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论明清在华耶稣财务经济康志杰明朝万历十年(1582),意大利籍耶稣士利玛窦、罗明坚来华传教,从而拉开了中西文化交流新的一页。传教士们与中国士大夫徐光启、李之藻、王徵等人联手进行科学译著,沟通西学东渐、东学西渐通道,已传为了佳话;接至汤若望参与修...

  • 标签: 耶稣会士 汤若望 传教士 利玛窦 徐光启 天主教会
  • 简介:刘松龄(AugustinF.Hallerstein,1703—1774),斯洛文尼亚人,乾隆初年来至中国,在钦天监任职31年(任监正28年)。但对他研究,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学界应有重视。近年斯洛文尼亚学者从欧洲各地发现了一批刘松龄私人信件,不但涉及天文科学、传教事业,还涉及对中国文化赞颂,以及对乾隆朝政治批评(由于篇幅等限制,有关研究将期以他日),弥足珍贵。本文是笔者访问斯洛文尼亚归来对双方研究一个小结,从各个方面阐述刘松龄所作所为,并结合新“近(现)代史观”,对其略作评价。

  • 标签: 刘松龄 耶稣会 斯洛文尼亚
  • 简介:明末清初16-18世纪是中西文化首次撞击时代。海外汉学正是中西文化交流产物。17—18世纪间,怀着对古老中国文明憧憬,一批法国耶稣士离别故土,远涉重洋地踏上了寻找中国旅程,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媒介、推动者和参与者。他们在华传教事业虽收效甚微,但在汉学研究上成绩斐然。我们试图从法国耶稣士来华传教历史背景入手,鸟瞰式评介法国耶稣士在明清之际汉学研究特点,阐述他们在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学和历史领域所取得丰硕成果,从而论证此阶段研究在法国汉学历史上举足轻重地位,即奠定19世纪西方汉学基础。

  • 标签: 法国耶稣会士 汉学研究 中西文化
  • 简介:谈到17、18世纪在华传教士对萌芽期欧洲汉学贡献,通常从这几个指标衡量:传教士本人中文造诣和有关中国之研究成果价值,传教士在欧洲传播普及中国知识程度,传教士与早期欧洲汉学家来往.然而照此看来,本文主人公法国耶稣士傅圣泽(Jean-FrancoisFoucquet,1665-1741)只是个边缘人物,尽管他中文造诣足以使他成为耶稣翘楚,但他数量不菲著述绝大多数不曾公开,即使公开也难以获得很高评价,这都是因为他有一个醒目的身份标志--'索隐派'①,他终身执着立场被致力于顺应中国文化耶稣士目为异端,也被18世纪中后期欧洲学者视为荒谬,于是不仅导致耶稣对其作品封杀,也影响他不能参与欧洲汉学奠基.但不管怎么说,他算是'耶稣士汉学家'这个整体中一员,他在汉学发展史上依然留下了不应被遗忘踪迹.

  • 标签: 中国知识 传教士 耶稣会士 中文 普及 欧洲
  • 简介:被誉为“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徐光启入教后不仅自身虔诚奉教、著书译作,更积极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及其在官界影响力为传教士创造有利传教环境。不论是在世时或去世后,其在官界拥有的人际网络对耶稣华传教事业展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以奉教士人为核心,通过其拥有的社会关系不断向外扩散模式可谓是耶稣“上层路线”传教方针重要展开形式之一。

  • 标签: 明末天主教 徐光启 在华耶稣会士 上层路线 人际网络
  • 简介:陶飞亚教授将文献材料与田野调查、口述史资料相结合,详细描述了耶稣家庭建立、扩展、兴盛以至终结历史全貌,深入分析了耶稣家庭内在生存与体制困境及终结原因等,并敏锐地捕捉到其历史本质——基督教乌托邦中国呈现。

  • 标签: 耶稣家庭 基督教 乌托邦 民国
  • 简介:2015年7月22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在太原召开中国志书精品工程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认为,当前正处于第二轮修志关键时期,志书质量建设是重中之重,启动精品工程意义重大,正得其时,并就文件内容、报审程序、精品标准等提出意见建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邱新立主持会议。

  • 标签: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专家座谈会 精品工程 志书 山西 二轮修志
  • 简介:本刊讯2012年9月22日下午,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中国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在南宁建设五象大酒店召开。

  • 标签: 中国画 南宁 创新 传承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史研究馆
  • 简介:2016年10月31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在安徽省绩溪县召开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启动会。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市县志工作处陈小军及南宁市志办主任王德宾等4人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安徽省宣城市副市长黄敏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冀祥德主持,

  • 标签: 文化工程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安徽省 绩溪县 村志 国名
  • 简介:众多部落、族群、民族历经5000年交流互鉴和族际政治整合,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大中华;其间还经历了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不成熟民族国家向成熟民族国家复杂演变。这种从自为到自觉整合所遵循逻辑,既体现了某种普遍性,更展示了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独特性,其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内含国家革故鼎新要求,且在现实与未来传承中,必为中华民族兴盛构筑牢固认同基础。在摆脱了王朝国家历史循环和犹豫徘徊之后,中华民族最终选择了现代法治民主之路,并认同和追求全人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共同价值。在新历史条件下,以法治民主为导向族际政治整合不但会强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且必将促使中华民族成为人类共同价值引领者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推动者。

  • 标签: 族际政治整合逻辑 中华民族复兴 人类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地方主义"一词,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其后至今被较多地使用;中外关于地方主义阐释也颇为复杂;依据这些阐释和对"地方主义"一词解构,结合现代中国实际,地方主义内涵应是地方心理观念、地方政治意识、地方政治行为及其思维和行为模式这样一个结构.关于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界定,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应是基本标准;中央政策是一个重要标准;国家政治传统是一个参照方面.界定立足点应在于:它必须出自地方,是地方意识和行为;它基本方面是地方对中央;它本质是地方同中央争权夺利.

  • 标签: 现代中国 地方主义 地方心理观念 地方政治意识 地方政治行为
  • 简介: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协办“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30日至7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94人,分别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提交学术论文70余篇。著名学者金冲及、李文海、胡绳武、龚书铎、刘桂生、张海鹏、耿云志等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北京师范大学 学术研讨会 近代文化 近代中国 新闻出版单位 著名学者
  • 简介:本刊讯(记者郭晓芸)7月高原.阳光灿烂,流金溢彩,充满着希望与收获。对于走过了20年风雨历程青海土族研究会和《中国土族》杂志社而言,这更是一个收获与喜悦季节。7月5日上午,喜庆迎宾曲回荡在青海宾馆昆仑厅内,

  • 标签: 作品研讨会 土族 中国 首发式 西宁 丛书
  • 简介:<正>由吉林大学王金铻、陈瑞云二教授主编中国现代政治史1919—1949》一书,最近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61万字,这是继李剑农《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以后,唯一一部研究中国现代政治专著。本书以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南京政府、革命根据地人民革命政府和革命势力、反革命势力、第三种政治势力政治活动为主体,记录和分析不同阶级、政党、政权政治主张、政治制度、政治策略、基本政策、中外关系、军事活动和重大事件。从中阐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在中国侵略势力演变

  • 标签: 民国北京政府 三十年 南京政府 革命根据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外关系
  • 简介:生于19世纪,跨越风云际会20世纪之后,宋美龄璀璨一生,终于在21世纪划下句点,于2003年10月23日晚以106岁罕见高龄长辞于人世。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重要政治家,她风华绝代,长袖善舞,曾骄傲地站在中国政治舞台中心,也站在世界政治舞台中心,历经中华

  • 标签: 宋美龄 蒋介石 中国现代史 女政治家 中国国民党 抗日战争
  • 简介:18世纪中国,伴随着盛世局面的全面形成,专制统治日趋强化。在专治阴霾笼罩下,仍有一批人不顾身家性命,挞伐黑暗,抨击专制,呼唤良知和正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强烈批判色彩政治主张和观念。本文称之为反正统政治思潮。主要表现在:陆生楠、谢济世抗争,尹会一对政治问题思考,大名崔氏兄弟对正统批判,汪景褀、曹一士、袁枚、郑燮等士人呼声,以及在太平盛世下反清潜流。尽管这时期反正统政治思潮显得单薄和贫乏,对未来政治体制缺乏具有想象力规划,但应看到,这些看似琐碎、零星政治新观点,在中国思想探索历程中,有其独特价值。它充分证明,中国自晚明以来带有人文主义色彩思想新传统中,其最具挑战政治思想精华,在18世纪极端君主专制高压下,仍未完全中断。而且,它为19世纪中后期中国政治思想变革,准备了最原始文化土壤。

  • 标签: 18世纪 中国 反正统 政治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