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辽金元石刻文献全》汇聚辽金元三代石刻文献总集,对辽金元史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集资料,全部录自清代及民国编印的金石志书。针对金石志编著者在辑录整理过程中的疏失,以石刻拓本为据,全面订正勘误,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 标签: 《辽金元石刻文献全编》 拓本 勘误
  • 简介:东莱赵氏家族是近代莱州重要的地方性家族,民国二十四年的《东莱赵氏家乘》为赵氏家谱的七修本。《东莱赵氏家乘》的修撰者赵琪为近代山东地方重要人物,《家乘》为了解近代山东地方社会提供了重要资料。另外,《家乘》中有大量人口迁移记载,为近代跨渤海的移民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 标签: 东莱赵氏家乘 赵琪 移民 谱牒文献
  • 简介: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并结合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桄理,对诸城城市发展过程中几个重要时期的水环境进行了复原与分析.东武故城的水源多来自井水,迁建后的南城受扶澳水灾的威胁增大;北魏至宋时期,沧湾成为城内雨水汇集地,且于扶淇河东修筑堤堰以防水灾;明清民国时期,扶澳河成为诸城城市的主要水源地,同时形成沧湾-城壕沟-猪市湾-扶淇河这一城市排水系统;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扶淇河受到严重污染,三里庄水库成为诸城城区的重要水源地.诸城城市水环境的历史演变在山东半岛地区具有典型性.

  • 标签: 诸城 城市水环境 扶淇河
  • 简介:洪汝奎公善堂刊本《大唐开元礼》之刊行及其得失问题,学者讨论者鲜见。从公善堂刊本《大唐开元礼》之刊过程言之,《大唐开元礼》在付梓前,洪汝奎广泛搜罗所见众抄本,并延请朱绍颐,委以校勘之役,洪汝奎搜罗泉抄本,具体属何人所藏,今多可推知,原书则不知所归,而朱绍颐等原校本今藏南京图书馆。据此校本,可知公善堂刊本《大唐开元礼》在光绪五年朱绍颐汇校众抄本之後,又经王幼斋、晓亭等覆校,历经此两次校勘,由此形成公善堂刊本《大唐开元礼》之文本依据。但朱绍颐所据诸本并非最佳抄本,且无论朱绍颐汇校众本,抑或王幼斋、晓亭等人覆校,在具体文字择定上,均不乏失校、误校之例,故公善堂刊本作为校勘性文本,其具体文字并非尽然可从。《大唐开元礼》虽无宋刊本传世,而从目前国内图书馆所藏相关抄本言之,汇整精抄本而详校之,进而形成校勘性善本,仍具一定可行性。

  • 标签: 《大唐开元礼》 洪汝奎 朱绍颐 编刊过程 中古礼书
  • 简介:嘉绒是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地理概念,嘉绒指嘉绒藏族居住的地方,即嘉绒藏区,主要包括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金川、小金、汶川、理县、黑水、壤塘、松潘、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色达、道孚、康定、泸定、炉霍和雅安专区的宝兴县等的部分地区。作为一个族群称谓,嘉绒指生活在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大、小金川流域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 标签: 嘉绒藏族 研究资料 历史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 叙述
  • 简介:11月6—7日,《四川省志》各分卷承单位主任(主编)学习培训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志》各分卷承单位、部分部门志编纂单位80人参加培训。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四川省志》总编马小彬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四川省志》副总编赵行作开班动员。

  • 标签: 四川省 副主任 培训会 单位 学习 主编
  • 简介:一现代人阅读我国古代典籍,会感觉一字多形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使你繁体字识读不成问题,也时不时地会被怪模怪样的字拦住去路,要去翻阅字书,很难畅通无阻地径直看下去,甚而至于废卷而叹。就如同吃上一碗米饭,常常有砂子稗粒硌牙,须停箸不断地挑剔,到头来程度不同地会影响胃口。毫无疑问,异体字是古籍阅读的一大障碍,对于古籍整理者来说,异体字处理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

  • 标签: 中的异体字 全编 古籍整理中的
  • 简介:本刊讯2017年3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省修志鉴工作“两全”目标完成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指出: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规划志书编纂出版、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出版的“两全”目标任务。

  • 标签: 修志 全国地方志 志书编纂 年鉴编纂 事业发展规划 市志
  • 简介:配色、描纹一直是陶瓷文物修复过程中较难的环节,传统的人工配色方法速度慢,准确率低。艺术家在长期的绘画创作中领悟到多种配色与素描技法,这些技法同样可运用于陶瓷修复领域,从而优化传统人工方法,提高补色与描纹的效果。文章以“南澳Ⅰ号”出水酱釉堆双风纹六狮系瓮为例,探讨色彩与素描技法在陶瓷文物修复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文物 修复 保护 色彩 素描
  • 简介:甲午战后,英、德、日等国逐渐扩大对中国瓷器的倾销,以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制瓷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有识之士提出了仿制西瓷,以保卫瓷业固有利权的设想.江西瓷业公司是清末民初政府扶持传统瓷业工业化转型的主要代表,规模较大但创办历程曲折漫长.自光绪二十二年起,历经多任大员兴办均告失败,最终在光绪三十四年成立,但开工仅半年就陷入困境,随后迅速走向衰亡.本文回顾了江西瓷业公司从创办至衰败的历程,并指出清末民初政府财政匮乏及企业缺乏有效融资渠道是其创办艰难及迅速衰败的根本原因.清末民初时期,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刚刚兴起,民众对机器大工业发展没有信心,要想通过招股集资来获得较大数额资本非常困难.

  • 标签: 江西瓷业公司 清末民初 民族工业 瓷业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