨(2009年).均把谢翱说成“福安人”。

  • 标签: 《辞海》 谢翱 霞浦 辨正 2009年 黄寿祺
  • 简介:上海图书馆藏清钞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四库馆臣私钞本的传钞本,约在乾隆四十三年至四十六年之间钞成。钞成後曾入藏礼亲王府,其後又经叶名澧、许博明等人收藏,最终辗转入藏上海图书馆。清钞本成书时间虽早於文渊阁本,部分保留了《永乐大典》中《要录》的原貌,但是除钞成较早的几卷,绝大部分涉及清人避忌和辽金人名之处都遭到了篡改和改译。同时,清钞本文字错讹甚多,严重的脱漏、错简现象亦时有发生,甚至还窜入了来历不明的文字。因此清钞本并不适合当做整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底本,而只可当做参校本或对校本。

  • 标签: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上海图书馆 清钞本 版本
  • 简介:学者讨论经学,自然离不开唐人注疏。今天我们研读经疏,大多采用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俗称阮刻本。根据长泽规矩也的考察,阮刻本所据底本,多为所谓“正德十行本”。十行本系经、注、疏并附《释文》合刻本,原为南宋末年建阳书坊所创,因每半页十行而得名。“正德十行本”多为元代刊刻,经过明代正德年间修补而成。

  • 标签: 《礼记正义》 《十三经注疏》 钞本 校勘 北宋 《释文》
  • 简介:一、引言2008年10月以来,福建霞浦县柏洋乡上万村周围发现了大量摩尼教文献、文物与古遗迹,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泽副所长、黄夏年研究员、陈进国博士和郑筱筠研究员等专家的系统调查研究,确认为古代摩尼教遗物。

  • 标签: 摩尼教 霞浦县 敦煌吐鲁番 文献 福建 世界宗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