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林耀华所著,其学术价值前人已作充分论证和高度赞誉,但对其研究方法则论及者不多.本文就所展现的民族研究方法略呈管见,以利今之学人于林先生的学术思想有较多认知.1935年经吴文藻引进,英国功能学派研究方法"布于燕京大学".而林先生就读哈佛大学,曾受鲍亚士学派之熏陶,在吴氏所倡"社会学本土化"之框架下,融通各民族学派研究法而著于中,是为西学思想与中学史志研究法相结合之杰作.

  • 标签: 《凉山夷家》 研究方法 林耀华 学术价值 民族学 结构功能
  • 简介:一、中水“西南”古文化遗存概况中水区中和与出水公社交界处的新光大队土梁子上,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古遗址、墓葬及数量众多、民族风格独特的历史文化遗物。经1977年秋,配合正山大队农田基本建设时考古调查发现,并经过1978年和1979年连续两年秋季考古发掘证实:(一)地下遗址总面积,东西长2,000,南北宽近400米左右。文化层最厚可达3.5米,平均厚度2米,文化层下为灰白色白羔泥生土。文化层由梁脊向两坡倾斜,形成坡状堆积;(二)底层文化层的最早形成年代,应为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00——前221年之间);而现在农耕土下的第二层文化层,应在东汉中期(约在公元90——公元155年之间)。就是说,古代人曾在这块土地上活动的时间,长达四百多年之久;

  • 标签: 西南夷 底径 圈足 考古调查 考古发掘 战国晚期
  • 简介:《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4期黄永年先生的大作《关于的“威”及其他》,不仅详细考释、说明了《尔雅·释兽》中“威”的含意,而且给我们指明了对待学术问题的正确态度与方法,使人受益不浅。

  • 标签: 《尔雅》 王念孙 《说文》 联绵词 古音通假 《广韵》
  • 简介:北魏为防止蠕蠕的入侵在北方设立了大量的军镇,如怀荒、抚冥、武川、柔玄等,御镇也是其中之一。御镇设置、迁徙变化最大,但史书对御镇的记载颇少,近现代的史家对此也很少有专文论述,即使有所提及也是极为简略,或只是引用文献。本文以实地勘查的结果和有关文献相参照,就太和年间所置御镇的地望及建置年

  • 标签: 军镇 云州堡 实地勘查 镇城 大明一统志 开平卫
  • 简介:楼适是浙江省余姚人,1905年出生。小学毕业后就到上海钱庄当学徒。一年后“五四”运动爆发,他看到报上报导北京大学生火烧赵家楼、打了张宗祥的消息,高兴得大叫起来,被父亲骂了一顿。不久上海也爆发了游行,楼溜出去参加。后来读了如《自由谈》、《快活林》一类报刊,思想大变。1922年开始写小文章,到《先施乐园》、《新世界报》、《礼拜六》等报刊投稿。

  • 标签: 楼适夷 交往 鲁迅 “五四”运动 1905年 《自由谈》
  • 简介: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楼适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今年4月20日l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七岁。噩耗传来,令人感到悲痛和婉惜。

  • 标签: 悼念 逝世 翻译家 作家 无效 中国
  • 简介:我自小就喜欢玩版本,在抗战胜利的前一年,见到敌伪新民印书馆印行的周作人的《书房一角》,就买来翻看。由此知道郝兹行的名著《尔雅义疏》有王念孙的删节本和郝氏原本两种,原本有咸丰六年杨以增刻胡班续刻本和通行的同治五年郝氏孙男郝联薇重刻木,删节本有最早刊刻的《皇清经解》本和道光三十年陈英据王念孙手定本为陆建流校刻的木犀香馆本。并从所引用的叶德辉《郎园读书志》知道杨胡本希见,次则陆刻。其实,这陆刻也是极为希见的,因为50年代前期我常跑上海、苏州的旧书店,宋元精品虽已稀有;明清善本佳刻仍盈架充栋,而此陆刻本除了在苏州见过匆匆未买不知归于何处外,迄未再遇到。这次才承曾听过我课的辛德勇研究员的盛情,将他在北京买到的一部陆刻和我交换了别的书。而德勇之得知此陆刻之希见,好像也是我给他谈过的。

  • 标签: 《尔雅》 王念孙 《说文》 《六书音均表》 联绵词 《广雅疏证》
  • 简介:中国元明清时代的汉文史籍称西亚里海之滨的阿萨辛派为“木剌”,汉文史籍记载了对木剌名称的不同称谓和全部的历史活动状况,包括木剌的由来、城堡状况、七世传人和被他们刺杀的人物状况,以及西征蒙古军与木剌的交锋概况。更多还原

  • 标签: 木剌夷 汉文史籍 旭烈兀
  • 简介:夏之辨”的“辨”,其本义是辨别、判定,即分清汉族和少数族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制度。它集中反映了生长于中原地区并掌握先进农耕技术的汉民族的优越感,也是汉民族平时保住民族优势,战时形成民族凝聚力的主要手段。但到了十六国北魏时期,这个“辨”却成了“辩”和“变”。其演变历程可分为十六国前期、十六国中后期和北魏三个历史阶段。

  • 标签: 十六国 北魏时期 汉民族 农耕 中原地区 生活习俗
  • 简介:诸葛亮“西和诸戎、南抚越”质疑龚鹏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建议刘备跨有荆益,联吴伐魏,以成鼎足之势,诚为高瞻远瞩,明见万里。惟于“西和诸戎,南抚越”方面,似无具体行动,恐当时本无此言,为修史者溢美之辞。今试以史证之。一、入川前,诸葛亮并无“西和诸...

  • 标签: 诸葛亮 三国志 刘备 诸葛亮治蜀 恩荣并济 汉中
  • 简介:<正>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订立使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清朝官员和士大夫发出的关于“务”的争议,就是对这种历史变化的一种反响与回应.从对《南京条约》前后的几种“务”论的考察中,不仅会看到近代中国历史进程起步时的艰难,更可以从中透视到近代中国民族觉醒的历史曙光.

  • 标签: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林则徐 “制夷” 近代中国 师夷长技
  • 简介:"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这是一段来自现代京剧《嫂》中的唱词,在20世纪70年代一度风靡全国,妇孺皆知。艺术是生活的升华,而生活则是艺术的源泉。京剧《嫂》中的这位"嫂"的故事就来源于被誉为"山东嫂第一人"的明德英的相似经历。

  • 标签: 明德 八路军 战士 沂蒙山区 山东省 沂南
  • 简介:<正>以罪恶的鸦片贸易作为“唯一的‘开门的芝麻’”,并以罪恶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门向西方侵略者“永恒”、“体面”地敞开,19世纪中叶西方经济军事势力的大规模入侵,把原来闭关自守的中国强行挟进近代世界的潮流.中国人开始面临一个史无前例的历史课题:在强大的西方经济军事侵略面前,中华民族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并发展起来?

  • 标签: 《海国图志》 魏源 中国近代 19世纪中叶 西方侵略 鸦片战争
  • 简介:为了出版黄源和楼适的书信,纪念他们的英灵,我负责打印工作,所以有机会阅读了他俩的700多封书信,两位文化老人的友谊从他们第一次相识直至生命的最后,一直延续了六十多年。

  • 标签: 楼适夷 黄源 友谊 文化 老兵 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