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西回鹘国(WestUighurKingdom)①的领土跨越天山东段南北.公元840年,游牧的回鹘帝国(UighurEmpire)崩溃之后,许多回鹘人(Uighurs)从蒙古高原(Mongolia)迁居此地.他们选择了定居生活,而那些非突厥语的当地人则学习使用了这些势不可挡的新来者的突厥语言.由此,一个被称为“畏兀儿”(Uighuristan)的国家形成了.

  • 标签: 畏兀儿 突厥语言 回鹘人 蒙古高原 国家形成 领土
  • 简介:福安市地处宁德市东北部,东与柘荣县为邻,东南与霞浦县相接,西与周宁县相连,西北与寿宁县为邻、西南与焦城区毗邻,北与浙江省泰顺县接壤,南向三沙湾海域。东西相距37公里,南北相距8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1880平方公里。

  • 标签: 福安市 土地面积 东北部 宁德市 柘荣县 霞浦县
  • 简介:文献记载中的周代“千亩”有二:其一,周宣王千亩之战中的“千亩”,其望在西周都城附近,即今陕西省境内;其二,晋穆侯千亩之战中的“千亩”,其望在晋国,即今山西省西南部。前者“千亩”之地名是随周人从后者迁移而去的,并且两都与周人农作文化有关。

  • 标签: 千亩 地望 迁移 农作文化
  • 简介:2014年5月29日,广西情移动传播平台启动新闻发布会在南宁广西方志馆举行。广西情移动传播平台由自治区天地方志办公室与广西专家咨询服务协会携手共建,依托政府公众信息服务平俞——魅力广西,率先在全国探索地方志资源移动化、智能化,打造“智慧方志”创新服务体系。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负责提供情信息,广西专家咨询服务协会负责信息采编和平台管理。该传播平台是广西地方志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情网的延伸和拓展,是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广西地方志事业发展和繁荣的具体举措。

  • 标签: 传播平台 广西 地情 地方志工作 专家咨询服务 创新服务体系
  • 简介:近年来.新兴县史志办按照省地方志办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地方实际,深入挖掘历史资源,积极开展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自2010年以来.新兴县史志办与新兴县广播电视台合作创办的情主题栏目——《新兴商旅》,深受当地观众认可和喜爱。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影响。

  • 标签: 电视栏目 地情 经济社会发展 开发利用工作 电视台合作 2010年
  • 简介:台北藏清代《新疆舆总图》的图像虽然已在网上披露,但是除馆藏单位简单著录外,还没有专题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图像、注记及相关文献发现,该图大概绘制于光绪年间,图幅内容表现的极有可能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的新疆状况,是研究乾隆中期新疆状况的可靠图像史料,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并且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新疆全图》具有同源性。

  • 标签: 清代 新疆 古地图
  • 简介: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的思想精髓,也是他70年革命生涯一以贯之坚持的思想路线,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有成功实践,渡江战役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强渡江河的进攻战役。

  • 标签: 长江中下游地区 “实事求是” 渡江战役 邓小平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解放军
  • 简介:出于遏制共产主义和实施冷战政策的目的,“十七条协议”签订前后,美国采取了种种措施阻挠西藏的和平解放,如鼓动达赖喇嘛发表反对“十七条协议”的声明;策动达赖喇嘛出逃;争取印度、英国政府合作支持达赖喇嘛等.本文利用美国已解密的档案文献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对1951年5月到1951年10月期间,美国政府和西藏当局针对达赖喇嘛流亡及其避居选择问题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揭示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西藏政策和中美关系,以及美国在“西藏问题”国际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美国政府 达赖喇嘛 协议 1951年 西藏政策 诱导
  • 简介:江苏省委党校丁小文教授潜心10多年所著的《民国藏“女钦差”刘曼卿传》一书,近日已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了在一个更加宽泛的层面上,精确对刘曼卿赴藏的历史意义作出创新研究,丁小文教授通过寻访后人、实地考察、网络查询等方式,钩沉大量关于传主的婚姻、教育、身世、社交活动等史料及照片加以研究,并从汉藏关系、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宣传抗日等方面考据了刘曼卿两次赴藏的历史价值,让刘曼卿的“传奇”面目清晰起来,并对刘曼卿作了精确的历史评价。笔者阅读刘曼卿的精彩故事,品味着刘曼卿的人生,体会到了“藏回”女子其人其事体现出的历史价值。

  • 标签: 历史价值 刘曼卿 藏地 民国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省委党校
  • 简介:两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先后在中国开辟七块租界,界内土地的租用方式,特别是英国商民如何获得合法的租地权利,是租界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七城市的英租界中有五处实行的是由英国政府与其本国商民订立皇家租契的土地制度,其中天津英租界扩张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租地关系最为复杂,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在原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解释框架中,皇家租契订约双方属于协同利益群体,二者间发生旷日持久的纷争几乎无法想象。以天津为个案,考察和梳理英租界皇家租契制度的历史脉络和矛盾波折,有助于更完整地理解近代英国在华租界及其土地制度的深层次特征。

  • 标签: 英租界 土地制度 租地关系 皇家租契 近代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