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欲借法国前不久刚迎来新一任总统之际,回顾上一任总统弗索瓦·奥德在职期间德法的双边政治经贸关系。首先,本文对德法关系进行了历史回顾,表明德法合作在欧洲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本文重点分析了奥德执政期间德法两国在经济(欧债危机)和外交安全(马里维和、难民危机及巴黎恐怖袭击)这两方面所进行的协商与妥协、博弈与较量,并进一步剖析从欧债危机中走出来并愈发强大的德国因何能够成为人们口中的"欧洲霸权国"。最后得出结论——德法权力结构虽然在这一时期得以改变,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但德法搭档仍将是欧洲范围内不可替代的组合。需要注意的是德法合作的领域不该局限在经济范围内,合作的风格也应更具包容性。

  • 标签: 德法关系 奥朗德 经济财政政策 外交安全政策
  • 简介:锡璜(1664—1723),字滋衡,原籍四川新繁,寓居扬州,为著名学者、遗民诗人密次子,著有《掣鲸堂诗集》《贯道堂文集》。锡璜自称'少负倔强,不能屈意当世'(1),平生以布衣自处。其诗气雄声宏,李调元称'蜀中诗当以滋衡锡璜为大宗,其诗如百战健儿,三鼓不竭',时有'少陵风格'。(2)尤擅追摹古乐府,李果称:'滋衡寝

  • 标签: 清初诗人 诗人费锡璜 费锡璜简谱
  • 简介:吐鲁番文书中保存了较多的道经残片,基本都是抄写於唐代西州时期。通过对德国及旅顺博物馆所藏的数件重要道经进行考论,证实了唐代西州道经三洞经典存续完整,又据旅顺博物馆藏LM20—1460—37—14《太玄真一本际经》残片的卷题,认定其为五卷本系统,并进一步推论至迟到唐太宗贞观末年,唐代西州已有道教传播与道经传抄。此外,根据目前整个吐鲁番出土道经的状况,比较了敦煌道经、吐鲁番道经及《南竺观记》所载经目的差异,对唐代西州道经的流布情况与“开元道藏”的关系再作检讨。

  • 标签: 吐鲁番道经 道教 西州道经 开元道藏
  • 简介:2016年3月26日,我跟南通市东剑服饰公司随旅行社泰州一日游,思索良久,感慨不已。清明日,去南通书城翻“柳敬亭”条目,随记。我认为对待历史文化必须认真,要下功夫做点实事,这样才不致失传误传。

  • 标签: 南通市 柳敬亭 服饰公司 历史文化 一日游 旅行社
  • 简介: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使已运至南京保存的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免遭战火,躲避日军掠夺,南京国民政府紧急命令存放在南京朝天宫的故宫珍贵文物尽快装箱,并决定分三路离宁西移。本组史料即为故宫文物西迁过程中故宫博物院理事会部分会议记录,对研究故宫文物迁移有所裨益。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文物西迁 理事会 记录
  • 简介:在蒙古族《格尔》史诗中,格尔从牧童到可汗、圣主的成长阶段分别体现了三种功能——生产、征战和宗教。功能的转换通过具有过渡仪式性质的“重生”来实现,这种功能的转换方式具有明显的蒙古族特色。它与蒙古族英雄史诗传统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密不可分。北京木刻版《格尔》的加工、改编和再创造受到了三功能意识的影响,这种影响很有可能是经由藏传佛教以及印度史诗和民间故事在蒙古族地区的流传而逐渐渗透的。

  • 标签: “三功能” 蒙古族史诗 《格斯尔》 功能转换
  • 简介:本文根据新批评张力论及叙事学的视角相关理论对哈代的第一部诗集《威塞克诗集》中的诗歌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张力及视角张力的来源、概念和意义,探讨了这部诗集中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切换,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切换构成的张力,赋予了诗歌无限的生命力和深刻的思想性。

  • 标签: 《威塞克斯诗集》 视角 张力
  • 简介:在网络政治生态中,政务微博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由于传统执政理念和传统媒体的影响以及对网络问政的不适应,暴露了一系列的弊端和问题,引发公共舆论,危及政府公信力。本文通过探析深层次的原因,为避免政务微博陷入“塔西佗陷阱”。从而正视挑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重塑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

  • 标签: 政务微博 塔西佗陷阱 政府公信力 民意
  • 简介:1946年,我出生在昌都地区洛宗(今洛隆县城关),属狗,今年71岁了。现在想起来我家可能是城镇上的平民家庭,家里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反正我上学的时候可以说是大字不识一个,也没有什么上学的概念。那时候(1960年)西藏自治区还没有成立,我们那个地方之前叫洛宗解放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简称“筹委会”,是他们安排我到内地去学习的。

  • 标签: 筹备委员会 老人 人生 风雨 西藏自治区 昌都地区
  • 简介:北京木刻版《格尔》严格意义上的完整汉译本只有两种,即1960年出版的桑杰扎布翻译的《格尔传》与2016年出版的陈岗龙、哈达奇刚等翻译的《十方圣主格尔可汗传》。本文结合北京木刻版《格尔》蒙古文原文,比较分析新旧两种汉译本,探究二者的体例、语言修辞特点,从而评述其得失及学术价值。

  • 标签: 史诗传统 《格斯尔》 木刻版 汉译本 比较研究
  • 简介:我是1959年由原金积县委调中滩公社任党委副书记的,故对西河打坝和改建泰民渠口之事,从研究到实施都参与了。中滩公社的泰民渠原渠口直入于西河上段(今化肥厂鱼池上边),而西河口又入于黄河王老滩处(现黄河大桥西边)。因此,如遇黄河水位下降时,西河的水位也必然随之大量下降,而泰民渠的水位则下降更低,甚至枯竭。

  • 标签: 西河 改建 党委副书记 1959年 化肥厂 黄河
  • 简介:蒙古文《格尔》有木刻本和多种手抄本传世。由于背景信息的缺乏和传播形态的复杂性,《格尔》各版本的文本性质,形成、演变过程及其相互的关系都是颇具争议的论题。本文通过对蒙古文《格尔》中《格尔镇压黑纹虎之部》的三种异文进行文本比较,探讨了它们的文本性质,以及它们从口头文本演变为书面化与经典化文本的过程。

  • 标签: 《格斯尔》 《格斯尔镇压黑纹虎之部》 口头性 书面化 异文
  • 简介:位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切特贝蒂图书馆收藏有两部满文玉册文献,一部拟题为《顺治五年世祖章皇帝追封六世祖文》,另一部拟题为《高宗纯皇帝上尊谥册文》,两部均未见藏于国内。两部玉册的照片虽未完整公布,但通过对已公布的满文玉版内容转写和翻译,可从《清实录》等文献中辑得完整的汉文内容。

  • 标签: 切斯特贝蒂图书馆 中国文献 满文玉册
  • 简介:本文将巴林《格尔》文本中的三大类九个母题与海希西分类中的母题进行对照,发现巴林《格尔》史诗文本与巴林格尔传说产生了深度的互文交织,大量的传说情节被植入到史诗文本当中,重塑共性母题,形成与巴林山水紧密粘连的本土史诗叙事单元,承载着时代的和地域的新内涵,构成个性化的本土表现。这是巴林《格尔》史诗文本对整个蒙古语族《格尔》史诗传统文本进行地方化改造的产物,也是继承的产物,一定意义上延长了该史诗在本区域传承的生命周期。

  • 标签: 《格斯尔》 传说情节 史诗母题 植入
  • 简介:干嘉以降,针对世祖至元中期京兆、安西诸府路沿革过程的释读,历来颇有不同意见。通过梳理宋金时期京兆政区建置,佐以正史、文集和碑刻等史料依据,认为《金史》《元史》分别记録的“京兆府”,含义存在本质不同。前者指京兆府路官署机构总管府所在的府,后者则是京兆路总管府的简称。重新认识《元史·世祖纪》两次京兆改名安西事件的记载,揭示元廷利用安西王府加强掌控帝国西部疆土,以及从中防范和打压其潜在割据离心势力的政治背景,指出首次改名出于褒扬安西王府的历史功绩,由于安西王的不轨行为导致未能实现;再次改名安西,反映了元廷在关中地区恢复中央集权的实质性进展。体现出蒙古游牧文化与中原汉地传统农耕文化之间彼此融合而又相互排斥的复杂互动。《元史·世祖纪》使用“改京兆府为安西府”的说法来描述至元十五年的改名事件,是《元史》行文依循自身体例的结果。金代的总管府,是最重要的路级官署机构,而不是这一路级官署机构驻地所在府的统称。以往认为元代不少路分是由与其同名的金代诸路首府演变而来的观点,值得修正。金元之际路由高层政区向统县政区的转化,直观表现为“亲领之县”的出现,背后则是诸路首府消失所致。传统政区沿革史的复原研究,史料本身的考异校正固然重要,但针对相关政治背景的分析以及史料行文体例的深入发掘,同样具有方法论意义。

  • 标签: 总管府 金元之际 京兆 安西王
  • 简介:邱熠华在《中国藏学》2017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近代以来,由于英国殖民主义势力在喜马拉雅地区的扩张,以及英俄竞争对这一区域产生的压力,引发喜马拉雅地区的政治、经济局势变动,导致西藏地方与尼泊尔的关系呈现出”希望、挑战与挫折并存”的状态。这一时期藏尼间的政治关系因边界争端、贸易纠纷等长期存在,时常表现出冲突与矛盾,而两者间原有的宗教、文化及民间社会的联系仍绵延不断.为双方关系的保持与调整提供了多维的渠道。

  • 标签: 文化交流 近代以来 尼泊尔 1921年 西藏 喜马拉雅地区
  • 简介:普鲁塔克《对传》叙述中展现着较为明显的希腊立场,尤以《菲洛波埃蒙与弗拉米尼努传》为典型。这篇传记主要取材于希腊史家波利比奥的相关著述,但对两位传主形象的塑造表达了更强烈的希腊文化认同和民族立场。普鲁塔克这一有别于波利比奥的叙述倾向,是罗马帝国初期希腊知识分子乡愁意识与民族情怀的真实写照,也呈现出当时希腊知识阶层对希腊文化和罗马统治的认知与心态变化。

  • 标签: 普鲁塔克 《对传·菲洛波埃蒙与弗拉米尼努斯传》 希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