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深受关注的南非艾滋电影向世人提供了认识非洲的影像空间,面对西方强势的疾病主流影像和话语体系,南非艾滋电影尝试突破西方话语的宰制,表现出抗同化性征服的鲜明立场,从种性的优劣问题走出来,尝试着以恰当的策略向外界自主诉说和自我建构非洲的疾病印象,让电影表述非洲独特的民族性格及精神韧性,生成了南非主动言说自我的本土立场。借助艾滋"创伤话语"的表述,南非电影"自塑"了非洲形象,并突破了西方"他塑"话语的绑架,在主动表述中日趋突出非洲本土文化的立场。

  • 标签: 南非艾滋病电影 创伤话语 非洲表述 文化学阐释
  • 简介:和真人扮演角色的影视剧相比,动画的技术特点使之获得了空前的表达自由,动画酬而成为连接现实与幻想的桥梁,使观众实现了对理想角色的模仿和对非现实情境的体验,并在夸张的动作中极大地释放了原始冲动,同时也使成年人集体地进入长期以来被遮蔽的某种心理意义上的“童年期”。

  • 标签: 中国动画 叙事策略 动画艺术 幼稚 童真 表达自由
  • 简介:《马语者》生动刻画了创伤后心理障碍的表现。汤姆·布克所实施的心理治疗自然特色突出,遵循了积极主动和尊重当事人的治疗原则,并采用了激励和宣泄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马语者》 心理治疗 汤姆·布克 电影 美国
  • 简介:一百多年以来,我们“为什么要去看电影”这个问题总是与转移或分散注意力这些想法联系在一起。即便是今天,在大众的想象中也总是把“好莱坞”和“逃避主义”混为一谈。

  • 标签: 自我治疗 纪录片 救赎 影像 注意力 好莱坞
  • 简介:自我治疗纪录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纪录片亚类型。这一类纪录片通常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围绕导演本人的“创伤性事件、家庭的秘密或者未解决的情感伤害”而展开,创作目的往往在于抚慰自己内心深处的创伤,安顿自己的心灵。由于自我治疗纪录片将创作者的主观性在影片文本中发挥到了某种极致,因而它对于我们认识、理解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必然具有特别的理论价值。尤其在中国独特的语境下,对创作者主观性的尊重与高扬,或许将成为中国纪录片从纪实主义向“后纪实时代”过渡的转折点。

  • 标签: 心理治疗纪录片 后纪实时代 旅行模式 历时性 共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