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各位同学,大家在广播电视上可能都听过古琴音乐,这说明时代进步了.因为在十年前,或者再稍微早一点,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古琴.这种进步不是哪个人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它是整个时代的进步.查阜西先生和吴景略先生是我的两位老师.查阜西先生于1895年出生,吴景略先生于1907年出生.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就开始致力于抢救古琴.当时他们做过一次全国性的问卷式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会弹琴的人不到两百个.

  • 标签: 古琴艺术 概说 古琴音乐 广播电视 30年代 20世纪
  • 简介:古琴的历史非常悠久,到如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2003年古琴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国第二批入选世界非遗的文化艺术,第一批是昆曲.现在武汉汉阳有一座古琴台,这座琴台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著名的古琴师伯牙而建的.《吕氏春秋》和《列子·汤问》中有一个故事,大意是伯牙和钟子期两个人是知音,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 标签: 古琴文化 文化艺术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氏春秋》 春秋时期 联合国
  • 简介:抗战前,我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武汉分社主任.武汉沦陷后,湖北省会迁至鄂西山城恩施,武汉分社改名为恩施分社,我仍任主任.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国民党军第六战区和湖北省党政首脑机关遵照蒋介石旨意.赶紧回武汉抢夺胜利果实,我是参与其中的重要一员.我曾于1980年撰写《“四大金刚”的自述——回忆在武汉“劫收”的前前后后》(刊登在《武汉文史资料》总第一、二辑).这里仅就我当时参加武汉“受降”前后的经历作简要补充.

  • 标签: 前进指挥所 第六战区 国民党军 武汉地区 湖北省 蒋介石
  • 简介:(一)2003年11月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负责申报的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28种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利好消息一经公布,反馈国内,遂酿成一时之盛,文化官员、古琴演奏家、研究者、爱好者无不欢欣鼓舞。

  • 标签: 古琴艺术 古琴演奏 古琴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人音乐 风寒
  • 简介:在上海局领导下,我们在武汉的工作有了较大的起色。1947年秋,上海局通知我去上海开会。到沪后,我被当成病人送进了一家私人医院——李伟光医院。医院的同志嘱咐我尽量不要出去,后来李亩田、李云程也住进来了。上级派王晓同志与我联系,他经常送来报纸文件,给我们讲外面的情况。并告诉我们说:“张执一同志有任务到香港等地去了,请你们耐心等候。”不几天,张执一同志回到上海,会议就开始了。这次会议由张执一同志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我们五师的同志,也有华东的同志。会议的任务本来是研究在上海、南京、武汉等沿江大城市建立几个联络站,负责把那些坚持原地斗争的同志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到几个解放区去。会议正在进行中,中央发来电报

  • 标签: 上海局 特委 李炳南 中原突围 刘邓大军 游击战争
  • 简介:庄剑丞(1905?—1953),名鉴澄,字剑丞,号栩斋。江苏江阴人。出身儒宦家庭。幼年至青年时代辗转上海、无锡、苏州等地求学。抗战期间先后任职于伪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伪江苏省文献馆。抗战后至解放初先后在江苏高等法院、上海新裕纺织公司第一厂工作。

  • 标签: 五十年代 苏州图书馆 检讨 名家 古琴 江苏省
  • 简介:回首平生,我感到:苦难的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它使人对世道的不公正、不平等萌发改造的愿望,对国家被蚕食的命运,产生一种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记得武汉沦陷(1938年)和日寇侵入上海租界(1941年),两次在坦克声中听老师讲《最后一课》,亡国之恨和“国家兴亡匹...

  • 标签: 漫画 五四运动史 百货业 军用登陆艇 国民党 文化宣传工作
  • 简介:我叫黄胜时,1919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出生,祖籍山东省单县黄集,现退休住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东大街64号。我少年时家境贫寒,父母双亡。1933年秋因生活所迫,投军于冯玉祥部队,驻防在张家口万全县。1934年迁北平南苑12营房。1937年春又移防于卢沟桥,编在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一○旅二一九团三营九连三排九班当战士。我们的着装是灰制服,左兜上方有一长方形布块,从印有黑、蓝、黄、红的边及中间的三角符号上,可看出每个士兵、军官的阶级。灰帽子,帽徽处上下缀着两个黑扣。黑布鞋和黑袜子,灰绑腿带在小腿外侧打成三个“人”字

  • 标签: 卢沟桥 长方形布 三角符号 冯玉祥 二十九军 家境贫寒
  • 简介:1930年3月2日下午,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窦乐安路233号(今多伦路201弄2号)中华艺术大学召开成立大会。中共在"左联"设立党团。"左联"成立之初,几乎排除了以郑振铎、叶圣陶为首的所有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曾任《小说月报》主编、积极从事进步社会活动的叶圣陶,没有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对此,种种说法不一。

  • 标签: 叶圣陶 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开明书店 郑振铎 鲁迅
  • 简介:<正>陈垣老师的一生,主要是读书、教书、著书。他生于清末,卒于新中国建立后第二十三年。经历过封建王朝、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侵略、国民党统治。他的一生,正处在中国动荡不安、急剧变革的时代。自幼幻想过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学过西医,参加过旧民主主义革命,追求祖国独立富强,而自己却总是在君主专政、国土沦丧、战争频仍、国弱民贫之中。但是,他终于有幸,在年近七十岁的时候,迎来了旧中国的解放,见到了新中国的诞生,这是他晚年的极大快慰。他是靠自学成材、靠勤奋读书的,他热爱祖国,重视人才,珍惜典籍,宣传祖国文化,平生不附依权贵,不靠人际关系,不慕虚荣,不求名利,耿介无私,正直做人。

  • 标签: 陈垣 科举考试 新中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 祖国文化 八股文
  • 简介:辛亥那一年,我在上海,正由商务印书馆所设的商业中学毕业后在该馆当练习生。我幼年深受我表兄敖嘉熊烈士的影响.痛恨清朝的反动统治,这时又读了许多革命的报纸和刊物,因此反清排满的思想日益高涨。及广州起义失败,七十二烈士殉难,当时的热血青年莫不抚髀长叹,我因自己非同盟会会员,没人介绍,得不到参加的机会,但是心里早已怦然而动,跃跃欲试了。到了那年农历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全国震动。我就和秦乐钧、徐祖正两个同学秘密集议,

  • 标签: 商务印书馆 广州起义 武昌起义 同盟会 烈士 排满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第一次批判运动是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在批判电影《武训传》初起时,毛泽东责成人民日报社和文化部组织了武训历史调查团,到山东做实地调查,形成了《武训历史调查记》,进一步推动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毛泽东的卫士李家骥曾随江青参加了武训历史调查,并在最近回忆了这一过程。现将李家骥随江青参加武训历史调查的情况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 标签: 《武训传》 历史调查 江青 批判运动 新中国成立 人民日报社
  • 简介:<正>震后第一个开车进汶川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我和战友们就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打通理县通往汶川的道路。12日晚,什么也没来得及准备,我与100多名战友,带着5辆挖掘机、6辆装备机车和1台空压机出发了。由于地震的破坏性比较严重,部队所到之处,80%的道路都遭到破坏,路面被大小

  • 标签: 汶川 丰溪镇 家乡人民 救灾部队 月没 第三天
  • 简介:吴钊,1935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世代书香,家族出过不少历史文化名人,在当地很有声望。父亲吴鹤望早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馆,在传统文化艺术领域颇有造诣,精通诗词、书画、古琴、昆曲。母亲知书达理,思想开明。受家庭诗礼文化氛围的浸润和熏陶,

  • 标签: 查阜西 中国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