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伊和察》(Ихцааз)即《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是杰出的蒙古封建法文献,是研究喀尔喀(北蒙古)和准噶尔(西蒙古)历史的珍贵史料。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Б.Я.Владимирцов)院士在研究阐释蒙古封建社会性质的各种史料时,他写道:"蒙古‘法典'作为蒙古法律文献汇编的史料,对研究蒙古社会制度具有非凡的意义。

  • 标签: 前言 法律文献 卫拉特法典 社会性质 社会制度 封建法
  • 简介:在中国古代的纸类产品中,澄心堂曾经名噪海内,冠绝一时,为文人墨客所称道,然而它的来龙去脉却鲜为人知,故而更增添了它那神秘的姿影。澄心堂是南唐小王朝的创立者李舁的宅堂之名,南唐立国后,仍为李氏君主藏书之所。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二记载:'澄心堂,南唐烈祖节度金陵之燕居也。'张铉《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二亦云:'南唐澄心堂,李后主藏书籍、会文士撰述之所。'南唐立都金陵,传袭三代,皆

  • 标签: 澄心堂纸 陈师道 李后主 烈祖 澄心纸 郭祥正
  • 简介:作为自然世界的骄子,世界自然遗产——托木尔峰及其周边的冰川、森林、草甸,构成了一幅宏伟的立体图画。仰望冰河之上的托木尔冰峰,会令人深切感受到造物的博大与宏阔,进而产生对自然的敬畏。尽管迟至20世纪40年代,这座冰峰之上的冰峰才获得了初步准确的高度数据,并由此确立了它天山第一高峰的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在此之前对它一无所知。我相信,在口耳相传的民间诗歌、神话或者传说故事中,这座山峰的形象必然会一次次出现。在另外的语境与历史中,它或许有另外的名称。

  • 标签: 世界自然遗产 古道 托木尔峰 40年代 20世纪 民间诗歌
  • 简介:作为西藏传统三大藏之一的尼木藏,如今已面临灭绝的危险。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300多年,曾经畅销区内外。尼原料配方特殊,产品具有虫不蛀、鼠不咬、不腐烂、不变色、不易撕破、叠后不留折痕等特点。西藏很多用尼印制的文史经典,至今已保存千余年仍完好无损。由于只有该县塔荣镇还保存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无论是生产规模、品种都远不能适应当今市场需求。

  • 标签: 尼木藏纸 制作工艺 民族文化 手工作坊
  • 简介:<正>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部著名手稿,题为《善说诸宗教源流及教义晶镜史》,抄在两大本笔记本上。作者是安多学者土观罗桑却吉尼玛(1737—1802年),这是一部著名的历史哲学著作。藏文原著成书于1802年,在贡龙寺印刷,以木刻本行世,蒙文译本题为《晶镜史》。后来在大库伦的达什却普勒寺再次印行,质量精美,超过贡龙寺本。现在,蒙古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收藏的即是这个本子。土观的《宗派源流》在西藏和蒙古的

  • 标签: 源流 西藏 国家图书馆 蒙古学 译本 佛教流派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清代宫廷中的喇嘛教活动--跳布,跳布是黄教(喇嘛教中的一个教派--格鲁派,服饰为黄色故称黄教)一个重大的宗教活动,被黄教喇嘛视为黄教大典中的'宗教乐舞剧'.从时间上看,清朝前期从北京到外蒙古的库伦,凡是喇嘛庙都演跳布,可见跳布扎在当时的兴盛情况.本文所涉及到的只是清代宫廷的跳布的情况.中正殿和雍和宫在北京地区的喇嘛教中具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这两处的宗教活动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清朝统治者将喇嘛教的活动记入典章制度,代代相传,并且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这在中国历朝历代是绝无仅有的.这为我们研究喇嘛教在内地情况,提供了另一个领域的信息.从这种意义上讲,清代宫廷的喇嘛教活动具有着独特的文化史价值.

  • 标签: 清代 宫廷 喇嘛教活动 跳布扎
  • 简介:文化交流是双向性的。在渊源流长的中韩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明显而又深远的影响。同时,韩国文化也有所反馈。宋时高丽物品的输入,就是其表征之一。宋代高丽与中原交流频繁,高丽物品通过朝贡、使节互访及民间贸易等途径大量输入中国。

  • 标签: 高丽 使节 中原 朝贡 文化交流 宋代
  • 简介:道尔吉·班罗夫的科学功勋[俄]д.乌勒木吉耶夫布里亚特人民以道尔吉·班罗夫对科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自豪。因为班罗夫在沙皇俄国最困难的年代,寻求到了科学研究的道路,成为著名的俄国东方学学者。班罗夫于1822年出生于布里亚特兀鲁思后贝加尔州吉德河...

  • 标签: 东方学 卡尔梅克语 符拉基米尔佐夫 布里亚特人 蒙古学 蒙古语文教研
  • 简介:西藏的拉萨、林芝地区鲁朗镇两件年琴形制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在采风过程中以两件乐器的录音样本进行音高、音域、调性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并在其低音区和高音区选取的典型音高样本波形包络图和音色频谱图进行对比分析,试图研究两地年琴乐器构造和音响特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对西藏年琴的音色特点提出结论。

  • 标签: 西藏 扎年琴 形制 音响特性 包络图 频谱图
  • 简介:清朝在入关(1644)前统一女真各部为满洲,将其编成满洲八旗。把内附的蒙古族也编成为八旗蒙古。同样,将居住辽东的汉族的一部分也照此编为八旗汉军。编入这些八旗的人,称旗人,构成清朝军事力量的基础,同时形成为清朝的统治阶层。

  • 标签: 满洲八旗 蒙古族 清朝 八旗蒙古 八旗汉军 军事力量
  • 简介:清代蒙古族地区比较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均设立各种仓(即拉省、学部、学院、学塾、僧院),这些仓是蒙古族喇嘛们学习经典的学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专业机构。通过这些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把印度、西藏和内地的文化传播到蒙古族地区,对于交流各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蒙古族地区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佛教寺庙 喇嘛 藏传 清代 教育 文化科学知识
  • 简介:应辽宁省蒙古族经济文化促进会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朝阳籍老乡拉嘎先生于2000年9月15日、17日在辽宁省阜新市和省城作了两场尹湛纳希学术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尹湛纳希的生平业绩及其在蒙古文学史上的贡献,弘扬了民族文化。在1700名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认为这是一次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加强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教育。

  • 标签: 学术报告 扎拉嘎 辽宁 尹湛纳希 生平业绩 蒙古文学
  • 简介:一、达摄政及内外形势1940年底,当时的摄政热振活佛在一系列的内外交困中寻找新的出路,出乎预料的是,他选择了年迈的老师达继任摄政。1941年初,热振宣布暂时辞去摄政职务,在此期间由达·阿旺松绕活佛继任摄政。同年2月底,即藏历铁虎蛇年1月1日,年迈的达就任西藏摄政。在他向国民政府呈报就职时写到: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远密)迩者西藏摄政热振呼图克图已辞职,其接替之人,业经达赖喇嘛明令暨西藏大会会议决定,一致推举微末为西藏摄政,再敦请,无法推卸。特诹吉于藏历一月一日宣布就职,特电奉闻,并烦转呈蒋委员长俯赐为荷。因此,达登上了历史舞台,止于1950年11月十四世达赖喇嘛亲政。

  • 标签: 摄政 中央政府 十四世达赖喇嘛 藏地 1940年 蒙藏委员会
  • 简介:<正>对蒙古国古代历史文化各时期丰富遗存的考古学研究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这个时期的研究工作是由国外学者独立进行的,而蒙古民族的专业人员尚未产生。自1921年建立了典籍院,蒙古学者便开始积极参与研究祖国历史的工作。即便如此,由于没有本民族的考古队伍,在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方面,仍是由国外学者发挥着主要作用。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产

  • 标签: 敖德 蒙古人 考古学研究 考古工作 色日 古代历史
  • 简介:2018年初的一天,笔者在西宁见到了因编制项目报告而到来的多杰才排。刚步入42岁的多杰才排一头狮鬃样的披肩长发,是安多木聂琴弹唱歌手流行的形象。在多杰才排住宿的宾馆房间,笔者和多杰才排聊起他的"爱琴"往事。阿妈:"儿子,你终于成功了"!多杰才排,1976年出生于海南州同德县唐谷镇优隆村。1984年开始上小学,其间因为体弱多病,二年级时曾辍学在家,后因错过入学年龄,就此失学在家放牧。

  • 标签: 琴声 传承人 青海省 项目报告 入学年龄 同德县
  • 简介:新近发现的两件宣德六年(1431)和正统十四年(1449)的法旨,由北京大隆善寺发往岷州大崇教寺,是目前最早的关于班丹释的藏文资料,在明朝驻京藏僧的资料中极为罕见。第一件涉及大崇教寺法脉传承,第二件事关寺院财产分配。这两件法旨对研究班丹释、大崇教寺乃至明代藏传佛教都具有重要价值,文章译释了法旨内容,并结合法旨内容初步考述了大崇教寺的创建时间和法脉传承。

  • 标签: 法旨 大崇教寺 班丹扎释 汉藏交流
  • 简介:《秃黑鲁帖木儿麻志》是一部关于清代后期塔兰奇人的重要文书,对研究东察合台汗国的历史以及伊斯兰教在伊犁地区的传播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内容涉及秃黑鲁帖木儿麻舍依赫家族、塔兰奇人的起源、阿力麻里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名人等诸多方面。本文主要介绍收藏在麻舍依赫后裔手中的《秃黑鲁帖木儿麻志》,对其作汉译,并简要考释了对该文书中出现的一些人名和地名。

  • 标签: 《秃黑鲁帖木儿麻扎志》 研究价值 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