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由安庆市导演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安徽省导演学会安庆市分会,于1990年10月31日成立。来自市直及各县代表及省市有关领导50多人出席了成立会。导演学会的成立,标志安庆市的导演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今后导演队伍建设,提高戏剧舞台的表现能力和演出水平,促进安庆戏剧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省剧协副主席王汝贵、省艺研所付所长朱继胜、省导演学会主席阚望以

  • 标签: 戏剧艺术 剧协 学会主席 戏剧舞台 戏曲现状 副主席
  • 简介:田汉1921年和郭沫若等人组织创造社;1922年创办《南国》半月刊,并从事话剧创作和演出活动;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后任“左翼戏剧家联盟”党团书记;1949年后担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他是现代中国戏剧艺术的集大成者,一位现代戏剧史上的立交桥式的人物,不仅沟通着新、旧两个时代和中外不同民族的戏剧文化,也汇集了中国戏剧庞大而独特的群体建筑:话剧、戏曲、歌剧与电影。

  • 标签: 田汉 戏剧理论 建设性 实践性 话剧 戏剧改革
  • 简介:戏曲理论是戏曲学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葵先生多年来关注戏曲理论建设,重视戏曲当下生存状态和未来发展走向,在长期的戏曲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成果。2013年8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先生的新著《戏曲理论建设论集》(以下简称《论集》)。这本论文集收录作者2001年以后撰写的34篇学术论文,

  • 标签: 戏曲理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式 话语 兼容 2001年
  • 简介:黎同志是我们青年文工团的老领导,我们对黎同志的去世表示沉痛的悼念,并向青年话剧团的同志们为黎同志举办追思会表示由衷的感谢。

  • 标签: 同志 怀念 追思会 话剧团 青年
  • 简介:黎大哥走了,享年84岁。犹记去年重阳常,他虽双目失明却还在大嫂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话剧中心和老朋友欢叙,精、气、神十足。

  • 标签: 伍黎大哥 哥走
  • 简介:事情是这么凑巧,10月23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纪念中国伟大的戏剧家佐临诞辰一百周年,当开完一整天的座谈会以后,大家都回家了,而我们的黎大哥却在那天的晚上追随佐临先生去了。

  • 标签: 悼念 诞辰一百周年 戏剧家 座谈会
  • 简介:我参加过一个美国人在教堂举办的追思会。一进教堂,我不懂英文,起先纳闷,就听见一阵阵笑声,他们嘻嘻哈哈的。这是美国人的追思会。黎同志去世虽然是件悲痛的事,但我们尽量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开心果。他总是言传身教,是个和蔼亲切的老大哥。

  • 标签: 言传身教 追思会 美国人 开心果 教堂
  • 简介:由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剧协主办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15位优秀中青年演员个人专场演出月活动,从2008年3月18日至4月16日,历时一个月,于4月17日在该院剧院落下帷幕。这次活动有15名演员参加,共演出31场,场场爆满,观众数以万计。获得空前成功。在我省的戏剧舞台上。举行如此大规模的个人专场尚属首次,不仅活跃了文化市场.而且让广大戏迷过了把戏瘾,更有力地加快了我省的艺术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 标签: 人才队伍建设 戏曲艺术 青年演员 陕西省 研究院 个人
  • 简介:这几天脑子里一直翻滚着和黎同志在一起的影像。我们曾有一段最艰苦的生活,可以说是有生以来最最苦的日子。但是我们生活得很愉快。这段生活一直跟随我们到现在。那时睡在“牛棚”,黎同志睡在一个墙角里,下面铺的是干草或熟秸杆,到了天热时,大家一翻,底下全是潮湿的。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的。

  • 标签: 热情 “牛棚” 生活 同志 日子
  • 简介:人弋在2000年第五期《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题为《论冯梦龙的戏剧理论》的文章,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冯梦龙的戏剧理论

  • 标签: 冯梦龙 戏剧理论 阐述 文章 发表
  • 简介:理论自觉与理论更新是针对戏剧表演教学理论滞后,理论模式化,其不适于指导不断变化发展中的戏剧艺术、戏剧审美而提出来的。“自觉”与“更新”应该相辅相成,没有理论自觉就不可能有理论更新。

  • 标签: 戏剧 表演 理论 自觉 更新
  • 简介:在茅盾所创建的文学业绩中,他的戏剧理论与实践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一九二一年,他参加了我国最早的戏剧团体民众戏剧社。他曾为民众戏剧社创办的《戏剧》杂志撰文,倡导戏剧改革。这成为他鼓吹为人生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戏剧理论 茅盾 民众戏剧 理论与实践 戏剧团体 《戏剧》
  • 简介:本文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帕尔默教授所编《喜剧理论发展概要》一书的绪言。该书于1984年首次出版,汇集了从柏拉图起至本世纪八十年代前欧洲一些著名哲学家、文艺批评家和作家论述喜剧的有关文章,特别是二十世纪诸家对“喜剧传统”和“喜剧形式概念”方面进行的研究,在书中占有更多的篇幅。

  • 标签: 喜剧 欧洲 述评 曼彻斯特大学 文艺批评家 八十年代
  • 简介:近代形态的戏曲理论建构始于清末民初。王国维为戏曲下定义"以歌舞演故事",张厚载强调戏曲的虚拟性,余上沅假借他倡导的"国剧运动",把"程式"的范畴引入戏曲理论,齐如山用"有声皆歌,无动不舞"总结归纳戏曲表现手法,都为戏曲理论建构打下了坚实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始,戏曲理论建构进入更系统和自觉的阶段,张庚为首的"前海学派"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为戏曲理论建构做出了最重大的贡献;与此同时,焦菊隐对戏曲

  • 标签: 戏曲理论 张厚载 国剧运动 齐如山 焦菊隐 下定义
  • 简介:一、“综合”的戏剧观“综合”一词很早就已经被提出来讨论过,较早见于当代中国戏剧家们倡导、试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完全戏剧观”。所谓“完全的戏剧”即除语言、唱、念、做、打等手段之外,宗教仪式中的面具、杂技、说唱、乃至傀儡、魔术等都可以融入其中,形成真正的“综合艺术”。徐晓钟一直主张“以我为主,辩证地兼收并蓄”的美学原则:要在掌握我国传统艺术的美学原则的基础上,与观众的欣赏习惯辩证结合。

  • 标签: 戏剧理论 徐晓钟 美学原则 当代中国 宗教仪式 综合艺术
  • 简介:<正>近十多年来,我国戏剧演出突破写实的束缚,在迈步走向多样化方面成绩斐然,几乎在十多年时间中走完了西方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舞台美术在这个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方面是广大舞美工作者勇于探索和实践,另一方面理论的活跃也是关键性的。理论探讨和争鸣不断展开,理论著作和翻译不断发表,使我们的视野为之开阔,思维为之活跃。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过一些理论文章,也曾经引起我一些思考,现在想就几个问题谈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 标签: 舞台美术 戏剧艺术 舞台幻觉 戏剧演出 观众 舞台布景
  • 简介:进入新世纪,国人对上一世纪的中国绘画进行反思。围绕着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美术活动,如百年油画、百年中国画展览及研讨会。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面前,从闭关自守到改革开放,被动吸收到主动接受;从夜郎自大、盲目自卑到重新梳理……我们由于有了参照体系,有了座标(西方),我们对传统的认识更加自觉、清醒。此前,许多学者对中西艺术作了大量阐述。本文尝试从画理画论的角度看待中西绘画各自特点。在建立叙述框架时,将中西画论进行并列,然后加以比较、总结。

  • 标签: 中西绘画 绘画理论 中国绘画 美术活动 文化现象 改革开放
  • 简介:一个奇特的现象在上海文艺界几十年来不管是老前辈,还是晚辈、小字辈,均对一位小个子艺术家统称为“大哥”,他就是——黎同志黎大哥。我亲眼目睹熊佛西院长、黄佐临院长、朱端钧院长、越剧院的吴琛院长都这要称呼他,乔奇、江俊、琯如等前辈也这样称呼他,

  • 标签: 艺术家 同志 院长 文艺界 熊佛西 黄佐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