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现存最早的琵琶及若干种乐器保存在日本,还有日本人用这些式传写编撰的新集。时间集中在8—14世纪初。在中国12世纪中期,姜夔用一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半字记写他的自度曲。这种记谱体系至今仍然保留在北方笙管乐种中,呈活态传承,却从未出现在日本的藏本中。通过对写本面貌及背景的分析,文章提出一个观点,即至晚在九世纪初,中国宫廷燕乐音乐已经通行半字并逐渐成为雅俗并用的式。对这种式的剖析延伸到西安鼓乐和南音。

  • 标签: 半字谱 工乂谱 宫调 西安鼓乐 弦管(南音)
  • 简介:“记录表演身段、情态、排场者,称‘身’。中文词右侧注工尺、板眼,左侧及念白的句逗间,注身段、情态及排场、穿戴者,总名‘身宫’。”②随着昆曲折子戏的大兴,动作开始有规范可循,身段渐出,这些身段或为艺人口述,或经文人整理。

  • 标签: 身段 审音 中文词 折子戏 情态 工尺
  • 简介:2016年,《昆曲艺术大典》(后文简称《大典》)出版,在其表演典部分收录了身段这一特殊形态的戏曲文本,总计近700出,是研究昆曲表演与传承的珍贵文献。

  • 标签: 身段 家族 昆曲艺术 特殊形态 表演
  • 简介:王秀春的成名作《十里钢城尽朝晖》,在1973年山西省曲艺调演中获得优秀节目奖。《山西日报》全文刊登了这篇数来宝作品,并奖励了王秀春一支英雄金笔。当年这也算是一件贵重的奖品。但在写作主要靠电脑的今天,键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钢笔。而王秀春珍而重之赠送给孙女的英雄笔,也不免有人调侃:“现在还有谁希罕钢笔?你不如把它埋进土里,哪天还能成出土文物。”

  • 标签: 英雄 金笔 出版 人生 《山西日报》 优秀节目
  • 简介:近年来以"英雄"形象塑造为核心的音乐作品有很多,这些作品在传承方面不仅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且对于"英雄"这一主题的呈现也有一定的价值体现。因此,本文就以音乐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塑造来分析作品中对于文化传承的价值研究,首先是分析音乐创作中对于"英雄"主题的把握,其次了解"英雄"形象在音乐作品中的真实性体现,从作品的音乐语言以及表现形式进一步分析歌曲中所具有的群众基础,最后归纳出对于传统文化中"英雄"主义的理解与传承。通过本文的写作,希望可以了解到更多音乐作品中"英雄"形象的理解与塑造,通过对其传承价值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英雄"形象塑造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与文化层面的传承。

  • 标签: 形象塑造 音乐创作 文化传承 价值
  • 简介:身段,是将“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展示的全部表演情态及形体动作记录下来,并加以说明”②的录,除了标注身段、情态、排场外,有的还注明穿戴。③身段以文字记录历代艺人的舞台表演艺术.是一个文字,是名伶亲笔过录或重订的演出本。

  • 标签: 演出本 身段 游园惊梦 明清时期 牡丹亭 舞台表演艺术
  • 简介:戏剧中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戏剧人物扎根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自由自觉的灵魂,这种灵魂在很大程度上被剧作家们采用“英雄”这一人物形式来完成。在地域色彩浓厚,少数民族文化氛围稠密的环境中,少数民族题材戏剧中的英雄人物则更带有本土文化中的异域色彩。

  • 标签: 少数民族 戏剧 英雄人物
  • 简介:赫尔缪特·弗里德里希·拉赫曼是德国20世纪后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当代作曲家之一。《压力》是拉赫曼的一首大提琴独奏作品,是作曲家"器乐具体音乐"创作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品有两个版本,以新近完成的2010年版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代表其探索声音产生过程的声音材料分为3类,进一步地阐释说明这些符号体系在作品中的分布方式和原则,以探究拉赫曼关注并开发常规声学乐器新声音、组织音乐结构的逻辑关系及特殊的聆听体验等创作实践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器乐具体音乐 行为记谱 声音材料 弓压等级 音高关系
  • 简介:一、引言声乐钢琴艺术指导是我国专业音乐领域近20年来新兴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它不同于钢琴伴奏,而是要求艺术指导同时兼具极佳的钢琴演奏技术和相当水平的专业旨乐素质。如果说钢琴伴奏的作用仅仪是体现在操作层面,主要以为声乐演唱者伴奏而言,那么声乐钢琴艺术指导则承担更多的作用。如,准确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结构、和声、节奏、织体等特点,能够把握声乐作品中人声声部与钢琴声部在音响、音色、角色、情感上的互为关系,帮助演唱者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从而呈现出完美的音乐表现。

  • 标签: 声乐演唱者 钢琴伴奏 艺术指导 《阿依达》 排练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