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2002年3月4日北京大学教授法先生逝世。他对中国舞蹈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过许多杰出贡献。2003年4月6日,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联合举行了“法鲁教授诞辰八十八周年,逝世一周年追思会”。本文是作者在会上述说的对恩师的追思。

  • 标签: 阴法鲁 舞蹈工作者 中国舞蹈学 《中国舞蹈辞典》 《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
  • 简介:我是先生永不毕业的编外学生1956年中国艺术研究会成立“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小组”,吴晓邦老师任组长,欧阳予倩老师任艺术指导。建组后的第一项中心任务是查阅四万八千余首《全唐诗》,从中摘抄、分类、编辑、出版《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音乐类按歌曲、器乐(含弹拨乐、吹奏乐、打击乐);舞蹈类按唐人原分类(含健舞、软舞、大曲、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等);还有服饰类等,汇集分编成册。

  • 标签: 《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 甲骨文 阴法鲁 中国古代 《全唐诗》 艺术研究
  • 简介: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技术发展时期,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指出的:“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教育,也正面临着亘古未有的巨变,在这种巨变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技术。

  • 标签: 多媒体辅助教学 舞蹈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 简介:凌空越是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用途最广也是最基础的大跳动作。“步”动作在芭蕾舞中的术语是Coupe;在中国古典舞中是指“上步-缓冲-蹬伸”的过程,通常作为跳跃技巧的起跳动作。“步”动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凌空越等大跳技巧的动作质量。本文选取一位小跳、五位后腿小跳双起单落接单起双落、一位中跳、五位后腿中跳双起单落接单起双落、原地步凌空越、趋步步凌空越这六个跳跃类基本动作进行肌电数据采集与对比分析,结合动作技能迁移理论,为以凌空越为典型的各类大跳技巧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与训练建议。

  • 标签: 切步 凌空越 迁移技术 表面肌电
  • 简介:本文从谈及杨丽萍的大型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的演出意义入手,《云南映象》使民间歌舞贴近了都市普通大众;《云南映象》也使民间歌舞舞台表演成功地市场化;但另一方面我们应看到,《云南映象》应该是以原生态民间歌舞为基本素材的民间歌舞集,或者是打上了引导的——“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的新意在于.《云南映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但它强调了原生态的内涵,从歌手到舞者,从道具到服饰,从歌声到舞影……都体现了这一特色,但不能说《云南映象》是对原生态的还原和再现。“原生态”《云南映象》对原生态的改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在开发民间文化资源的问题上,民间歌舞的产业化发展,为适应舞台表演,民间歌舞在形式上发生的变化;在民间文化的保护问题上,舞台化的“原生态”民间歌舞对原生态民间活态文化的改变;在民间活态文化的传承人问题上,职业化的生涯和城市化的生活对农民本来生活的改变……“原生态”《云南映象》对原生态的改造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需要靠时间来衡量和证明。因此,《云南映象》只是杨丽萍的保护民间文化的模式。

  • 标签: 《云南映象》 原生态 民族歌舞集 杨丽萍 民间文化资源 民间活态文化
  • 简介:本文针对"、荷、桃"769个入围群舞的结尾的分析,归纳出四种大形式十二种基本小样式结尾构图,主要包括:五种密集、两种疏散、三种动态和两种紧扣主题的结尾形态。通过百分比数据统计、对比与分析,考察近30年来编导的作品创作观念及其现实问题,为当下舞蹈创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群舞结尾 构图 审美意象
  • 简介:知道资华筠是一级舞蹈演员的人很多,知道资华筠散文写得漂亮的人也很多;如果读了《舞蹈生态学导论》和《舞艺·舞理》,相信知道资华筠是精通舞蹈学理的学者、是舞蹈学学科博士生导师的人也会多起来。《舞蹈生态学导论》是一部带有导向性的论著。它的应运而生,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是纷繁复杂的舞蹈现象世界需要从根本上、总体上来进行综合治理;其二,是经编纬织的舞蹈理论框架需要从感觉的迷雾中、从思辨的沼泽中走出。要言之,《舞蹈生态学导论》力图提出一种科学实证的舞蹈研究方法,来沟通“从实践经验到经验实践”的舞蹈现象世界和“从动作语文到文字语言”的舞蹈理论框架。

  • 标签: 舞蹈生态学 舞蹈形态 特征提取 因子分解 核心物 生态环境
  • 简介:本文以杨柳青年画所呈现的津门人文景观为研究视角,从舞蹈生态环境学的角度剖析了影响津门民俗舞蹈产生和发展的地理、历史、社会意识、社会思潮以及其他生态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津门民俗舞蹈的生态环境特征即:海洋文化特征、半殖民文化特征以及其他文化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津门民俗舞蹈生态环境的剖析与梳理,为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津门民俗舞蹈文化提供依据。

  • 标签: 津门民俗舞蹈 舞蹈生态环境学 杨柳青年画 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特征
  • 简介:1月6日晚,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本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共颁发了民间艺术表演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民间文学作品奖等4大类92个奖项。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资深学者巫允明撰写的《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舞蹈文化 原生态 民间文艺 工艺美术作品 民间文学作品
  • 简介:通过对豫南龙寨村历时三年的民俗歌舞田野考察,笔者发现该村玩灯人群体涉及全村大多数及周边村落,他们所操持的多样态灯玩意儿涉及多项民俗。其中,元宵节"红灯会"民俗歌舞的诸多田野特征与相关历史记载有着多层面上的接通。文章认为该村寨的元宵节红灯会歌舞是当下社会罕为见之的集群性民俗活动缩影,山村玩灯人群体、多种灯玩意儿与一体化多项民俗相互滋养、相得益彰,社会民俗生活与红灯歌舞艺术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歌舞文化现象所反映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生活信仰与价值追求,强化了村民群体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维持着山村民众特有的社会关系和身份认同,并演绎着终极价值追求的目标,即家族绵延。

  • 标签: 玩灯人 主体群落 红灯会 仪式信仰
  • 简介:通过对雷公山地区高岩、掌坳、新桥和郎德四个苗族村落铜鼓舞的田野调查发现:高岩铜鼓舞由于自然地理封闭、对外文化交流贫乏、无政府干预措施,从而保留了古老的舞蹈样式,属于传统景象;掌坳铜鼓舞则在地理条件便利、文化交流广泛和政府干预的条件下,主动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模式,属于改变景象;新桥和郎德则在交通便利、对外文化交流及政府干预的情形下,在追逐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使得铜鼓舞不受重视并最终走向消亡,属于消亡景象。由此可见,差异的文化生态必然导致文化发展的不同走向,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苗族 铜鼓舞 文化生态 舞蹈景象
  • 简介:莽人是一个跨境而居的人口较少族群。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发现较晚,其传统舞蹈保留得较为完整,并不为外界所知。经过长期田野调查,笔者发现莽人传统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这些特征是莽人在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通过对莽人传统舞蹈的具体形态、莽人传统舞蹈的典型特征因子分解、莽人传统舞蹈的生态项诸因子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莽人传统舞蹈与其生存环境的特征,以此加深人们对莽人传统文化的认识。

  • 标签: 舞蹈生态学 莽人 传统舞蹈 生境 分析
  • 简介:本文从文化生态护理论看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后羌族羊皮鼓舞的传承,通过对羌族羊皮鼓舞形态的整体性保护,探讨文化生态保护下羌族羊皮鼓舞传承多样化的方式,对如何就羌族羊皮鼓的传承形成文化生态的联动,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

  • 标签: 羌族 羊皮鼓舞 文化生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