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属于明器的一种,但随着传统礼制的不断完善,冥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丧葬礼仪和各种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从远古时代开始,国人就有事鬼神的习俗,商周开始确立宗法礼教以来,就有祭地以埋物的传统。这对后世冥的产生有直接的启迪。从汉代开始,丧葬活动中就已使用钱币,这是冥使用之滥觞。杨树达先生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丛葬之物”里记载了冥发展的几则材料,即从汉代的瘗钱开始直至唐代王坞运用纸钱祭祀。从已经发掘的汉代墓葬来看,当时埋钱于死者墓中的甚多,而发掘出土的多是陶钱、五铢钱.由此我们推知.汉代的瘗钱可能就是早期的冥。从此以后,冥便开始了它自己的发展历程。

  • 标签: 冥币 汉代墓葬 祭祀活动 丧葬礼仪 不可或缺 远古时代
  • 简介:由奥地利中央银行行长克拉尼斯特(W.Kranister)主编的《国际钱币制造者》一书,从艺术设计和印刷技术两个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选取八个国家的钱币,加以研究介绍。这八个国家依次是澳大利亚、奥地利、中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瑞典、美国。其中亚洲只有中国的人民(第二、三、四套)入选。这标明人民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已经达到国际水准。为此,我走访了第二至四套人民总设计师罗工

  • 标签: 国际水准 拉尼斯 印刷技术 人民银行 中央银行行长 二至
  • 简介:<正>《中国古今泉辞典》4425著录一枚罕见的三孔园足布,铭文或释“王夸”。原件藏北京市首都博物馆,曾于1990年亚运会艺术节期间公开展览。地名“王夸”,典籍未见。但典籍“望诸”、“望都”似与“王夸”有关。“王”、“望”古音均属阳部,音近可通。战国古玺“望”作“(臣王)”(《古玺文编》8.5),从“臣”从“王”,“王”为声符是其佳证。“夸”、“诸”古音均属鱼部,音近可通。《战国策·西周策》“樗里疾”,《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索隐引《纪年》作“楮里疾”,一本“楮”作“褚”。《庄子·让王》“原宪华冠”,《韩诗外传》一“华”作“褚”。以上“夸”、“樗、“华”均从“亏”(于)声,此“亏”声系与“者”声系可以通假之确证。

  • 标签: 布币 中山 声系 战国策 古音 程恩泽
  • 简介:清末民初,俄作为一种侵华的媒介,大量进入新疆地区。俄在新疆的流通与使用有深刻的历史原因,极大地冲击了新疆原有的货币金融体系,对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清末民初 新疆 俄币
  • 简介:不少人也许没注意到:人民上也有美丽的牡丹花!其实,中国人民银行自1948年发行人民以来,票面上有花草图案的很少,而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牡丹却多次在其上显露芳容。我国至今已发行了5套人民纸币,其中1962年至1972年间陆续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共有7种面额9种版面,背面图案有花卉两种,牡丹占其一。如1965年的10元面额纸币,正面为各族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背图主景为天安门,两侧均为牡丹花。1987年4月陆续发行的第四套(1980年版)人民,共9种面额9种版面,内有4种有花鸟图案,10元票正面即是“凤凰牡丹”图,又称“彩凤献瑞”或“凤戏牡丹”。花王与鸟王出现在一起,寓意吉祥如意和富贵荣华。目前我国市场上流通的硬币共有34种,除各种流通纪念外,常见到的有1957年以来发行的1分、2分和5分面额的辅币,以及1992年以来发行的1元、5角、1角硬币。其中1元面额的为钢芯镀镍硬币,正面图案为国徽,背面则是硕大的牡丹花。在我国纪念家族中,近年开发的彩色纪念已成为中外钱币收藏家、爱好者的至爱之品。在1999年河南省第十七届牡丹花会开幕前夕,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一套一枚的以牡丹花为主图的面额10元彩色纪念———“国...

  • 标签: 牡丹花人民币
  • 简介: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鉴于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当时生产凋疲,民不聊生,为了迅速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决定在新疆仍暂时流通原新疆省银行发行的银元票。到了1951年,在中央巨额物资的支援下,新疆的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物价平稳,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收回银元票,发行人民,以实现新疆与全国币制的统一。9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命令:从10月1日起,在新疆发行流通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4种面额的人民。限期收回新疆省银行发行

  • 标签: 新疆省 银元票 民族聚居 发布命令 伊犁九城 于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马文蔚先生书写的人民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和“壹、贰、叁、伍、拾、圆、角、分”等汉字,从第一套人民一直用到最近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先后沿用了50余年。

  • 标签: 第五套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 先生 发行 书写 汉字
  • 简介:解放前的100多年,中国人民一直受着鸦片的毒害.始而从印度进口,进而自种自销,由官府在全国特别在西南各省强迫种植罂粟,流毒各地.最后是日寇在武装侵略的同时,大量制造和运销红丸、白粉和吗啡,双管齐下,企图灭绝中华民族.我幼年在故乡时,曾听说城里有烟馆,但从未看到过,大抵是偷偷开设的.中学时代看清末以来的小说,描绘十里洋场有“燕子窝”、“花烟间”,后来到了上海,也没有找见过.1931年在广州的河南,才开了眼界.想不到第二年到了武汉,所看到的一片乌烟瘴气,更十倍于广州.

  • 标签: 特税 蒋介石 武汉人 大量制造 蝗虫 残酷杀害
  • 简介:在研究四川省打造白酒金三角战略中,应当在保质保量大力发展白酒生产的同时,深化酒文化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种效应。积极努力,争取早日进入世界级非物质:乏化遗产名录,通过普世精神的文化交流。优化“国际语言”,实施国际化战略,开创“世界名酒”的康庄大道,创建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的绚丽花朵。

  • 标签: 瞄准世界 非遗 国际文化 发展战略 策略 举措
  • 简介:翻过去,就是天堂。318国道离开雅江县城,七弯八拐,翻过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垭口,就进入了川藏南线最柔性的段落。山体突然变得舒缓起来,黑夜留下的积雪残留在山顶,融化的雪水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茫茫草野,牛羊星群一样漂移在永恒的寂静之上。高山草甸的色彩和光影,有如伊戈利图画的世界。偶尔可以见到炊烟袅袅的毡包、森林和开着蓝色花朵的龙胆草。除了高压线塔、气喘吁吁的汽车和摩托,几乎没有其它文明迹象。这片位于林线和雪线之间的草甸,属于牦牛部落的传统家园,地理学称其为亚高山和高山草甸,牧人们叫它夏牧场。

  • 标签: 高山草甸 理塘 七弯八拐 山垭口 闪闪发亮 林线
  • 简介:世界名人最后的话生命的最后是什么样子的?科学目前还没有让人信服的权威论证,人类只能遥感它的神秘。然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通过一个人最后一次发出的声音,我们是否可以看到生命的本真?我们常提起或记起死去的人最后说的一句话,也许,这是句平常的话,但因为是...

  • 标签: 西奥多·罗斯福 英国小说 列夫·托尔斯泰 欧·亨利 法国文学 莎士比亚
  • 简介:一九六三年,在山西侯马新田遗址出土一枚耸,肩尖足空首布属春秋晚期。该前所未见,著录《新探31《大系》1.711等。铭文二字。铭文的读序,诸家多自右向左读,释“邑金”或“玄金”。其中除“邑”字所释正确,另一字及读序均有可商。

  • 标签: 空首 新田 中华书局 铭文 三家分晋 史学
  • 简介:陕西风翔六营有一个充满童话的世界,这就是流传了600年的泥塑。这里的泥塑虽说脱胎于黄土,但却有着自己的灵魂。民间艺人们将它们塑造成千姿百态的形状,赋予它们各种各样的面孔,它们也就有了自己的生命。

  • 标签: 童话世界 泥塑 民间艺人
  • 简介: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20岁中进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他和王叔文等人的“改革”,时称“永贞革新”。他们打击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最终遭到反对而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永州……

  • 标签: 柳宗元 江湖世界 永州 永贞革新 藩镇割据 王叔文
  • 简介:2013年2月26日,本刊收到美籍藏胞索朗喇嘛的来信。他在信中说,今年藏历新年后的第三天(即2013年2月13日),一名藏族青年在尼泊尔藏人居住区自焚。这个青年身上没有护照、信用卡及其它能证明身份的东西。

  • 标签: 自焚 安宁 世界 藏历新年 居住区 尼泊尔
  • 简介:到过客家地区、吃过客家美食的朋友一定会为客家各种形形色色的叛类食品所倾倒;而地道的客家人,则更是一年四季的重要节庆日子都离不开板,倘若因为身处异地而无法满足一时口欲,则多半会在回到家乡时大快朵颐,或是在离开家乡时带上一大袋,以偿“相思”之苦。听我这么介绍,您一定会十分好奇,到底客家的“板”魅力何在?它们在客家人的生活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且听我慢慢道来。

  • 标签: 客家地区 世界 客家人 家乡
  • 简介:世界体系理论对考察和评判后起发展进程中的外部结构因素提供了有价值的整体视角和诸多理论性启发,但并不能圆满处理发展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即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问题。证之以战后台湾发展的历史经验,其未赋予地缘政治因素以及核心国家政权以应有理论地位的缺陷更形突出。参照世界体系理论的一些提示并针对其不足,本文强调战后台湾发展的外部条件中的关键因素是美国国家政权的地缘政治行为,而不是核心资本积累的经济逻辑;进而提出扩展'三边联盟'的主张,即在发展研究中必须全面考察核心的国家政权和跨国资本、边缘的政权力量和当地资本这四个依附关系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和行为主体。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揭示台湾发展的外部动力机制和历史特殊性。

  • 标签: 世界体系 台湾经济 地缘政治 国家政权 沃勒斯坦 政治经济学研究
  • 简介:嘉央曲吉丹增成列(1789一1838)的《大世界广说情器明镜》、松巴·叶西班觉(1704—1788)的《世界概说神奇妙言》和扎敦·格桑丹贝坚赞(1897—1957)的《世界地理概说》,是近代出现的三部有关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地理学的重要著作,其中前两部为佛教学者所著,后者由苯教学者著。扎敦·格桑丹贝坚赞是著名苯教大师夏尔杂·扎西坚赞的高足,师徒二人均是近代苯教新派的大师和重要学者。《世界地理概说》继承了苯教传统中的地理学说,吸收了佛教的许多地理概念及其解释,既有吐蕃、大食、波斯、象雄、松巴、突厥、勃律、李域等传统历史地名的地理和方位的详细阐释,也有巴拉、哈拉罕等极少出现在历史地理著作中的地名,实为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

  • 标签: 苯教 象雄 大食 波斯 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