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江格尔》是蒙古卫拉特部的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它像著名的《荷马史诗》一样,是一部歌颂英雄人物的叙事长诗,也是一部口头说唱文学作品。这部史诗以英雄江格尔命名。关于'江格尔'一词的来源,历来解释不一,波斯语释为'世界的征服者';突厥语释为'战胜者''孤儿';藏语释为'江格莱'的变体;蒙古语释为'能者'。

  • 标签: 江格尔 《江格尔》 蒙古族
  • 简介: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只有通过人的主体体验和主体评价才能转化为审美价值。阐述了蒙古史诗作品集中体现出的蒙古早期审美理想,审美评价以感知为尺度的评价和意象为尺度的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符合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

  • 标签: 蒙古族史诗 审美价值 审美评价
  • 简介:蒙古英雄史诗——“陶力”的音乐形态发展简述吕宏久“陶力”,蒙语音译,意为史诗,或谓英雄史诗。是比乌力格尔、好来宝等蒙古民间传统说唱艺术更为古老的曲艺形式。陶力的说唱有其特定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传奇式的英雄与邪恶势力的代表——蟒古斯(恶魔)的斗争并取...

  • 标签: 英雄史诗 蒙古族 音乐形态 蟒古斯 旋律化 格斯尔
  • 简介:神话英雄史诗《江格尔》展示着蒙古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个体生存状态。史诗的既成审美对象是以一种感性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美学观念,这种原初的美学观带有明显的神话思维特征。《江格尔》具有东方审美观的特质。东方审美“同情观”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观”。史诗《江格尔》原始审美表征表现为:萨满思维、生命为美、物我同一等。

  • 标签: 《江格尔》 史诗 审美 原始思维
  • 简介:摘要:蒙古“那达慕”大会是蒙古聚居地一年一度的节日盛典,过去常常被视作欢庆娱乐的象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如今被定义为集祭祀祝福、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商品贸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蒙古除多分布在内蒙古地区以外,还分布于与内蒙古邻近的蒙古国、东北三省、新疆、甘肃等地,甚至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杞麓湖沿岸一带,也有在沿途战争中幸免于难的蒙古人民。本文选取南北跨维度较大,极具典型性的内蒙与云南作为研究对象,是因其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且生活环境、地域习俗、审美模式、思想等都有较大差异。将蒙古“那达慕”大会流程、舞蹈形式、舞蹈内容等做对比,凸显民族团结、民族兴旺的共同体意识,践行以舞育人、以美育人、以思促行、以行践思高尚精神品质,进而最终在联系与交流中发挥蒙古“那达慕”大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 标签: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舞蹈形式 对比
  • 简介:<正>在我们祖国的民族大家庭中,蒙古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称。悠扬的马头琴,火热的安代舞,已经流传了几百年,至今仍然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但是,在蒙古的艺术传统中,除了歌舞以外,是不是还有戏剧呢?人们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内蒙古学术界就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争论。有人认为,蒙古人是马

  • 标签: 蒙古族牧民 内蒙古草原 戏剧传统 蒙古人 五十年代 成吉思汗
  • 简介:蒙古祝词在蒙古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蒙古祝词从场合、对象的角度作了综合性祝词、个别性祝词、人物性祝词、事物性祝词等大体上的分类,并且概述了蒙古祝词的主要特点:形式的固定性、预祝性、即兴性和创造性

  • 标签: 蒙古族 祝词 分类 特点
  • 简介:一、蒙古穆斯林的由来蒙古信仰伊斯兰教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元代。在蒙古军西征南下、平定中原、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大量来自中亚、波斯等地的穆斯林也随之迁移各地,使得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普遍传播,据估计人数约有百万人,尤以中国西北地区居多。当时“回回”在全国都有分布,故有“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

  • 标签: 蒙古族 穆斯林 中国西北地区 述略 伊斯兰教 回回
  • 简介:地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汉族文化可以区分为黄河文化、黑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三秦文化等多种地域文化,而且许多兄弟民族也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别是一些跨行政区划、流布甚广的兄弟民族,事实上存在着风格各具的地域音乐文化特色,只是人们以往不甚重视或缺乏研究而已。以蒙古音乐来说,因地域的不同,各地的蒙古音乐有着明显的个性。《吉林蒙古民歌及其研究》一书,便为我们提供了蒙古地域音乐文化的范例。这部由徐国清、苏赫巴鲁、乌云格日勒编著的《吉林蒙古民歌及其研究》,除全面地展现了流传在吉林的丰富多彩的蒙古民歌外,还对这些民歌进行了概括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此书对蒙古地域性音乐文化的介绍,使我们对蒙古民歌音乐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蒙古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据史载,这个民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额尔古纳河)流域的部落,以“蒙兀室韦”之名初见于《旧唐书》。公元840年回鹘国崩溃,这个部落的大部分人即向东西迁移,逐渐与蒙古高原上的居民融合。此后,经过长时期的辗转迁徒,蒙古流布面越来越大,至今我国的四百八十多万(据19...

  • 标签: 吉林蒙古族 地域文化 序吉林
  • 简介:<正>一《青史演义》是一部是清末蒙古作家尹湛纳希创作的现实主义巨著。作品描绘了从成吉思汗诞生到窝润台即位为止重要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十二、三世纪蒙古民族的历史画面,塑造了民族英雄成吉思汗的光辉形象。《青史演义》虽然取材于历史,但是就作品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客观效果来说,都具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它产生于十九世纪的中叶,当时蒙古民族濒临着危机,为挽救民族的命运,唤醒民族的觉醒,尹湛纳希创作了《青史演义》。

  • 标签: 《青史演义》 成吉思汗 尹湛纳希 蒙古民族 长篇小说 蒙古族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蒙古史诗的教育功能的文化人类学分析。蒙古史诗来源于蒙古人民的日常生活,通过对蒙古史诗了解,可以理解蒙古人民的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在蒙古史诗中代表着蒙古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蒙古史诗可以作为蒙古集体的心理传承渠道。以结构功能的主义的视角来观察蒙古史诗的内容,分析史诗形成的过程中是蒙古人民独特的情感,反映蒙古人民在对抗其他部落和自然的过程中对于本族英雄的赞美和不利因素的排斥,这种独特的情感表现在善恶的二元结构。

  • 标签: 蒙古族英雄史诗 教育功能 人类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