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铃与钟的源流关系,学界认识比较统一。然而,对于由铃而钟重要转化期的晚商铃,众说纷纭,分歧较大。大致为:1.非乐器说;2.与乐器相关说;3.乐器说。晚商铃功能的复杂性、多重性所引起的认识不确定性,是困惑乐钟演进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大量考古材料的具体辨析,认为:1.须有区别地认识晚商铃,不能简单将晚商铃一律视作动物铃,晚商存在着为人相配或由人执用的铃;2.铃之为乐的传统自二里头文化开始不曾中断,部分晚商铃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乐用功能;3.可以通过对晚商铜铃的重新梳理及新材料的出现,逐步辨别出曾经的晚商乐铃,并建立起由铃而钟演化衍生的更加充实、具体的谱系,廓清编钟之源。晚商乐铃的认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本文仅提出了一个可资重视的理由和参考路径。

  • 标签: 晚商 铜铃 乐钟源流
  • 简介:1949年是中国历史划时代的一年,也是中国戏曲从现代形态向当代形态转折的开始,而酝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并在成立之后自上而下推行的'改'运动,则是此转折的主要'助力'。

  • 标签: 省港班 《红娘子》 《白毛女》 传统剧目
  • 简介:释比戏是羌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与其他民间戏剧不同的是,释比在文化表达上集祭祀活动、戏剧故事表演及宗教色彩于一体,融入民族视觉与听觉元素,形成了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将羌族的文化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文化表达上对释比进行多层面阐释,可以进一步解读羌族的文化色彩与脉络,为羌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奠定一定的基础。

  • 标签: 羌族 释比戏 文化表达 文化特征
  • 简介:参军戏是唐代重要的演剧形式,其发展历程可谓贯通全唐。在唐代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参军的发展经历了种种变化,表演形态也几经变换,甚至在中晚唐以后出现了一种重要的角色类型苍鹘,但是参军的命名却从未发生任何变化。本文探讨参军发展中的变与不变,探究唐代参军命名的原则。

  • 标签: 参军戏 更名原因 唐代 演剧形式 发展历史 发展经历
  • 简介:"傩"一词对于当代的我们显得尤为陌生,并且给人感觉是充满迷信色彩的。当然,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存在绝对有它曾经的功能与需求,若是学习"傩"本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再运用现代的作曲思维加上技术手段,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声响效果。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创作环境下,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好、发展好、传承好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傩的表现方式是在封建社会下的产物,是否需要继承发展。想要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是一种极其困难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也都是有途径可以够解决的。本文将以创作电子乐《傩随想曲》为例来解读傩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如何运用"傩"的素材创作音乐而得出笔者对"傩"素材配器的思考与延展。

  • 标签: 贵池傩戏 戏曲创新 电子音乐
  • 简介:假面剧是朝鲜民族传统演剧之一。早在上古时期就以无意识演剧形态存在于原始先民的祭祀仪式(夫余的“迎鼓”、高句丽的“东盟”、獩的‘“舞天”和马韩春秋祭)之中。三国时期(高句丽:前37-688;百济:前18-925;新罗:前57-1392),它存在于高句丽的杂、百济的伎乐、新罗的假面舞中。高丽时期(918--1392),继承新罗的歌舞百,不但促进了规式之的发展,也促成了笑谑之的展开,使百之中的调戏臻于发达,孕育了朝鲜朝山台督监系列剧的形成。

  • 标签: 假面剧 传承 韩国 演剧形态 高句丽 民族传统
  • 简介: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为黄梅的发展提供了全球化的生态语境,黄梅以其善于吸收融汇的优势引起广泛关注,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脱颖而出,黄新德就是其中一位。

  • 标签: 表演艺术家 黄梅戏 改革开放 全球化
  • 简介:河阳花鼓戏是河南省孟州市的地方剧种。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理清了当前河阳花鼓的发展脉络及其基本轮廓。调查表明,河阳花鼓自古就称花鼓,因唱腔多用"哼"音,又名"哼曲"。它于民国五年被当地官府禁演,随后散落民间在私下传唱,20世纪60年代基本失传。如今,在非物质文化保护背景下,河阳花鼓被重新建构。然而重新建构的花鼓不被民间的老艺人所承认,因此在重新创作过程中出现了"承、改之争"。笔者将田野中搜集到的曲调,采用语言音乐学的分析方法,从唱词音声的显性和隐性音乐价值入手,对传统与现代河阳花鼓唱词音声进行详尽分析比较。通过分析,笔者发现,现代重新创作的河阳花鼓与传统花鼓有一定联系,但摒弃了传统花鼓最独特的"哼腔"元素。

  • 标签: 河阳花鼓戏 哼腔 语言音乐学 显性 隐形
  • 简介:内容提要:用唱戏歌和画脸谱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因为歌是具有京腔京韵的歌曲,具有一些京剧元素,学唱时也比较容易。之后选择现代京剧《红灯记》,指导学生欣赏和演唱,让学生从原汁原味的经典剧目中汲取营养。学生通过勤学苦练,会唱好几个经典唱段。我们的京剧课不是单纯教会学生一些唱段,还要将唱段背后的故事告诉孩子,更重要的是通过接触经典作品,让孩子们了解京剧常识,对听京剧、唱京剧有兴趣,让他们坐下来爱听、站起来会唱,这样,京剧艺术才算走进孩子们的心田。

  • 标签: 现代京剧 《红灯记》 原汁原味 戏歌 脸谱 案例
  • 简介:地处宜宾市的四川江安县夕佳山民居,是一座较为少见的至今保存完好的川南封建地主庄园,是明末以来四川民间社会史、风俗史、建筑史的一个典型载体。夕佳山民居内有古戏台,戏台有装饰物——雕。地方演剧往往承载着当地民间音乐、民间故事的元素,而雕则重现了地方演剧的舞台场面,因而民居雕别具分析价值。

  • 标签: 江安县 民居 演剧 四川 考述 民间音乐
  • 简介:本文以萧亢达《汉乐四品》为脉络,在一一辨析《汉乐四品》研究成果所涉文献的基础上,梳理条陈已有建构,以期确认其认知的合理与可信——"短箫铙歌"很可能只是汉乐第三品"黄门鼓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应是与其并列的汉乐第四品;当时在三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天子用乐叫"宴私之乐":天子与其后宫亲昵者欢宴时表演的乐舞——进而为中国古代音乐史教科书之汉代音乐史文本注入新知。

  • 标签: 萧亢达 汉乐四品 短箫铙歌 宴私之乐 辨析确认
  • 简介:2018年11月2日至5日,为纪念著名南史专家钱南扬先生120周年诞辰,由平湖市委、平湖市人民政府、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及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联合主办的'钱南扬学术成就暨第八届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平湖隆重举行.

  • 标签: 钱南扬 戏曲史 学术成就 国际学术研讨会