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蒙古民歌研究概述[蒙古]乌·扎格达苏荣()蒙古民歌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悠久的历史,并且和劳动节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原始时代,众人举起或推动沉重物体时齐声发出“一、二、三啊”的号子声,在这样的劳动节拍的基础上就具备了产生劳动之歌的条件。这说...

  • 标签: 蒙古民歌 民歌研究 研究概述 民间文学 符拉基米尔佐夫 布里亚特
  • 简介: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催生了一个新鲜事物——群众性新民歌运动。缘起1958年初,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选编《农村大跃进歌谣选》时,其中收录的一首民歌《我来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 标签: 新民歌运动 “大跃进”运动 文艺研究 中国民间 群众性 龙王
  • 简介:《蒙古民歌三百首》(抄本)评介[蒙古]乌·扎格达苏荣在蒙古民歌抄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书库收藏的一部收入了三百首民歌的歌集。这是在阿鲁杭爱省省府附近的咱雅的下库伦所得到的两个抄本集子之一。这部歌集的外廓尺寸...

  • 标签: 蒙古民歌 抄本 歌集 乡土特色 阿尔泰 栗色马
  • 简介:泸沽湖的声名远播,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当我知道世上还有如此神美的地方的时候,我已成家了。不然,我或许会只身前往泸沽湖,到那里安家,到那里繁衍,到那里寻找我的皇天厚土。第一次认识泸沽湖是在昆明。那时,我正在一家公司打工,公司的员工里,就有一位摩梭姑娘是来自泸沽湖畔嘎拉村的。在一个“五四”青年节的联欢晚会上,她用汉语为大家演唱了一支摩梭族的《迎宾歌》,清脆嘹亮的歌声,把整个晚会推向了高潮,把我们的思绪全都带入了她梦中的故乡:“不管你从哪里来,来了就是朋友,就是朋友,玛达咪!上火铺给你留着座位呀,谢纳米给你留着小舟。你看那多情的格姆女神,也向你伸出了热情的手。玛达咪……不管你从哪里来,来了就不要走,不要走,玛达咪!温暖你的心有苏里玛酒,甲搓体跳到月照当头。这里是深情的一方热土,山和水凝聚着无限风流。玛达咪……”那晚,我知道了摩梭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知道了泸沽湖是一个让许许多多女人魂牵梦萦,让许许多多男人儿女情长的地方。那一夜,泸沽湖这个名字,像一粒深情的种子,深深埋在了我的心底。似乎有朝一日,有缘千里喜相逢,这一粒梦的种子会突然在我眼前绽放出一湖情波。或许,我跟泸沽湖真的有缘分。今年夏天,和一个新闻单位的朋友们一...

  • 标签: 民歌里 荡漾民歌 里泸沽湖
  • 简介:满族民歌《镜泊湖水清凉凉》在满族现代民歌中,对满族英雄人物也尽情讴歌。抗日战争时期,吉林地区流传着一首歌颂满族抗日将领共产党员陈翰章的民歌《镜泊湖水清凉凉》:镜泊湖水清亮亮/水中鱼儿肥又香/湖畔林木无边沿/虎豹熊鹿里边藏。自从来了日本鬼/四周人民遭了...

  • 标签: 满族民歌 镜泊湖 抗日战争时期 军民团结 爱国主义精神 吉林地区
  • 简介:<正>清代是我国民歌发展的重要时期,不论在数量、质量以及题材等方面都远远地超过前代。清代民歌完全可以与我国文学史上的唐诗、宋词、元曲相媲美。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说:“明人大规模的编纂民歌成为专集的事还不曾有过,……但到了清代中叶,这风气却大开了。象明代成刊的《驻云飞》、《赛赛驻云飞》的单行小册,在清代是计之不尽的,刘復、李家瑞编的《中国俗曲总日稿》所收俗凡六千零四十四种,皆为单刊小册,可谓洋洋大观。其实,还不过存十一于千百而巳。著者昔曾搜集各地单刊歌曲近一万二千余种,也仅仅只是一斑。(惜于‘一二八’时全付劫灰)诚然是浩如烟海,终身难望窥其海岸。”

  • 标签: 霓裳续谱 满族民歌 清代满族 岔曲 满族人 俗曲
  • 简介:客家山歌是我国民歌之一,它根植于劳动人民之中,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的思想感情。客家山歌的曲调在客家人聚集地特别是梅州市七县市来说,就有30多种。如:梅县的梅城、松口、雁洋、丙村、畲坑、松源山歌;兴宁市的水口、石马、罗岗、罗浮山歌;五华县的长布、水寨、华城、安流、周江山歌;大埔县的青溪、西河、高陂、银

  • 标签: 客家 山歌 比较研究 中国 外国 歌词
  • 简介:陕北民歌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性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征,是陕北地区人民和汉民族文化精神的折射,也是民族情感和生活哲理的融合,陕北民歌产业化开发意义深远。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陕北民歌,提升其产业化价值,必须创新文艺创作形式,深化理论研究内容,通过音像出版、图书发行和艺术演出等多种形式,推动陕北民歌的产业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 标签: 陕北民歌 产业化 发展对策 分析研究
  • 简介:满族民歌《阿玛有只小角鹰》海东青是辽东特产猛禽,满族猎人得力助手,因其珍贵难得,故满族统治者多出重金抢购,捕捉海东青人,往往一夜间暴富。吉林地区的一首民歌《阿玛有只小角鹰》就是以此为题材的:拉特哈(满语,鹞),大老鹰/阿玛(满语,父亲)有只小角鹰/白...

  • 标签: 满族民歌 海东青 吉林地区 统治者 红眼睛 黄马褂
  • 简介:民歌是自古以来由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创作、世代传承不绝、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的民间文学艺术。一个民族的历史有多悠久,她的民间歌曲的传承就有多灿烂。居住在世界屋脊的藏民族也不例外。藏族民歌整体大致相同,又有地方特色。本文所论述的华锐藏族民歌是指以今天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主的包括周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乐都县等地藏族聚居区流传的藏族民间歌曲。由于华锐藏族民歌所具有的特殊藏族文化生态地位和浓郁地方特色,

  • 标签: 藏族民歌 艺术特色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天祝藏族自治县 互助土族自治县 门源回族自治县
  • 简介:康藏名人刘家驹(1900—1977)关注、研究康藏民歌学术界尚缺乏专论。该文拟对其民歌著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其民歌研究的特点,以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刘家驹的康藏民歌思想,并为学界探讨康藏社会提供一文学视角。

  • 标签: 刘家驹 康藏民歌 科学整理 特点
  • 简介:我们从清光绪《四会县志》中选录几首描写春节民间风俗的民歌,以求进一步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加深对民情风俗的认识,给人们以启迪和教育,也许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古代,四会农村民间普遍设有“先农坛”,每岁仲春,农民披蓑戴笠,携带谷物供品去祭祀。其间,由村中耆者率领农民到田间去驶春牛。耆者一人牵牛,农民二人扶犁,众人一边播撒谷物。一边唱“耕籍歌”:

  • 标签: 四会 浅释 民歌 习俗 先农坛 民间风俗
  • 简介:本文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法,对广西黑衣壮民歌的传承方式进行考察,并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其面临的传承困境,认为黑衣壮在短短几年内从藏在深山中到闻名天下,是政府高度重视、学界积极参与、媒体大力支持和黑衣壮热情参与的结果,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黑衣壮民歌的传承也面临着社会变迁和传统生态环境消失的困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仍任重而道远。

  • 标签: 传播学 传承方式 传承困境 黑衣壮民歌
  • 简介:《魏风》是2000多年前的魏地民歌,经过文人的整理和加工,成为《诗经·国风》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进入雅文学殿堂。产生于此地的《芮城歌谣》(未刊稿)①则是现当代当地俗文学的代表,由于它离我们太近,以至于感觉不到其价值,学术界对其关注和研究十分有限。通过对两者之间动植物意象、地域的对应研究,能够比较深入探讨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 标签: 《魏风》 魏地民歌 俗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