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八大提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之后,中央先是出台了八项规定,继而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反对"四风"等活动。这些新提法、新举措带来的新态势、新气象,表明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态"总体上是好的。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要求,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需要下大力气、持之以恒地加以净化。《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标签: 政治生态 新提法 路线教育 生麻 政治生活 中说
  • 简介:方诚峰副教授《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是近年有关北宋哲宗、徽宗朝政治史研究的重要著作。本书以政治体制-政治文化互动为视角,重新讨论这一时期的政治事件、群体和体制,涉及北宋晚期政治的多个方面,不少问题久为学界所关注。

  • 标签: 政治文化 政治体制 晚期 北宋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化互动
  • 简介:三、宁夏当局与国民政府保持一致的政治立场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人民民主运动蓬勃兴起,国民政府不得不对国家机关体系作出调整。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4月1日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并于7月2日以国民政府的名义正式公布。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政治态势 宁夏 《抗战建国纲领》 国民政府 全国代表大会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在理论上谈理论,空对空,虚对虚。使命教育的方向性、实践性、忠诚性、坚定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具体可感,具有可操作性。做好使命教育,必须树立战线思想,防线观念,红线意识,底线思维,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空白,不留隐患,抓在日常,抓在具体。把使命教育包含在理想追求中、政治态度中、工作职业选择中、能力才能强化中、人生性格塑造中,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中在社会现实中展开、在具体事件中进行、在解疑释惑中巩固,最终实现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 标签: 使命 教育 思想 政治
  • 简介:在近期的美国革命史学中,美国史家将越来越多的社会和经济议题加之于美国革命,把普通人和边缘群体视为革命的主体,特别关注革命的破坏性和受害者。这些新的解释策略汇合在一起,共同瓦解了以往对美国革命历史意义的界定。在这种学术语境中,有必要把美国革命还原为一场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的政治革命,着重探讨它在政府结构、权力关系和政治文化等方面所造成的变化,尤其是关注它在现代民主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更准确、更清晰地理解美国革命的意义和历史地位。

  • 标签: 美国革命 民主革命说 两分法模式 现代民主的形成
  • 简介:最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学科经历了机构的急剧增长和前所未有的知识拓展。然而,与地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比较文学这些邻近的学科不同,它仍然没有生成能够影响整个人文科学的“大思想”。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形?对此有何应对之策?本文分三个方面予以阐释:首先,回溯了国际关系学作为政治学分支的持久性界定问题;其次,指出应依据自身学科相互关联的问题群——即(社会)多样性的重要性来重新确定国际关系学的基础;最后表明重新确定国际关系学基础如何开启了它的跨学科潜力。具体而言,“不平衡与综合发展”提供了国际关系学的“大思想”可以传播到其他学科的一个范例,因为通过把多样性的意义付诸实践,它揭示了“国际”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世界的因果意义和构成意义。

  • 标签: 历史社会学 国际关系学 国际理论 政治学 不平衡与综合发展
  • 简介:苏维埃政治体制奉行的是阶级原则,作为国家的统治者,无产阶级享受着比农民更广泛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劳动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各级苏维埃成了国家政权的基础,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个创举。十月革命不久便爆发了国内战争,集权成为战时的主要趋向。进入和平建设后,列宁强调让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的管理工作,强调群众对党和国家机关的监督。

  • 标签: 政治体制改革 列宁 晚年 国家政权 被选举权 无产阶级
  • 简介:创业教育是民办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选择,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求。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通过分析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民办高职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 标签: 民办高职 创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托克维尔在民主时代背景下对平等与自由的内涵进行了新的阐释,从平等优于自由、平等有潜在破坏自由的危险两个方面深刻彰显了平等与自由在民主时代的张力,同时也从出版自由、司法独立、结社三个方面为缓和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提出了设想方案。托克维尔在民主时代对平等与自由关系的把握上,从理想状态到回归现实,从二者内在的紧张到解决方案的提出,从根本上来说是基于自由主义的立场着重突出了在民主时代如何保护自由的问题,而对于如何从实质上缓解平等与自由的紧张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对平等与自由关系的考察是托克维尔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认真加以理解和借鉴,有助于激发我们对当前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

  • 标签: 民主 平等 自由 张力 托克维尔 政治哲学
  • 简介:1819年,美国出现严重经济衰退。这场经济危机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各种争论与抗议活动。在市场不断扩展的19世纪初,商业化与工业化加速了对美国传统生活的冲击,人们对于国家政治经济的理解趋向于多样化与复杂化。相当多的人开始进入市场,渴望获得平等机会,这个过程推动了精英与民众关系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进程推动了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而19世纪中后期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反过来也在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改变。

  • 标签: 1819年经济危机 精英 民众 民主 资本主义
  • 简介: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实施的意义,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研究
  • 简介:1948年4月意大利大选是意大利共产党通过议会民主途径重返政府的一个重要契机。为了阻止意大利共产党再次入阁,在意大利建立并维持一个反共、亲美和所谓的民主政府,美国政府第一次动用了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出台了NSC-1号系列文件,确立了美国对意大利政治干预的政策目标、指导方针和具体手段,最终在意大利建立了亲美的中右翼政权。在这次干预行动中,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扮演了独特而至关重要的角色。

  • 标签: 冷战 美国 NSC-1号系列文件 意大利政治
  • 简介:虽然秉笔直书是中国传统对於史官一贯的要求,然而历史被书写的过程中始终受到政治的左右,因为权力需要借助历史来引导舆论、宣示其合法性,甚至由此规训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出身寒微的武后以先帝嫔妃之身登上后位,并最终缔造武周皇朝,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她对自身、先世以及李唐王朝历史的改写和重塑。本文梳理了武后在身为皇后之时和掌握最高权力之後对历史书写的操控,展示了其通过改国史、立丰碑、修唐书等行动来追崇武氏先世,定义李氏前朝的历史过程,表明在佛教、谶纬、符瑞等信仰因素之外,历史书写也是武后宣示其权力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历史书写 武后 贵录 国史 武士获
  • 简介:17世纪二三十年代,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众西迁至额济勒河(伏尔加河)流域,建立土尔扈特汗国。土尔扈特汗国汗、诺颜、贵族及大臣处理汗国内外军政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均需钤盖印章以为凭证。从现收藏于各国档案馆的档案来看,土尔扈特汗国历任汗、

  • 标签: 土尔扈特部 官印 汉字 修行 政治 佛教
  • 简介:现年六十一岁的施泰因迈尔是德国政坛具有较高威望的资深人物之一。他出生于草根家庭,拥有博士学位,自涉足政坛后,他从基层官员一路升迁,曾两度出任德国外长,还曾担任内阁副总理。他不仅善于运筹帷幄,在政坛以高效著称,

  • 标签: 德国 迈尔 政治家 美景 博士学位 基层官员
  • 简介:本文考察北魏一代士族格局的演变及其对朝廷政局走向的影响。北魏初年的士族格局继承了後燕的历史遗产。又因太武帝朝的神磨徵士、国史之狱而再度演变。随着崔浩集团的覆灭,在文成、献文二朝,形成了以赵郡李氏为首的士族集团。冯太后死後,孝文帝笼络陇西李冲及其亲党,通过定姓族,构造出一个以“四姓”为核心的士族集团。在孝文帝的主导下,宗室近属与“四姓”集团迅速结合,成为领导改革、抗衡冯氏的权力基础。这一利益共同体在宣武帝朝受到打压,在孝明帝朝再度崛起,最终在河阴之变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 标签: 北魏 士族 “四姓” 定姓族
  • 简介:传统中国政治哲学甚重天人感应,将日月交食等自然天象的变化,视为与现实人事相互关联的休咎征兆。由此衍生出一套复杂的交食应对礼仪,历代相沿不辍。光绪庚子,八国联军入京,钦天监衙署几近全部损毁,法、德两国劫走并瓜分北京观象台仪器。次年辛丑,日有食。清廷除了因循旧礼,救护日食;更要依照国际惯例,与列强谈判斡旋;而内政纷乱如麻,民变四起;又值柱国重臣李鸿章病逝,可谓祸不单行。清廷深深陷入"救日"与救国的双重危机之中。本文详考此次日食始末,涉及官方与民间、中国与西方的预测、应对、记录及诠释。并借以指出,传统中国看似荒诞的交食救护典礼背后,其实蕴含着沟通"天人之际"的严肃意涵和现实意义。交食救护的有序展开,有助于建立政权合法性、维护绝对君权和明君形象,甚至有助于在历法和礼仪层面,展现朝贡体制中"天朝"宗主国受命测天、代天宣命的权威和尊严。因此,即便晚清民间已晓悉交食成因,对官府救护日月极尽嘲讽揶揄,交食救护制度与礼仪仍能维系不辍。

  • 标签: 八国联军 辛丑日食 北京观象台 “救日”
  • 简介:关于当代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成因,目前学术界存在理性主义与文化主义两条大相径庭的解释路径。前者采取"增量"视角,强调作为观念变迁动力机制的现代化的重要性;后者采取"存量"视角,聚焦政治文化延续性对于观念的制约功能。长期以来,泾渭分明的"理性—文化"二分法带来了研究路径的分野,但事实上经济增长、社会变迁、政治发展所代表的"理性增量"与传统政治文化所代表的"文化存量"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生成和演变的宏观结构,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找其背后的中观机制。本文认为,理性与文化因素均需借助社会学习、政治传播等政治社会化机制才能对公众施加影响,因此以学校教育和大众媒介为核心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至关重要。对人教版第十一套中小学政治教科书和2002~2014年《人民日报》的分析表明,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理性增量"和"文化存量"并存,两者的相互对冲塑造着转型期政治文化的基本面貌,当代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形成归根结底是一种介于"理性与文化之间"的发生学。

  • 标签: 民主观念 现代化 政治文化 政治社会化
  • 简介:议程设置理论作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扩展,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维度。教育者要利用议程设置理论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主动设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议题,准确把握议题的选择、发布、引导、转换、传播和话语,从而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动能、新场域、新引擎、新载体、新形态和新话语。

  • 标签: 新媒体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议程设置理论 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