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接入世界互联网已逾20年,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视频行业发展迅猛。2014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广告,与此同时,网络视频用户数量高速增长,传统电视的用户流失现象正在加剧,传统电视媒体亟待转型。

  • 标签: 电视业态 互联网时代 中国互联网 展望 用户数量 网络视频
  • 简介:根据著名作家麦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解密》,是一部有创新意义的电视剧。一在以往的谍战剧中,看到的多是我公安干警或国安战线的侦察员们有胆有识、足智多谋、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而在《解密》里我们看到是一个傻呼呼的容金珍形象,但他却是一个数学奇才,对数学、数字有着十分敏感的反应,他是破译"紫密""黑密"密码最主要的人,为国家极为重要的"213"国防工程的安全保障作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英雄形象 同名小说 麦家 国防工程 英雄主义精神 我的祖国
  • 简介:在众媒时代,电视媒体要回归传媒本性,倡导新闻立台,做主流价值观的建构者;要利用专业操作方法重视主题策划,开展正面宣传,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这是电视新闻的优势,也是主流媒体价值赋予的社会职责。

  • 标签: 电视新闻 主题报道 主流价值观建构 广东广播电视台
  • 简介:进入本世纪以来,表演型真人秀十分活跃。《中国达人秀》《我是歌手》《中国新歌声》《传承者》等节目此起彼伏,每档节目的出现几乎都能引发话题效应。其实,从内容构成要素上看,这些真人秀节目和传统综艺节目颇为相似,同为歌舞等传统舞台艺术表演,特别是《我是歌手》,很像当年的《同一首歌》。

  • 标签: 真人秀节目 情境 后台 电视 《同一首歌》 构成要素
  • 简介:佛山电视台公益慈善栏目《点行善》以多视点对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进行关照,以多弧线的叙事手法展开每一期节目,以多媒体传播扩大社会影响,搭建起了高效运作的公益平台,其经验值得同类节目借鉴。

  • 标签: 公益慈善栏目 《点行善》 创新 发展
  • 简介:电视剧影像叙事中,“城市”作为一种审美意象,所指涉的不仅是自然风貌、地标景观、环境空间等物质形态,它更多承载的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人文底蕴、社会形态与文化精神。

  • 标签: 电视剧 修辞策略 意象建构 城市 影像叙事 审美意象
  • 简介: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是以表现少数民族历史和现实生活、生产方式,并展现其民族文化、心理、精神、性格及其独特地理、地貌和民俗为主要题材内容的电视剧,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和艺术价值。而纵观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却长期缺位于中国电视剧的诞生与起步阶段,直到文革后,中国社会各项事业大力复苏之际,此类题材电视剧才得以重视并逐步发展。而此时,已经距离中国第一部电视剧的诞生晚了整整20年。

  • 标签: 少数民族题材 电视剧创作 中国电视剧 少数民族历史 发展研究 电视剧作品
  • 简介:城市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西方自十九世纪以来展开的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城市化,即“都市化伴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展而来,它不仅直接彰显出人类生活模式趋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变,更是导致此一转变的重要动力”。(1)而对于经历了漫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乡土中国”来说,整体现代化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则主要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展开。

  • 标签: 城市想象 主题建构 农村题材 电视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现代化进程
  • 简介:电视晚会节目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主题的囊括也较为广泛。而借助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多种美术元素的点缀与修饰,也呈现出了细腻丰富的视听感官体验效果。通过优化电视晚会的舞台美术设计,提升对受众的视听冲击力、感染力以及共鸣力,可以实现舞台美术价值凸显与电视晚会节目更新的交互双赢。一、以电视舞台美术概括晚会主题电视晚会节目具有特定的主题,所有的舞台效果都必须围绕这一特定主题展开。

  • 标签: 晚会节目 视听感官 特定主题 人物动作 体验效果 舞台效果
  • 简介:电视健身秀节目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体育休闲类节目形式,其场景鲜活、视听体验丰富、表现途径多样,并灵活地将塑造形体、机体锻炼以及健康运动进行了交互结合,对观众学习健身技巧以及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的激发与调动,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 标签: 央视体育频道 健身舞蹈 休闲类 视听体验 健身运动 健身项目
  • 简介:作为电视剧视听艺术的组成部分,音乐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对叙事情节的推动,还是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彰显,或是对电视剧风格的标示,音乐都功不可没;而作为彰显影视叙事的地域、民族、时代风貌的有效艺术手段,音乐能够将电视剧中故事所发生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直接呈现于受众听觉感官,与画面一同完成电视剧叙事情节的建构。

  • 标签: 电视剧创作 叙事情节 听觉感官 性格特征 电视剧艺术 地域文化
  • 简介:意境是一种心理感应,是作为主体的"心"与客体"象"之间主客体交融、情景合一的艺术。这种意境美学体验,观影中能使观众思绪游离于剧情之外,感悟从有限视听进入无限情感、人生、哲理之中。作为热播的历史剧,《女医明妃传》在叙事、画面、声音上体现出古典意境美,这种意境美通过音画结合创造出无限想象空间,引导观众思绪,使观众获得"想象之外、言外之意"的视听感受。

  • 标签: 心理感应 视听感受 面部表情 中医文化 视听语言 残酷性
  • 简介:纪录片一直在丰富的形态中发展变化,而解说词的主导地位却始终没有动摇,它指引着受众的思考路径和意识形态方向,发挥着巨大的规训影响。本期“纪录时代”栏目刊发了朱文婷的文章《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话语权力表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剖析。

  • 标签: 电视纪录片 话语权力 解说词 意识形态
  • 简介:影视剧翻拍、重拍已经逐渐发展为中外影视剧生产中的一种“常态”,在各个国家、地区都普遍存在、屡见不鲜,比如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不仅有本国影视剧的翻拍、重拍,同时还有对其他国家的影视剧引进后进行的翻拍、重拍。

  • 标签: 翻拍 电视剧 叙事学 诱惑 解读 影视剧
  • 简介:2016年6月,电视剧《女不强大天不容》登陆安徽卫视,该剧成功诠释了当代女性在传统媒体行业中的生存状态,在行业剧普遍非专业化的当下,其精准的业务描述成为当下行业剧的标杆;同时,由于该剧具备当下社会广泛关注的元素,使其成为一本描绘都市人生活百态的百科全书,其中所蕴含的女性文化、媒体文化乃至社会文化耐人寻味。

  • 标签: 媒介文化 当代女性 媒体行业 视听媒介 女性文化 媒体文化
  • 简介:从表现形态而言,我国电视综艺在经历了晚会类节目、游戏类节目、益智类节目、访谈类节目、选秀类节目等之后,如今,真人秀节目大有席卷荧屏之势,而其中尤以明星真人秀为甚。近年来,节目类型的更新换代以及内容创意的新陈代谢显著加速,这与“互联网+”这一时代语境息息相关而又紧密互动。

  • 标签: 真人秀节目 节目类型 选秀类节目 收视群体 访谈类节目 益智类
  • 简介:新时期以来,一批塑造海外华人形象的电视剧不断涌现。尤其是1993年《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后的轰动效果,引发了海外题材电视剧的拍摄和播出热潮。随后,《新大陆》(1995)、《上海人在东京》(1996)、《纽约丽人》(2000)、《危险旅程》(2001)、《梦断天国》(2001)、《摩登家庭》(2002)、《别了,温哥华》(2003)、《小留学生》(2005)、《夫妻时差》(2007)、《温州人在巴黎》(2007)、《泪洒悉尼》(2008)、《穷爸爸富爸爸》(2009)、《蝴蝶》(2009)、《迷失洛杉矶》(2010)、《下南洋》(2011)、《绿卡梦》(2012)、《温州一家人》(2012)等海外题材电视剧先后播出,为海内外观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这些电视剧通过塑造各类华人在海外的迷茫、拼搏和回归,提升了中国电视剧的跨国想象和海外华人的身份建构。

  • 标签: 中国电视剧 新时期 想象 《北京人在纽约》 《穷爸爸富爸爸》 海外华人
  • 简介:2016年3月,广东广播电视开始推行工作室改革,至7月,已陆续成立了四个工作室。这一改革举措旨在激活组织内部的创新创业活力,推进媒体融合,目前成效已初步显现。本文结合相关管理学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对广东广播电视台的工作室改革进行解读,梳理其成效,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 标签: 广东广播电视台 媒介融合 工作室改革 成效
  • 简介:近年来,美国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多元丰富的新态势。顺着这一风向标,律政剧、犯罪剧、医疗剧等其他类型剧也逐渐从个性、职业、阶层、种族等各个维度关注了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说,美国电视剧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女性话语权力以及女性主义理念的诠释正经历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与重构。

  • 标签: 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电视剧 美国 困境 解读
  • 简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彭德怀元帅》5月底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开播,收视不俗,并成为热点。近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政治工作局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剧的投资方、创作方、播出方及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国内各大媒体近二十余家单位参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丹彦主持了研讨会。

  • 标签: 历史题材电视剧 专家研讨会 彭德怀 研讨会综述 元帅 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