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一份专门发表中共研究成果的学术集刊。值2015年创刊号暨第1辑问世之际,我们借发刊的方寸之地,略陈几点看法或期待。创办一个反映中共党史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几代学人的夙愿。

  • 标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发刊词 中国人民大学 中共历史 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史
  • 简介:《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学术辑刊.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周秦之变以后再次经历重大社会与文化变迁的时期,魏晋以来相承之旧局面,赵宋以降兴起之新文化分别在此时期发生转变与定型.

  • 标签: 发刊词 中国古代历史 文化变迁 宋史研究 大学历史 中国人民
  • 简介:有清一代,所举“博学鸿”者凡有两次:一为康熙十八年己未“博学鸿儒科”,一为乾隆元年丙辰“博学鸿科”。学术界目前对康熙己未科的研究较为重视,对乾隆丙辰科的研究则少有涉及。本文旨在探讨丙辰科在开科、遴选、任用等环节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康熙己未科与乾隆丙辰科之异同进行比较。

  • 标签: 博学鸿词科 制举 遴选
  • 简介:天启、崇祯之间,柳洲词人军始以派的身份出现,后一直活跃于清初词坛,历时半个多世纪。大致前期以王屋为盟主,后期以曹尔堪为领袖。崇祯九年(1636),随着王屋、钱继章、吴熙、曹尔堪四人《笺》系列的刊刻问世,该派确立了惟“性情”是从,以“可骚可赋”、“可零可怨”为价值取向的学主张,拥有了共同宣言,在崇祯词坛与云间派双峯并峙,各具风采。在王屋、曹尔堪先后主盟下,柳洲派不仅形成了以“清”为特徵的闲澹秀脱的主导风格,而且率先开启了始于苏轼、盛于南宋的“非本色”的“变调”之风,与陈子龙至清初“本色论”者远绍唐五代北宋的“正体”相并而行,交相推进了明清之际的词坛中兴。

  • 标签: 柳洲词派 词学主张 创作风格 词坛中兴
  • 简介:"敌对势力",是中共词典里的老。它在党报《人民日报》上出现的总次数不算多。该报一九四六年创刊,"敌对势力"首次出现是一九四八年。从一九四八年到二〇一三年,六十五年里,共有一千七百六十六篇文章使用过此语。历年频率波动如图:上图有丰富的政治信息,隐含诸多疑问,如:一九四九年后的毛泽东时代,为数不多的"敌对势力",是在什么语境下出现的?语义是什么?一九七八年后的邓小平时代,该语长期蛰伏,又异峰突起,何种力量使然?

  • 标签: 敌对势力 使用频率 《人民日报》 毛泽东时代 邓小平时代 政治信息
  • 简介:在以往有关嘉绒藏族的研究中,对"嘉绒"词义的探讨一直是个热点问题,近现代的很多藏汉学者都对"嘉绒"一进行过解析。本文则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和考证古代藏文文献中记载与嘉绒有关的"嘉摩绒"、"察瓦绒"和"察柯"三个地名后得出结论:现代意义上的"夏尔嘉摩察瓦绒"(简称"嘉绒")与古代的"嘉绒"两者在概念和具体所指上并不完全一致,现代意义上的"嘉绒"是一个内涵更为丰富、且被不断建构出的新名词。

  • 标签: 夏尔嘉摩察瓦绒 嘉摩绒 察瓦绒 察柯 考释
  • 简介:以陈子龙、吴伟业、陈维崧为代表的一批词人,在顺康之际的二三十年间,先后分三个层次相继实现了“史”写作由“审内”向“审外”的开拓,在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与此同时,“史”概念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背景下产生并进入了学讨论的范畴。杜甫“诗史”意义的示范对于这一时期“史”写作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清代词学“尊体”的进程。

  • 标签: 词史 陈子龙 吴伟业 陈维崧 审内 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