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我校中师函受部为小学音乐教师开设了音乐专业班,课程中有声乐课。班内有28名学员,经过模底调查,学员的情况是这样的:学习声乐情况:文革期间进本市师范学校培训一年、半年、几个月的有11名,占34%,某师院文艺系1名,占4%,未受声乐训练的16名,占57%。嗓音条件:很好的14名,占50%,较好的7名,占

  • 标签: 气息支持 吸气肌肉群 声乐教学方法 学员 歌唱呼吸 日常呼吸
  • 简介:<正>结构是内容的外在形式,任何作品都要通过结构形式来完成,离开了结构的依托,再深邃的思想,再丰富的内容,再高超的技巧,都是无法表现的。音乐,在其诸种型态中曲结构又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指”,是福建南音“指”“谱”“曲”三大部分之一,它叙唱故事情节,由几支曲子联接而成,最早只有三十六套,后增为四十二套,晚近又增加到四十八套。列宁说:”规律,任何规律都是狭隘的、不完全的、近似的。”现就“指”的结构浅析如下。

  • 标签: 故事情节 曲牌联套 板式变化体 元杂剧 节奏 福建南音
  • 简介:陕北说书是在陕北民歌的基础上与当地方言的基本韵律结合而产生的一种说唱音乐。从各类唱腔的发展与整个音乐结构来看,它是以“平调”作为主导唱腔,贯穿整个音乐,随着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插入其他附属唱腔。所以在唱腔布局上有“主”有“附”,有对比,有起伏,前后呼应,完整统一,形成所谓主曲与联曲相结合的综合曲结构。由于说唱音乐具有似“说”似“唱”,语言音乐化,音乐语言化的特点,虽然采取唱腔连续重复,但因唱词不同,情感不同,便根据“喜怒哀乐、紧平慢快、男女老少、生旦净丑”的不同需要,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采用变音、变型、变体、变速等手段,使得曲调在旋法、调式、节奏、速度、板式、结构等方面产生了新的

  • 标签: 曲体 陕北说书 音乐主题 说唱音乐 民歌小调 陕北民歌
  • 简介:文章提出了戏曲音乐中的板式变化不止是一种样式,而是有三类结构形态:即原来广为论述的属于北方的“一泻式”板式变化,以及中部地区的“四截式”板式变化和“回归式”板式变化等。它们各受本地民间音乐的传承制约,各有不同的音乐特征与表现功能。

  • 标签: 四截式 回归式 一泻式 南线梆子 北线梆子
  • 简介:明清之际杂剧创作中“一本四套”北曲模式的打破,缘于南曲传奇的影响;传奇创作对北曲的广泛利用和南曲使用的套曲化,又是缘于北曲杂剧的影响。传奇与杂剧之间的相互通融,使传奇与杂剧的创作越来越失去其艺术体制的独立性。

  • 标签: 曲体 明朝 清朝 戏曲创作 通融性 杂剧
  • 简介:“板式变化”是戏曲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分卷载,它的渊源可追溯到中古时期的唐代大曲。大曲主要的结构形式是以同一曲调在全曲的各个部份通过不同的节拍形式,变换出不同的速度反复运用、演奏。节奏大致顺序:散、慢、中、快。其“节奏变化的方法,对戏曲音乐的影响更为深远。……梆子、皮黄这些以板式变化为特征的剧种,在上、下乐句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节拍——节奏的变化来发展各种唱腔的方法,也是继承了唐宋大曲的传统”由此可

  • 标签: 板式变化体 形式特点 节奏变化 西皮 戏曲音乐 声腔
  • 简介:集真善美于一的琵琶曲名作──《平沙落雁》任鸿翔作为中华文化一部分的琵琶艺术作品以追求和谐、协调为理想,以夭人合一、群己和谐为最高的善、最高的美、最高的理想境界.在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里,真、善、美总是高度统一的,这些经典传世之作,经过千锤百炼、实践...

  • 标签: 《平沙落雁》 琵琶艺术 文艺思想 成“人” 真善 “一”字
  • 简介:<正>我国近现代音乐史讲到学堂乐歌,常把李叔同和沈心工相提并沦。实际上他们二人创作的乐歌,旨趣既不同,风格亦各异。李叔同对沈心工倡导学堂乐歌所起的启蒙作用推崇备至。他在1905年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叙言中说:“三年以还,沈子心工、曾子志忞绍介西乐于我学界,识者称道毋少衰。”一年以后,他还在日本东京编辑出版的《音乐小杂志》上刊登“征求沈叔逵氏肖像”(沈心工号叔逵)的广告,说“沈氏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久为

  • 标签: 李叔同 隋堤柳 词体 学堂乐歌 歌曲集 编辑出版
  • 简介:目前文学界所普遍认可的、作为“五·四”白话文运动标志的早期作品是胡适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和鲁迅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本文提出,在音乐领域,沈心工1902年就开始了白话歌曲的创作,早于胡适和鲁迅十五六年以上,在整个文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文章兼及对我国近代白话歌曲创作的初始阶段进行简要梳理。

  • 标签: 白话文 白话文运动 白话体歌曲
  • 简介:从(以下简称)著作权案引发的有关此歌曲式判断的分歧(ABA还是反常的BAB)[1][2][3][4][5][6]①来看,暴露出我国自20世纪20年代创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与国立上海音乐院以来的七八十年间,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师范音乐教育的"曲式学"或"作品分析"课程中,历来以器乐曲式为主,声乐曲式为辅的弊端.

  • 标签: 民歌乐段体 单三部曲式 《乌苏里船歌》 作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