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2001年初,梧州市郊区政府根据和的精神,从当年3月始,开展编纂工作.目前已经完成水利、农业、林业、组织、政权机构等篇章的第一稿共30多万字,取得了一些成绩.

  • 标签: 梧州市 中国 广西 地方志 编纂工作 领导认识
  • 简介:2006年9月,《红寺堡开发区志》出版后,由于机构改革,红寺堡开发区档案史志馆被撤销。2012年11月,红寺堡区档案史志馆再次成立。由于工作人员少;设备配备不到位,工作一直无法正常开展。

  • 标签: 红寺堡开发区 设备配备 史志 档案 机构改革 工作人员
  • 简介:<正>《左权县志(1991-2010)》编纂启动动员会后,全县各单位积极行动,截至2010年8月底,90%以上的承编单位已按编纂规划的进度、质量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并如期完成阶段性工作。其中20%的承编单位提前完成专志初稿编写工作。工作的顺利进行,

  • 标签: 续志 承编单位 专志 左权县 修志工作 编写工作
  • 简介: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西藏自治区仍有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牧区,这就意味着西藏人口中的绝大多数所需要的公共产品诸如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公益设施以及医疗,教育等全部或部分地依赖村级组织的公共服务供给。因此,完善村级组织、提高其公共服务的效能对西藏广大农牧民的现实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西藏农区 村级组织 公共服务供给 免税政策
  • 简介:清代前期继承自明代的漕运制度,解决了刚进京的政府官员和八旗官兵的口粮问题。漕运是政府制定的一项经济制度,是政府集中行政力量进行的资源配置,也是京师粮食供给制度。实际上,清代前期以皇帝为首的各时期政府并非固守制度不变,而是针对实际情况,欲对制度做一些变更,他们坚持的原则是因时制宜。只是改革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抗,政府欲对漕运制度变革但没能成功。

  • 标签: 清代前期 北京 粮食供给制度
  • 简介:自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广南九次编修《广南府志》、《广南县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中共广南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曾计划组织人员编修县志,但因频于政治运动不断未能如愿。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1年11月,广南县第八届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广南县志编写组,1982年9月改称广南县志办公室,隶属于县政府办公室,到1998年4月,县志办公室四易其名,机构格级由股所级升为副科级、正科级,人员编制由3人增至5人到9人;写作队伍和工作人员由3人增至7人到29人;1996~1999年共计划拔经费53万元,办公室由26平方米增加到96平方米(三间半);并配备有586微机、美能达复印机各一台,吉普车一辆,日产理光8照相机一架。

  • 标签: 广南县 修志工作 《广南县志》 编纂工作 地方志
  • 简介:2000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第二届地方志编纂工作会议,强调贯彻落实"一纳入、五到位",并以桂政发[2000]66号文件形式下发.文件规定:"编纂地方志书要加强领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体制,要做到‘一纳入、五到位',一纳入就是要把编纂地方志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各级政府的任务中,要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如何贯彻执行桂政发[2000]66号文件中规定的"一纳入、五到位"是开展第二届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修志工作 广西 地方志 工作思想 中国
  • 简介: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源泉。一个地区的制度设定究竟产生了正向还是反向的影响则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来进行分析,旅游业作为青海省日渐成长起来的重要产业,对青海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从青海旅游业发展与制度供给的关联切入,梳理青海旅游业的制度供给,分析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进而从制度层面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 标签: 青海 旅游业 制度供给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历史性变化,对史志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然而,史志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工作方法还比较粗放,与个性化服务差距较大、差别化供给水平还不能达到受众满意的程度,中高端服务、主流媒体刚需明显不足。破解这些问题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河南的史志工作实践来看,史志工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理顺构架、盘活资源、疏浚渠道、加强营销、依靠法治五个方面,以钉钉子态度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史志工作要素实现最优配置,进而提升史志工作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 标签: 地方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史志工作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我国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尚不适应这一要求,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强化政府责任的对策。

  • 标签: 农村 公共产品 政府责任
  • 简介:全国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是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方志界的全国性会议,是新中国修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第一轮修志的工作经验,并对第二轮修志工作作出部署。我们要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做好新一轮修志,就必须进一步落实“一纳入、五到位”的工作要求。

  • 标签: 修志工作 地方志工作 新中国 里程碑 成立 会议精神
  • 简介:TheextraordinarylocationandstrategicpositionofTibetdeterminesthattheTibetAutonomousRegionisfacedwithdifferentpoliticalandeconomictasksfromthoseofotherprovincesinChina.ToensurethatTibetsucceedsinthesespecialpoliticaland

  • 标签: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需求 导向 建立
  • 简介:清代台湾每年例须陈报夏、秋粮食收成,秋收指稻作,夏收即春花和双季稻的早稻。春花是次要粮食,栽植普遍的番薯亦是。但政府规定春花须列入夏收报告,番薯则不必。番薯是馈贫之粮,植于园或畸零地。春花植于稻田,与稻形成轮作,被喻为接绝续乏之谷,可见其地位。以往研究清代台湾粮食者,次要粮食必议番薯,忽略春花。本文旨在阐明清代台湾春花的种植及其与主要粮食的关系,并检验清人视春花有平抑米价作用的认知是否合理。

  • 标签: 春花 二麦 收成分数 粮食供给 清代台湾
  • 简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边疆学的发展进入到了实质性学科构建阶段。梳理边疆研究的历程发现,制约中国边疆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标识性概念的供给不足和概念体系的缺失。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之提供了可能,通过强化民族志书写和加强实证研究,开发与建设档案库与案例库,加强与西方学界对话,促进边疆研究的交流与融合,以此不断凝练和形构出中国特色的边疆学标识性概念,形成学科发展的科学概念体系,推动中国边疆学深入发展。

  • 标签: 中国边疆学 标识性概念 边疆范式 人类学
  • 简介: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主体结构不合理、供给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缺失和供给模式的固化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发挥,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能更好地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需在供给侧方面进行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主体、内容、模式和环境四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学实效。

  • 标签: 供给侧 新建本科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 简介:西藏自治区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机会供给,包括开放的机会和封闭的机会供给。这两类机会从本质上说都是政府供给和影响的机会,增加其供给量,并提高本地居民对机会的把握能力,实现有效供给,有利于推动西藏自治区实现和谐与稳定发展。

  • 标签: 机会 机会供给 和谐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