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余光仁,是福建省记协常务理事、高级记者、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石狮日报》、《收藏快报》总编辑。余光仁属,有人说他是"文化拓荒"。时光回转到15年前。1993年,已是《宁

  • 标签: 仁文化 余光仁 拓荒牛文博
  • 简介:温流(1912—1937),原名梁启佑,后改名梁惜芳。广东梅县松口堡人。7岁随父往南洋婆罗州,在那里读过小学,一度做过打金工的学徒。14岁回到故乡,先在松口初级中学。后在广州市立一中就读。1934年夏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

  • 标签: 新诗运动 拓荒者 华南地区 初级中学 中山大学 广州市
  • 简介:清人李调元《粤东笔记》载:“上番禺诸乡,地瘠而民皆。耕者合数十家,牧以一人,人以一日。其牧牛之田曰田,所生草,冬亦茂盛,食,肥泽。其种稻者曰人田。上番禺田多,下番禺人田多。”

  • 标签: 牛田 中国 广东 耕作制度 农业发展 番禺县
  • 简介:薛林兴1951年生于山东青岛。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6年应邀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作肖像画,并为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作仕女人物画。1988年应邀在日本崎阜举办个人画展。1992年在东京涉谷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 标签: 中国画 画派 拓荒 东北师范大学 个人画展 撒切尔夫人
  • 简介:今天,中国人民正以极大的热情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而奋斗。当今的中国已经让世界刮目相看,现代化不可否认已有相当的程度。应该说,从一个世纪之前,当中国还处于封建、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时代,先进的中国人就为实现现代化开始进行努力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始终围绕着如何回应外国列强的不断挑战这个主要线索,

  • 标签: 容闳 中国早期现代化 留学生 曾国藩 洋务运动 兵工
  • 简介:客家人的历史,既是一部迁徙史,也是一部开拓史。客家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无论环境多么险恶,都能够凭着生生不息的落地生根能力、开拓团结精神,拓荒创业,建立家园,实现理想。被后人誉为梅州开基祖的程旼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五胡乱华”后,程旼率领族人爬山涉水,来到粤闽赣交界处梅州山区。程旼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带给当地居民,同时也带来了中原文化,并以文化感染教育乡亲,以仁义道德感化人,在众多南迁士族中树立了榜样,成为南迁士族的楷模。程旼死后,当朝皇帝敕封程旼南迁功德,江河县邑以程氏命名——程江和程乡县,就是今天的梅江和梅州市。

  • 标签: 客家人 华人华侨 拓荒 开埠 海外 中原文化
  • 简介:田,光泽县西北角的一个山村,地处闽赣边界黎川、资溪、光泽三县结合部,是黎川和资溪之间往来必经之地,也是赣南和赣东北通道上重要关口。境内四周是千米高山,风扫隘、白虎隘、田隘和孔坑隘是光泽“九关十三隘”中四个险要隘口。

  • 标签: 红色记忆 光泽县 结合部 赣东北
  • 简介:1944年,我军取得抗日战争节节胜利情势下,日寇还在作垂死挣扎。他们不仅到处杀人放火,强征粮食、棉花,抓青壮年去日本当劳工,还抢走中国老百姓的耕牛。于是,八路军与日寇在东平县展开了一场罕见的“夺战”。

  • 标签: 耕牛 抗日战争 青壮年 老百姓 东平县 八路军
  • 简介:武汉市文物商店书画藏品中有一幅现代画家何芳华的作品轴,此图为纸本,淡设色画,纵38厘米,横68厘米.画的主题表现是:暮春时节,一头水牛在颖河边渴饮,并不时抬头向前方喘望的情形,的脚下河滩平坦广阔,水草稀疏.牛背后画一株槐树补托.该画笔墨简洁粗放,喻意深远,富有表现力.作者于画幅左边题识:"渴饮颖川水,饥喘吴门月,黄金如何种,我力终不歇.乙酉暮春芳华戏笔"下钤朱文"何"一印.

  • 标签: 笔墨 画家 设色 表现力 书画 作品
  • 简介:弹指间,陈元方同志已逝世十个年头了。然而每忆陈老对《南郑县志》的关怀,仿佛就在昨日,依然令我们感慨万千,怀念不已。

  • 标签: 县志 逝世 汉水 怀念 关怀 相思
  • 简介:在沁源老区,上年纪的老人们常常提起薄一波和佩琮领导他们抗日本打鬼子的故事,怀念之情和自豪之感溢于言表。1983年5月,我们在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即佩琮的办公室见到了他,和他谈了整整一个下午。他中等个子,大脸盘,70多岁,人很精神,只是耳朵有点背。看到我们这几个老区去的人非常高兴,谈笑风生,时常把助听器对准我们,并给我们讲述了沁源军民抗日战争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事迹,关切地问询起老区人民的生活变化、基本建设等情况,使我们非常感动。

  • 标签: 老区 生活变化 基本建设 国务院 领导 日本
  • 简介:麦家生在江南,后来从活色生香的成都冒出来,却不知他身上那种傻里傻气是来自何方:怕场面,不喝酒,不打牌,笨嘴拙舌,无趣透顶。这种人不适合当名人,当了也无趣,尽剩下招惹是非了。由于把自己的小说改编

  • 标签: 小说 成都 名人 解密 不适合 江南
  • 简介:坐落在三台县北涪城坝心的花园镇,为南北朝至隋、唐、宋、元历代各朝之始平僚郡和涪城县等郡县城故址.古时有小路与梓潼相通.据传其地原为东汉末年汉献帝皇叔刘备领兵收川时,在此所筑"衙署"的后花园.而分布在花园镇四郊的"九营十巷",则是刘备部下驻扎过的营盘遗址.横置于"九营十巷"之一的"巫家巷"东南方(今花园镇水磨河村)的形似卧的土丘,原来叫"眠山",山上有一座十分古老的尼庵.后来此山在唐玄宗取道梓潼避乱入蜀之时,又改称"羊眠山".

  • 标签: 杨贵妃避难 牛眠山 避难牛
  • 简介:<正>八旗的基层组织——录(佐领)创建于一六○一年(明万历二十九年),终清之世,录制度虽在不断完备,但录的类别、编制、职能,以及如何承袭等方面都基本上保持着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所奠立的规制。在录制度中,首先必须搞清录之别,才有可能对不同性质的录分门别类加以研究。但在清官书和某些野史笔记中,同一类录往往名称各异,这就给区别不同性质的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准备从民族成分、领属关系、是否世袭三方面谈谈清入关前录的类别,从而对有清一代不同类别录的渊源作一说明。

  • 标签: 牛录 不同性质 努尔哈赤 清入关前 领属关系 基层组织
  • 简介:1929年9月,离开红四军前敌委员会领导职务的毛泽东化名“杨任之”,经闽西党组织安排,由贺子珍伴随,从上杭庐丰、稔田来到永定金丰大山的牯扑。一边养病一边指导农民革命斗争。

  • 标签: 牛牯扑地区 中国 福建 军事斗争
  • 简介:1931年,因一连串的被捕事件,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人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中共中央工作几乎陷于瘫痪,这是中共在中国城市革命工作异常艰难的一年。就在这一年的6月15日,上海英法租界发生了轰动国内外的共产国际工作人员兰夫妇被捕事件,严重影响了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联系。这一事件虽然发生在80多年前,但事件诸多细节依旧扑朔迷离,

  • 标签: 事件 政治 中共中央 共产国际 1931年
  • 简介:本文对清代前期八旗蒙古录、五录、固山的编设进行考释,从学生时,所学及现在所见学者有关论述和一手史料出发,深入研究皇太极时代女真、满洲与蒙古关系中八旗蒙古录、五录、固山最初编设的时间。对八旗蒙古的提法加以肯定,对蒙古录最初出现史籍的时间加以支持;对蒙古五录的编设,以前的研究不确定,本文以现所见原始史料得出证据确切的新见;在八旗蒙古固山最初编设的时间问题上,更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看出以往学者忽视的记载,从而将以前学界确定的天聪九年二月说,提前为天聪八年十一月。

  • 标签: 清代前期 八旗蒙古 编设 考释
  • 简介:<正>继《中国古代改革家》一书之后,顾奎相和陈涴二同志新近又推出一部感时主力作《中国古代改革史论》,这是第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改革史研究的专著。该书的问世,说明了对中国古代改革史研究又取得了新的发展。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其拥有一份丰富的有其自身发展特点的改革文化遗产。从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至明清,改革贯穿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始终,一直是民族文明发展的主旋律。然而对这份丰富的改革文化遗产始终缺乏系统而全面地研究和整理,对改革史的研究也很薄弱,以往的研究多限于某个历史时期的变法、改制,而对改革史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却无人问津,至今似乎还没有一部有分量的学术专著问世,而《改革史论》一书则从改革的角度,对中华民族古代改革的历史作了全面而系统、深刻而详尽的研究,把历史上某朝某代的单个变法事件都纳入到改革史这一体系当中去探讨,力图勾勒出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改革框架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进程及特点,从而勾画出中华民族改革的全貌,寻求出改革史的发展规律。该书的问世,可谓填补了改革史研究的这一个空白。

  • 标签: 张居正改革 中国古代 中华民族 文化遗产 三国两晋南北朝 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