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将巫、傩行法事的“巫师”与演出辰河高腔《目连》的“艺人”的“合二为一”;行法事与演出活动的同一场所,以及两者唱腔的亲缘关系等,一一比较研究。认为:辰河高腔是江西目连班唱的高腔,或“道士腔”和湘西辰浦一带的“傩堂腔”相结合的产物。辰河高腔发端于早年江西道士演唱《目连》的“道士腔”,非后来的“弋阳腔”

  • 标签: 辰河高腔 傩堂腔 目连戏 道士腔 探源 比较
  • 简介:目连戏是以佛祖十大弟子之一摩诃目犍连(Mahamaudgalyayana)为主角,敷演他在佛陀的点化之下度脱自己母亲出地狱为主要内容的戏曲。在中国最早的成熟戏曲形式宋杂剧中,就已出现了目连戏剧目。但是在早期流传的漫长过程中,目连的内容基本上仍处于零散状态,在情节上还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 标签: 目连戏 民俗 演出 明代 戏曲形式 宋杂剧
  • 简介:四川目连传说与目连/王定欧/戏剧、戏曲研究,1996(1),83—90佛教与《目连救母》杂剧的诞生/(原刊失名)/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6(2),53—62目连戏中的舞蹈艺术/欧阳友徽//戏剧艺术,1996(2),43—53"花目连"剧目初探/文忆萱//艺海,1996(2),44—48

  • 标签: 目连戏 目连救母 论文索引 戏曲研究 戏剧艺术 民族艺术
  • 简介:一、岳西高腔中目连的来源岳西高腔,因流传于皖西南安庆地区岳西县,于20世纪50年代定为今名,是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前身,是明代的青阳腔。青阳腔以其独特的"滚调"优势,迅速崛起并席卷剧坛而风靡天下,"到了万历年间,大城市中,青阳腔最为盛行。当时人们把它与昆山腔并称,呼之为‘时调青昆’……"①。此一时期,

  • 标签: 目连戏 岳西 青阳腔 龙女情 滚调 安庆地区
  • 简介:目连戏是一种独特的戏剧现象,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之中,逐步熔儒家思想、释家教义、道家学说于一炉,汇戏剧演出、宗教祭祀、民俗活动于一体,一直统治着旧中国宗教祭祀和民俗活动的戏剧舞台。而在全国各剧种的目连戏中,

  • 标签: 目连戏 川剧艺术 宗教祭祀 阳戏 民俗活动 灯戏
  • 简介:绍兴调腔目连,渊源甚古,明代已盛行,清代余势未减。至民国,因鲁迅、周作人、柯灵、赵景深等文化名人的宣传而驰名国内外。至今仍在民间演出,深受百姓青睐。近年因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再度崛起,名声远扬。一、源远流长绍兴目连源出何处,众说纷纭,主要有两说:或据明末张岱《陶庵梦忆》"目莲"条载其叔张尔蕰在绍兴搭台请安徽"旌阳戏子"演三日三夜目连,以致"万余人齐声呐喊,熊太守谓是海寇卒至,惊起,差衙官

  • 标签: 目连戏 绍兴人 目连救母 名声远扬 目莲戏 陶庵梦忆
  • 简介:<正>北京有一对老夫妇刘乃崇和蒋健兰,他们五十余年的戏曲评论正以《老俩口说戏》为书名一本又一本地出版。南昌也有一对年过古稀的老夫妇流沙和毛礼镁,他们以江西戏曲为根基,从事戏曲史论研究半个多世纪,创获丰富,学术巨著也正在联翩问世。近来读到毛礼镁新著两种,一本是台北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出版的

  • 标签: 孟戏 目连戏 广昌 戏曲评论 弋阳 戏曲文化
  • 简介:在福建西南部地区,自宋以来道教即已盛行,道坛活动与民间丧葬礼俗关系极其密切,至今仍流行于广大农村的"目连沙灯道场"就是其道法活动中的重要仪式。道坛中以破狱形式演《目连救母》,其演出本为《地狱册》。这种道坛之戏剧,也是仪式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它称为道教目连。1995年秋,龙岩学者刘远先生发现了《地狱册》,笔者在对闽西南道教戏剧的田野调查中,有机会接触到《地狱册》并观摩了道坛《目连救母》的演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民间道坛中首次发现的

  • 标签: 目连戏 目连救母 道教 戏剧形态 戏剧文化 科仪
  • 简介:<正>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安徽艺术研究所、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和石台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郑之珍目连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2月23日在明代剧作家郑之珍编撰《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的所在地——安徽省石台县召开。

  • 标签: 目连戏 戏曲形式 目连救母 艺术研究所 戏曲研究 郑之
  • 简介:现存的目连戏剧本中,《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和《劝善金科》是两个较早付诸印刷的目连戏剧本。郑之珍和张照,也是迄今为止,两个有姓名可查的目连作者。在目连的研究中,明代郑之珍和他改编的目连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相比之下,对《劝善金科》的研究似乎就显得逊色多了。作为宫廷大戏的《劝善金科》,由

  • 标签: 忠孝节义 目连戏 劝善金科 目连救母 宫廷大戏 杂扮
  • 简介:福建各地盛演目连,目前仍活态演出的有莆田地区的莆仙戏、兴化腔木偶,还有打城、泉腔提线木偶、福州地区提线木偶、闽西(闽南)道坛表演等。20世纪90年代,

  • 标签: 莆仙戏 演出 近现代 20世纪90年代 传承 木偶戏
  • 简介:人类文明历史刚刚跨人二十世纪的门槛,灾难深重、内忧外患而昏睡多年的中国巨龙终于苏醒,蓦然吞云吐雾、吸纳百川向着世界展现其东方神秘文化的蓬勃雄姿。继中原地区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出土,西北边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陡然问世,又一次石破天惊地震撼着国际学术界。

  • 标签: 述略 戏文 变文 经文 中日 殷墟甲骨文
  • 简介:例戏是指传统戏曲在正演出前搬演的一些带有仪式功能的短剧。这是我国传统戏剧演出时的一种特有戏俗,其搬演目的主要是为沟通神人,以满足俗民的信仰需要;其演出剧目与正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一般要和

  • 标签: 戏剧演出 戏台 仪式剧 传统戏曲 工作人员 搬演
  • 简介:童子俗称“嗬大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连云港市海州、沭阳、灌云以及赣榆、东海、涟水等地的一种地方,一时行当齐全,剧目丰富,深受农村观众的欢迎,当地人又称为“大戏”,声势远为淮海(“小戏”)所不及。

  • 标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简论 连云港市 地方戏 淮海戏 剧目
  • 简介:关羽亦称老爷。北京老爷只知程长庚演过,其徒汪桂芬也能演《战长沙》与《华容道》,学汪的王凤卿也演过这两出老爷。都是朱砂揉脸。高庆奎与李洪春作为王鸿寿的弟子,也都能演南方王派老爷。白家麟的老爷戏是高庆奎传授,李万春与王金璐的老爷戏是李洪春所教,所以都是王鸿寿的路子,用彩笔勾枣红脸。学王鸿寿的老爷的不在少数,如夏月润先得其父夏奎章指点,后来又

  • 标签: 王鸿寿 高庆奎 汪桂芬 赵如泉 李万春 战长沙
  • 简介:遵义阳研究王德埙一遵义阳的渊源及发展诸疑案试析(一)从声腔成分看阳的形成时间风格质朴的遵义阳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剧,据阳老艺人说:“灯从唐朝起,从唐朝兴。”但唐朝的参军同近古的阳有何渊源,却无从考证。从阳现存的声腔系统来看,其音乐计有...

  • 标签: 遵义市 辰河戏 艺人 民间音乐 角调式 曲牌联套
  • 简介:朱熹的禁历来被视作理学禁锢民间音乐的枷锁。本文拟从“存天理、灭人欲”的内涵、“禁”的历史背景、福建地方民俗等几个方面对此加以辨析,力图以更加客观全面的眼光看待朱熹的禁措施,还其更加公正的历史评价。

  • 标签: 朱熹 民间戏曲 禁戏
  • 简介:孝义市位于吕梁山脉中段东麓,晋中盆地的西南端。古称中阳、永安,唐贞观元年邑人郑兴以孝行闻名于朝,敕赐名孝义。孝义素称"戏剧之乡"。据考证,早在金元时代,境内已有杂剧和影戏形成,到元明之际已是无村不庙,无庙不台,无台不,到清末各种梨园班社簇拥

  • 标签: 碗碗腔 孝义 晋剧 元明之际 民间艺术 金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