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清末民初,是广东治安最为复杂的时期,也是广东近代警察的草创时期,在广东警察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前人有关广东警察的述论多为当事人的回忆,因年代久远,难免有疏漏错讹之处。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综合时人的回忆及当时报刊的记载,对此时期的广东警察历史作一粗浅的论述。

  • 标签: 清末民初 广东 警察 当事人
  • 简介:1938年10月25日,日本侵略军强占了汉口之后,这些刽子手们就在市内设置了一些特务机构和岗哨,用以残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及无辜的老百姓,并随时设岗布哨,检查和殴打行人,参与迫害中国人民的除日本的宪兵和警备队的兵丁外,还有认贼作父的汉奸特务、宪佐和伪警察.他们是中国人,干的却是为日寇效劳,替敌人来杀害和毒打自己同胞的罪恶勾当.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败类.

  • 标签: 汉口地区 日本侵略军 警察 少年儿童图书馆 特务机关 日本领事馆
  • 简介:在1923—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中.有一支武装力量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那就是广州的警察。然而.在对大革命史的研究中,广州警察似乎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到目前为止,有关大革命时期广州警察的学术论文尚付阙如。学术界对广州警察研究的冷落与广州警察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和作出的贡献是不相称的。本文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领域中研究的空白。

  • 标签: 中国大革命 警察 广州 孙中山 政权 大革命时期
  • 简介: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湖南长沙,1938年4月又迁往昆明办学,称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正式开学。由原三校校长组成常务委员会领导,梅贻琦任常务委员会主席。设文、理、工、法商、师范等5个学院26个系,3000余名学生。拥有教授190余名,不少均是国内第一流的专家学者。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教职员工以孔子“饱受波折,东奔西跑,栖栖惶惶,被困于蔡,绝粮于陈,但对教育事业始终如一”的事迹自勉和共勉,为抗战教育尽心出力。从1938年至1946年间西南联大共毕业学生2522人,吴健雄、杨振宁等均出自于该校。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于1946年解散,三校复员回原址。西南联大在抗战的

  • 标签: 西南联大 西南联合大学 教职员工 中国教育史 抗战教育 梅贻琦
  • 简介: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蔡元培等,试图改革中国的教育管理制度,他们提出并试验了“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改革方案,其原意是欲改官僚化的教育部、教育厅为学术化的大学院、大学区。但是,在官僚制度下,“学术化”的大学院和大学区,也不免陷于“官僚化”的泥淖,结果导致一片混乱,以失败而告终。所谓大学院,是将全国依省份划为若干大学区,按北伐进军的次序,命名为第一中山大学(广东),第二中山大学(湖北),第三中山大学(浙江),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在中央则不设教育部而成立“中华民国大学院”,统管全国的学术和教育行政,在省则撤销省政府教育厅,而由各中山大学院统管全省的学术和教

  • 标签: 大学区制 大学院 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教育 教育行政 蔡元培
  • 简介:经过公开申报、专家通讯评审打分和教育部组织专家实地考察、教育部专家咨询委员会投票等一系列严格的评审程序,四川大学与西藏大学联袂申报的中国藏学研究所入选第二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于去年底和今年初分别在成都、拉萨正式宣告成立。

  • 标签: 四川大学 西藏大学 中国藏学研究所 人文社会科学 科研体制 课题聘任制
  • 简介:到大理喜洲的旅游者,参观的热点集中在集白族民居建筑大成的严家院、董家院和杨品相住宅。进入这些大院须购买门票,而在同一块地皮上,离大院并不遥远名叫大慈寺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华中大学的校址。如今,除了70岁上下的老人,而且是有文化的以外,连本地人都不知道这一段不该遗忘的“人文景观”。

  • 标签: 华中大学遗址 中国 云南 人文景观 历史发展
  • 简介:教育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感召力的救国理论,在这一段历史上,有位因其军事上政治上的丰功伟绩而遮掩了他在教育上大手笔的人,他便是东北“少帅”张学良。张学良与世纪同龄,经历了中国近代几乎所有重大事件: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九·一八事件、西安事变直至之后禁闭55年,而且在他短暂而又辉煌的自由岁月里,张学良以他超人的个人魅力,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审时度势,力主建立东北大学,他执长八年,奠定了东北大学的极度繁荣,九·一八事变后又与东北大学共度沉浮。即使是幽禁半个世纪之后,他闭口不谈其他事,而惟一挂念的只是东北大学─—“我现在只有东北大学了!”依然与东北大学息息相关。1901

  • 标签: 东北大学 张学 综合性大学 “九一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蒋介石
  • 简介:2001年2月和2002年1月,笔者应邀两度赴哈佛大学出席藏学研讨会,通过和与会美国藏学家的接触、交流和对美国藏学研究机构的考察,增加了对长期关注的美国藏学研究的感性认识,对美国藏学重镇哈佛大学的藏学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将其诉诸笔端,以飨同好。

  • 标签: 藏学研究 哈佛大学 美国 考察 机构 感性认识
  • 简介:清初满族大学士马齐邓庆清初曾参加了诸多军政和文化活动,并做出重大贡献的满族大学士马齐,在其仕途生涯中,颇有一些传奇的色彩。一居官勤慎深受帝宠马齐(165-1739)"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米斯翰子"。①清朝统治者在政治生活中,是非常重视满洲旗、恩宠勋...

  • 标签: 康熙帝 大学士 满族 文化建设 雍正帝 富察氏
  • 简介:<正>1930年至1931年,朱家骅任中央大学校长.他任职一年多,却三次辞职,对学校工作,几无建树.惟可称道者,是大礼堂的建设.中央大学大礼堂的建设,其始是张乃燕校长筹款于1930年3月28日动工兴建的,后因经费困难而停工.朱家骅以其在国民党中央的地位和影响,藉召开国民会议的名义,请得拨款,由建筑系卢毓验教

  • 标签: 大礼堂 国民会议 地位和影响 大学校长 国民党 学校工作
  • 简介:<正>1932年,罗家伦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国立中央大学校长,至1941年去职,计达10年之久.这10年,是中央大学危难深重而又有所发展的10年.罗家伦在这一时期主持中央大学做了很多工作.易长风潮罗家伦出任中央大学校长,可说是“受任于动乱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因为此时的中央大学仍漂荡在“易长风潮”的余波之中

  • 标签: 罗家伦 大学校长 国民政府 国民党 治校方略 民族精神
  • 简介:1928年至1932年的四年中,中央大学的校长为张乃燕和朱家骅。张乃燕在1928年5月至1930年10月的任期内,三次辞职;朱家骅在此后一年多的任期内,也是三上辞呈。现年中还有任命而拒不到职的吴稚晖、任鸿隽;任命到职而遭拒被驱的桂崇基、段锡朋。这一场易长风潮使中央大学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一度陷入困境。张乃燕第一次辞职,是在他接任中央大学校长后的次月,即1928年6月24日,以不愿久任繁剧为由,要求调动工作。大学院准备调张乃燕任大学院参事,所遗校长缺,拟请吴稚晖接充。国民政府遂于1928年7月8日议决,任命吴稚晖为中央大学校长。但是吴稚晖却致函大学院,坚辞不就。张乃燕也表示不就参事职。此前,中央大学

  • 标签: 行政院 经费问题 教育经费管理 国民政府 任鸿隽 大学校长
  • 简介:1952年10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从岭南大学调到中山大学任教,直至逝世的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教授,被史学界誉为一代史学宗师,早在国立中山大学时期,便与该校史学界发生密切的学术关系。

  • 标签: 中山大学 陈寅恪 历史学家 院系调整 高等学校 学术关系
  • 简介:郭秉文是20年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1919年,他接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校长职。1920年,他提出在南高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南高校务委员一致赞同,并认为该大学可命名为东南大学(简称东大)。1920年12月16日,“东南大学筹备处”成立,郭秉文任主任。1921年7月13日,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郭秉文兼任东大校长。8月24日至26日,东大预科和南高本科同时招生。1922年12月26日,南高正式并入东大,仍由郭秉文任校长。在以后的几年里,郭秉文惨淡经营,倾全力要把东大办成崛起东方的现代综合大学。广延名师集俊杰以育英才郭秉文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延揽国内外著名学者

  • 标签: 郭秉文 校董会 图书馆 东南大学 体育馆 科学馆
  • 简介:欣闻经过多年惨澹经营的《洛阳市志》已经全部问世,这是洛阳市有史以来的一项巨大文化工程,也是我国方志史上必将特别记录的重要事件,值得高度评价。热烈庆祝。

  • 标签: 陈桥驿 《洛阳市志》 方志 教授 浙江大学 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