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努霍普二世自传体铭文形成于古代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被刻写在位于贝·哈桑的努霍普二世的坟墓墙壁之上,是我们研究古代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地方贵族势力和中央政府之间关系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中文译文根据德·布的象形文字拓本译出,并对内容作了必要的注释。

  • 标签: 古代埃及 克努霍特普二世 铭文 译注
  • 简介:不倦的行者 瑰丽的诗行──介绍克罗德·米歇尔·和他的诗晏樱Resume:Claude-Michelcluny,poetefrancaiscontemprain,estenmemetempsromancier,critiquehistorique...

  • 标签: 克罗德 诗行 文学评论 诗歌 《文学杂志》 散文
  • 简介:“启释录”拉开新年大幕英菲在2014年1月11日,北京国家体育馆举行“启释录”——英菲万人盛典、正式推出“敢·爱”品牌传播概念的同时,

  • 标签: 品牌概念 刚柔并济 国家体育馆 品牌传播
  • 简介:戴雷博士的个人彤象非常鲜明:接近1米9的个子,眼睛淡蓝,草金色头发,嗓音低沉地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在我们见面之前,他的同事们让我丝毫不必为沟通障碍而担忧,“他很懂中国人”。除了熟练掌握这个星球上两种难度极高的语言,戴雷博士显然已经在两套思维模式之间转换自如。

  • 标签: 中国人 博士 总经理 德国人 专访 主见
  • 简介:《陈述的形式配置》是维尼斯关于陈述理论的一篇重要论文。在这篇文章中,维尼斯特明晰地阐释了关于陈述的定义、前提、特征以及其实现的框架结构的思考,并在文末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特别指出关于书面陈述中的复杂话语形式还有待作进一步地分析。本文即从此处入手,运用维尼斯的陈述和对话结构的理论,试图按照书面陈述中的陈述层面、陈述对象、对话结构的实现形式的不同来重新梳理小说中的对话结构,同时针对小说对话模式中陈述行为指示词"XX说"的缺省现象,运用维尼斯陈述理论中的"参照指涉"概念,来对小说叙事变革过程中叙事者逐渐隐身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本维尼斯特 陈述 小说中的对话结构
  • 简介:清末民初由个人撰写的日记传世不少,陈光前的《山日记》是其中之一。《山日记》始记于1906年,终于1932年,版本保存完整,内容涉及西昌的民风民俗、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内容;日记中有大量的对联、游记、诗词、报刊文摘;作者本人喜好赵孟頫书法,日记均用毛笔楷书书写,俊秀飘逸,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和书法鉴赏价值。

  • 标签: 日记 历史文化价值 民风民俗 清末民初 社会政治 文化教育
  • 简介:藏密无上的真宝言在这个海拔高度令人畏怯的雪域高原,礼佛的祈祷是非常壮观的。这里有一年几次的寺院大法会,有在山垭隘口插箭祭祀保护神的庄严仪式,有祭河、祭湖呼唤龙神的祈祷场面。人们只要踏入这片土地,就会发现有一种神秘的祈祷,那就是藏族人从早到晚时时吟诵的“喳嘛呢叭咪眸”。

  • 标签: 雪域高原 海拔高度 祈祷 藏族人 是非 法会
  • 简介:陈垣先生曾疑京藏《摩教残经》为《二宗经》,林悟殊则指出解决这部经的本名及出於摩何典的悬案对确定这部残经的资料价值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部经与摩教科普特文着作《弗来亚》第38章作了详细比较,旁及粟文、中古波斯文与回鹘文资料,探索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此经无疑不可能译自《弗来亚》第38章,但是二者高度相似,不仅结构相近,而且对应术语多达三十余个,合理的推论只能是二者同源,即二者均是摩亲撰的《大力士经》的改写本。二者的相异之处,应当是在长期的、复杂的多语种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而二者的类似之处则出自《大力士经》原本。

  • 标签: 摩尼教 《摩尼教残经》 《大力士经》 《克弗来亚》
  • 简介:1987年,布罗斯基作为当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到瑞典学院领奖时,他的瑞典出版商曾问他,今后应翻译出版谁的作品。这个四海为家、傲慢不逊的诗人不假思索地说:德瑞·瓦尔科。1992年,当诺奖真的降临到瓦尔科头上时,他自己惊讶得难以置信,却脱口说出:瑞典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托马斯·朗斯罗姆,尽管他是瑞典人。

  • 标签: 托马斯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诗 诗歌 瑞典人 记忆
  • 简介: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式摔跤称作“搏”(蒙语: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是蒙古族先进文化的结晶.

  • 标签: 博克 体育娱乐活动 蒙古族 先进文化 结晶
  • 简介:退役美国空军将领斯文7月15日在美国东部去世,终年84岁。1945年8月9日,斯文驾驶B—29轰炸机向日本长崎投下原子弹,共造成大约7万人死亡。斯文曾于1995年5月11日在美国国会发表证词,揭露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本质及其暴行。

  • 标签: 证词 美国国会 二战 原子弹 本质 侵略
  • 简介:开弦弓村,俗称“江村”,坐落在太湖的东南岸,现属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开弦弓村原本是长江三角洲上一个普通的乡村。20世纪30、50年代,中外两位人类社会学研究者先后深入该村,以此作为社会学调查的基本单位和基地,开展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整理,成就了人类社会学发展进程中两部巨著。它们分别是费孝通的《中国农民的生活》(又名《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生活》)和W·R·葛斯的《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生活》。

  • 标签: 人类社会学 农民生活 中国农民 长江三角洲 社会学调查 社会学发展
  • 简介:“被捐躯”的美军少将雪藏战俘营威廉·安是美军陆军步兵第二十四师少将师长。1950年7月,安奉命率这支号称“常胜军”的二十四师最早进入朝鲜。不料连遭败绩,3个主力团10天内均受到重创。

  • 标签: 美军战俘 少将 迪安 采访 1950年 战俘营
  • 简介:解放前的100多年,中国人民一直受着鸦片的毒害.始而从印度进口,进而自种自销,由官府在全国特别在西南各省强迫种植罂粟,流毒各地.最后是日寇在武装侵略的同时,大量制造和运销红丸、白粉和吗啡,双管齐下,企图灭绝中华民族.我幼年在故乡时,曾听说城里有烟馆,但从未看到过,大抵是偷偷开设的.中学时代看清末以来的小说,描绘十里洋场有“燕子窝”、“花烟间”,后来到了上海,也没有找见过.1931年在广州的河南,才开了眼界.想不到第二年到了武汉,所看到的一片乌烟瘴气,更十倍于广州.

  • 标签: 特税 蒋介石 武汉人 大量制造 蝗虫 残酷杀害
  • 简介:<正>俄国东西伯利亚的哈萨克游牧民、蒙古布里亚游牧民、哈莫干游牧民,以及其他号称南方教徒的部落民,都是忠顺的臣民,他们的远古历史无文字记载。古人传说,卫拉人和布里亚人都是蒙古成吉思汗的臣民,他们的祖先是个名叫阿速罕的女巫。有一天,女巫在贝加尔湖边行走,发现一条青(牛亡)牛,嘴里直冒白沫。她心想,(牛亡)牛见了人不会有这种怪相,这肯定是天老爷暗示我和它有缘份,女巫尚未出嫁,顿起淫念,

  • 标签: 布里亚特蒙古人 贝加尔湖 布里亚特人 东西伯利亚 游牧民 部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