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2000年,世界学前教育组织柯蒂斯主席访问中国时指出:'如果能够把不同年龄幼儿混合在一起开展活动,幼儿就能够互相帮助,使幼儿在情感上和社会交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上海市童的梦艺术幼儿园长达十多年的混龄教育实践表明:混龄教育能使每个幼儿的经验和能力均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实和提高,也使不同年龄、经验和发展水平的幼儿之间有了多元互动的机会。鉴于此,我园围绕幼儿社团混龄自主活动展开研究。

  • 标签: 幼儿社团 活动探究 混龄自主
  • 简介:清代汉口山陕会馆由于汉口特殊的商业地理位置体现了一些地域特色:依托票号实现了货物和资金的融通,依托会馆实现了晋商在汉口的城市聚集.商人以规约的形式,维护会馆内部的有序运行,同时在会馆进行商务、祭祀、戏曲和公益活动.汉口的晋商有着高度的默契和极强的群体凝聚力:太平天国时期会馆曾遇焚毁,同治九年,在山西票号领导下,商人一致同意“抽厘”,使新会馆成功落成.其间历经25年,体现了汉口晋商群体的协作精神,晋商在汉口山陕会馆的活动放大和突出了他们的商人品质,这也是晋商能在明清两代称雄国内数百年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汉口 晋商 山陕会馆 清代
  • 简介: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与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的需求,特别是博物馆自身功能的发展演变,使得博物馆教育的地位日益重要。为使社会教育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博物馆必须改变说教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对博物馆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促使教育人员深入思考到底什么是博物馆的最佳教育方式,即如何帮助观众在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最终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本文结合近几年广东省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具体实践,探讨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开展创新性的教育项目。

  • 标签: 广东省博物馆 社会教育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 实践 应用 教育方式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藏品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藏品是建立博物馆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博物馆的产生,是从收藏文物开始的。把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是藏品,藏品是博物馆开展一切业务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

  • 标签: 藏品 博物馆 业务活动
  • 简介:2001年6月,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在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开始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形式出现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中。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提升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多学科深度融合。本文对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混合式教学策略的策略进行探讨,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研究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 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创新
  • 简介:本刊讯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5月18日在河源举行,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珠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龙广艳,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代表、香港科技馆署理总馆长陈淑文,澳门文化局代表、澳门博物馆馆长吕志鹏等领导,以及来自粤港澳三地的240多家博物馆、文博单位和企业代表近6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 标签: 国际博物馆日 主会场 河源 广东 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
  • 简介: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今年是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12周年,5月18日也是宁夏第11个地方志宣传日。根据《关于开展“5·18地方志宣传日”活动的通知》(宁志委字[2018]1号)要求,自治区各市、县(区)地方志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 标签: 《地方志工作条例》 宁夏 系统 地方志机构 宣传活动 国务院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它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个城市的文化灵魂,同时也在无声地融入到社会的和谐中。我国的博物馆有了更强的社会价值影响力、社会文化辐射力,与此同时,博物馆正承载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朝着无边界化的方向发展。作为新时期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博物馆教育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其无边界性。本文以广东省博物馆教育项目“行走广州”系列活动为例,剖析博物馆教育体现出的无边界性和积极意义,并试图初步探究推动无边界博物馆教育的可行措施。

  • 标签: 博物馆教育 无边界 意义 对策
  • 简介:2018年10月26日,由广东省侨刊乡讯专业委员会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共同主办的“侨刊乡讯庆祝改革开放暨侨刊乡讯复刊40周年系列活动”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行。活动包括国内第一家广东省侨刊乡讯阅览中心一一“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省侨刊乡讯阅览中心”挂牌仪式、广东省优秀期刊颁奖仪式、庆祝侨刊乡讯复刊40周年座谈会等内容。

  • 标签: 改革开放 广东省 复刊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专业委员会 挂牌仪式
  • 简介:案例村水族与苗族分族分寨而居,两族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呈现的"界"与"合",体现两族的互动与交融。本文通过对村中族际经济活动的田野工作,揭示了族际经济活动与族际关系之间的关联,相对以往的经济民族学、经济人类学研究而言,期望能有一定的拓展及推进。在这个多族群共生共存的村落共同体中,水、苗两族村民互动互为的经济活动过程体现水、苗两族互信互惠的关系,体现族际双向互动过程中族际关系的解构与建构,呈现良性的族际互动的文化生态,印证了族际基于情感、信任与互惠而型构的情谊道德经济。族际的经济活动反映族际基于互信及双向情谊互渗且合谋的交往交流过程,体现族际的交融,进而体认到基于族际互信机制与族际间经济互助机理的建构,形塑族际情谊道德社会。

  • 标签: 经济交往 边界 认同 互动 交融 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