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一.一个新方向先来看一下这两个场景。它们是两部纪录新作的开场段落。它们的一些处理方式表明,纪录与那些实验性的、充满个人风格和政治意图的散文或报告之间的边界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了。

  • 标签: 纪录片 行为 政治意图 个人风格 实验性
  • 简介:里有什么"文化"呢?我的任务是对这部影片作"文化分析",这一点要求我设法显示它所可能包含的"文化"意义.年轻的刑警邰林和女演员刘云各自受到认同的焦虑的牵引,这可以引出霍建起在上部影片(以下简称,潇湘电影制片厂与北京电影制片厂1999年联合摄制)中探索过的身份认同问题(1)"邰林心中有难以释然的艺术梦,而刘云则醉心于街头"行为艺术",两人似乎因艺术的缘分而相爱,这涉及高雅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问题;影片外景地位于堪称渤海明珠的大连,主人公的故事也主要发生在这座充满现代都市气息的北方名城,这足可以引发当代都市文化分析;而这部大众文化制作却又大量刻画高雅艺术,而这从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来看似有某种意义,如此等等.这几方面大概正是影片的主要"文化"内涵所在吧?

  • 标签: 影片 电影制片厂 女演员 霍建起 行为艺术 摄制
  • 简介: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纪录大多沿用一种以旁白表述为主的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纪实美学的思想开始进入中国,到90年代成为中国纪录最主要的表现方法。因此,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基本上是一种从观念表述到纪实美学的过渡。新世纪之后,市场经济对电视行业的冲击,造就了演绎(搬演)美学在纪录领域的勃兴,纪实方法在电视台难以立足,非体制的纪录生产反而坚持了纪实美学,并发展出多种变体。近年来纪录电影的兴起,尽管作品不多,但在美学上还是保持了多元的态势。

  • 标签: 纪录片 纪录片美学 纪录电影
  • 简介:叁合作:建立有利拍摄的纪录关系二、纪录者运用影响力手段简析纪录创作以纪实手法为实现的途径,是创作者投入了情感和评价的"参与的观察".

  • 标签: 创作 纪录片 真实性 纪录者 影响力 题材
  • 简介:不是凡赞赏戴安·基顿的成就,就非1977年的《安妮·霍尔》不提。但我们中间那些在发行之初就看过她和伍迪·艾伦这部最受欢迎的电影的人,今天若能旧片重温,心中难免会怅然若失。30年的光阴真的已经老去了吗?安妮安在?如果健在,我们倒是希望——虽已褪去些年少轻狂,但却有望不像基顿在《爱是妥协》(Something’sGottaGive,2003)中扮演的那个长岛女作家那么尖酸刻薄又歇斯底里。

  • 标签: 极限 表演 GIVE 女作家 安妮 赞赏
  • 简介:山东平度市电影公司,近年来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三级管理网络,坚持以科教和幻灯宣传带动故事放映,不断开拓农村电影市场,积极实施“2131”工程,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1999年以来,全市农村每年放电影达到1.6万多场次,全市农民年人均看电影11场,部分镇村已基本实现了每月每村看一场电影的“2131”工程目标。

  • 标签: 农村电影市场 科教片 故事片 放映 电影公司 99年
  • 简介:朴赞郁新巫术《蝙蝠》Thirst导演:朴赞郁主演:宋康昊、金玉彬、申河均上映日期:2009年4月30日(韩国)作为韩国第一部得到美国环球公司投资的影片,朴赞郁的新作《蝙蝠》在积极备战戛纳电影节的同时,也于日前放出了首段时长1分24秒的预告。由朴赞郁自编自导自监制的《蝙蝠》,讲述了小镇医院里受人尊重和敬仰的牧师尚贤(宋康昊饰演)

  • 标签:
  • 简介:曾几何时,以《黄土地》为代表的探索的崛起,对传统的国产的确产生了不少的冲击,然而可惜的是,这种冲击太微弱,不景气的国产并没有因此而重振旗鼓,相反,所谓的探索自身却陷入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回顾探索从崛起到衰落所走过的路,不难发现有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东西。首先,我以为,探索从它的诞生那天起,就已经踏上了一条与世界

  • 标签: 《黄土地》 世界电影 电影观众 可看性 形式美 外国专家
  • 简介:面对上百年的中国电影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有太多的话题值得探讨,但如果聚焦于上世纪末中国电影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特定阶段的话,那么商业娱乐热潮的掀起无疑是最值得探讨的现象。因为就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电影来说,商业性娱乐性的重新认识是一种空前的“阵痛”感觉和经验摸索。特别突出的是九十年代两大热点问题,即由1994年《亡命天涯》开始引发的直至如今写入中国电影人世条约的“进口大片”、以及成龙《红番区》登陆之后激发的“国产贺岁电影”热潮,真正改写了中国电影的全新地形图。

  • 标签: 贺岁片 中国电影 冯小刚 九十年代 电影市场 影片
  • 简介:中影公司与好莱坞的分账纠纷已落幕,但其实,每年的34部分账大片并不是观众所能在影院看到的全部进口。在这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引进方式的存在。比如今年的《国王的演讲》、《一次别离》和《艺术家》,它们进入中国不是以分账的身份,而是“批”。到底何为“批”何为“分账大片”,本期请来两位与进口打过多年交道的业内人士,为读者答疑解惑。

  • 标签: 《艺术家》 引进方式 进口片 好莱坞
  • 简介:论歌舞鲁良北京电影学院91导演进修班歌舞片中最经久不衰的亚类型是让小家伙们(或大人们》“凑到一起演个节目”。歌舞的仪式性功能就是重申并阐明娱乐在其观众精神生活中所占的地位。──简·福伊尔歌舞的历史1.歌舞及其渊源:理查德·戴尔曾说:“歌舞代...

  • 标签: 歌舞片 好莱坞歌舞片 美学特征 有声影片 叙事 情节内容
  • 简介:人们常说,生与死、爱与恨、战争与和平是电影中最恒久不变的三对母题。其实,若要为它们寻找一个载体,战争或许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除此之外,再没有一种类型具有如此宽泛的凝聚力。一部电影就是一则寓言。战争的浮现,可以让镜像内外的人更好地认清自己。

  • 标签: 战争片 战争与和平 生与死 凝聚力 电影
  • 简介:<正>一思考三十多年来为什么科教徘徊在一个不够开阔的地带,不能更有效地打开局面?不能更好地为社会所理解和重视?不能更充分地发挥应起的作用?坐下来冷静地思考一下,循着我国科教发展的道路,可以勾画出如下这样一条轨迹,就是答案。当然,尚不够全面。①我国科教的创作是移植苏联模式。50年代初,我国建立了专

  • 标签: 科教片 科学普及片 苏联模式 创作 科学内容 大时代
  • 简介:纪录的命名纪录(DocumentaryFilm)最初源起于法语(documentaire),原为形容词,意为"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后来具有了名词性质,表示纪录某些事实或事件.

  • 标签: 纪录片 影视美学 定义 纪录电影 叙事手法
  • 简介:随着WTO的日益临近,电影业界“狼来了”的呼声也越发显得嘈杂。从1995年开始的每年引进的10部“大片”与国产之间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局:档期三、七开,收益七、三开。入世后的三年内进口数量将变成20部,而后还会扩大,到时候中国人还能看到自己的电影吗?对这样可怕的前景进行预测是残忍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国产将不得不陷入与狼共舞的凄惨境地。还记得《亡命天涯》《真实的谎言》给国内观众带来的新奇与欣喜,更忘不了《泰坦尼克号》带给无数家影院座无虚席的繁荣和热闹。当《鸦片战争》《大转折》的营销者们紧紧瞄着各单位的腰包时,这些腰包里的钞票却纷纷装进了“泰坦尼克号”。更有意思的是在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的数次调查问卷中,认为在电影院看电影和看VCD有很大区别的人都不超过20%,而《泰》却一下子让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到原来银幕效果与VCD、录像带的效果有着天壤

  • 标签: 国产片与狼共舞
  • 简介:这类观众面窄、艺术性强的文艺,拿到奥斯卡提名便已经赚了,若能以小博大成了黑马,就是意外的收获了。每逢夏天,好莱坞总是推出一批热闹的超级英雄,要等到入秋以后有剧情的电影才会慢慢上市,而在圣诞节前后臻于高潮。除了《雨

  • 标签: 莎士比亚 科利奥兰纳斯 艺术性 电影 英雄片 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